APP下载

关心下一代工作新闻采写中—客观事实与主观视角的亮点呈现

2016-03-18王旻

关爱明天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观误区内容

文/王旻



关心下一代工作新闻采写中—客观事实与主观视角的亮点呈现

文/王旻

处于新媒体时代,对于新闻采写有更高的要求:通过独特的视角对采访内容进行组织、报道,对新闻写作的语言要准确把握,还要使新闻的情节、广度和深度都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新闻采访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要挖掘出更具有现实性的题材,打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视窗。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是手握一把万能钥匙,毫无个性地“套”新闻,强迫自己“发现”新闻事实或拼凑编造需要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采写中弄清事实的真相,做到既对事实的客观呈现,又要有记者的主观视角,并在交措中让亮点成为画龙点睛。

画出一幅采写路线图

有人说好新闻是“想”出来的,这话没有错,说明了充分握有信息、资讯前提下的采写步骤。但“想”,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先杜撰一个新闻点子,然后去“发现”新闻事实或拼凑编造需要的材料。比如《关爱明天》杂志在做“书记访谈”这个专题报道时,从新闻线索开始,一般会提前拟定采访提纲,这个提纲绝不是“龙套”随便“套”,一定是通过该地背景、信息等,从新闻事实本身出发,动脑思考,并且将这一思维活动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

对新闻采写准确定位

不管是自己发现或别人提供的新闻线索,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必须通过具体的采访得以印证。比如德阳市的公益+互联网中“10 元·微爱行动”,既是关爱工作的创新,又让关爱帮扶工作“有米下锅”,的确是个好新闻。不同的媒体采取了不同的报道角度,如四川日报关注的是老同志广募善款各显神通,2015年6月,德阳市关工委联合宣传部、机关工委发起“10元·微爱行动”,鼓励市民为关爱事业捐赠10元以上,设定现场捐赠、银行转账、微信和支付宝等捐赠渠道,打开了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募资难的缺口,短短三月募资50.7万元。《关爱明天》杂志则将角度投放在“微爱行动”激起的关爱浪花上,报道了用这些资金帮扶地震残疾和重病青少年的感人细节。这样的定位不仅是不同媒体的需要,也是记者个人视角的体现以及在采访过程中,随着采访的深入,及时整理思路,分清主次,抓住要害,有的放矢的调整结果。

独特视角从采访开始

新闻采访要求较高的综合素质,独特视角更是要长期“沙场练兵”,因此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储备。

一是准备要充分。准备不够充分的新闻采访是不可能收获到好效果的,记者需时时牢记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是思维方式要变通。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从独特的视角出发,采访中要有流畅性、变通性,要营造融洽的氛围。

三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的目的是“尊重”,“尊重”是成功采访的前提。对于记者而言,要实现高水平的采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要求采访者有较强的业务修养、个人素质和采访技巧,还要掌握一定的新闻心理学知识。

四是了解自身媒体。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选题偏好和写作风格。

五有两大法宝。“真诚”和“有料”是新闻记者成功的法宝。这里说的“有料”,是记者自身素质的综合体现,要有社会学知识、法学知识,即一定的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知识修养。“有料”的记者可以在采访中自如地转换,可以让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想说的,看到会意的表情,听到会心的对白,得到一次完美的抒发过程。

避免采访中存在的视角误区

我们在这里强调了主观视角的重要性,但更要注意在采写中的视角误区。视角是新闻工作者选择、审视、再加工新闻材料的过程。因此,不同的审视和选择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也决定了作品质量的优劣。

新闻记者在尊重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将自己的观点渗入其中,因此新闻写作具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对于新闻事件以积极的视角报道出来,对新闻受众就会起到正向的作用。

视角误区主要体现在对新闻采访的认识深度不够。新闻采访要求采访的目的要明确,有些记者认为采访仅仅是工作任务,对采访对象回答的内容是否真实而客观,不能做出判断,使得新闻写作内容成为了采访记录,而不是新闻采访的创作。

视角误区也体现在新闻写作缺乏灵活性。新闻写作的语言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套话、累赘的语言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还有在新闻报道中对数据简单罗列,造成数据关系缺乏逻辑性,使报道类似于工作汇报。

视角误区还体现在拘泥于常规的思维方式。有些记者习惯于寻找与主观意向相近的新闻事件展开报道,而没有从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更不会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这种按照固定模式开展的新闻采访写作,拘泥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而缺乏创造性。

避免这样的误区有个实例。在青少年中存在的“游戏当饭吃、网吧当寝室”情况,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情节、故事性呈现,那只是一篇社会新闻,但要作为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新闻报道,我们就需要通过采写各级关工组织或“五老”志愿者具体的帮扶行动,才能既谈问题,又破解难题。如绵竹市遵道镇双土村用“社家教”共建模式破解2大于5、10大于2(5天的在校学习敌不过周末两天社会闲散,10个月的学校教育敌不过2个月的假期松闲)教育难题的新闻,村支书张方军认为,青少年行为不规范、学习成绩差、性格孤僻等,原因多是单亲或打工家庭对孩子放任自流,社会帮助少,学校了解信息难等,于是双土村动员村内企业家捐款建起村青苗活动室,青苗活动室成为“社家教”共建模式的重要纽带,让双土村的孩子们从此2+5大于7。记者通过对“社家教”这一新鲜模式的发现、采访,并通过自己独特视角的呈现,既有深度,又有灵活性、创造性。

写作视角中的亮点呈现

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又离不开人和事,离不开新闻采访写作中的主观情感。新闻采访写作是构建新闻受众之间的桥梁,视角作为新闻的灵魂,用不同的角度就会创作出具有独到见解的稿件。

新闻采访的观点,就是新闻写作的视角。新闻记者在尊重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将自己的观点渗入其中,因此新闻写作具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对于新闻事件以积极的视角报道出来,对新闻受众就会起到正向的作用。比如“四川139万名农村娃吃上热饭热菜”这篇新闻,记者抓住最新统计数据,把全省已有425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实施食堂供餐,受益学生139.4万人这个数据新闻的亮点呈现,同时又把视角关注到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学习状况,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然后将记者的观点即“热饭热菜暖心关爱”渗入其中,起到正导向的作用。

新闻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将主观意识渗入其中,经过加工之后,内涵更为深刻,以独特的视角将新闻内容呈现出来,这就首先需要确保采访内容的真实可靠性,要求新闻写作内容必须是真人真事,对新闻内容客观表达。其次要求对新闻事件进行逻辑性处理。比如,文字新闻的标题要突出主题,也就是说,新闻内容在标题里得到明确定位,让读者对新闻内容一目了然。另外,导语的不同形式呈现,对于新闻内容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需要采取与众不同的新闻视角,将新闻中的亮点突出出来,以引发读者对新闻内容产生兴趣。

猜你喜欢

主观误区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主要内容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