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模因论视角分析句式“不是AA,而是 BB”
——以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为例

2016-03-18王娇娇李瑞楠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模因变体句式

王娇娇,李瑞楠



从模因论视角分析句式“不是AA,而是 BB”
——以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为例

王娇娇,李瑞楠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一句顶一万句》中,句式“不是A,而是B”的重复运用体现了语言模因的特点,但这种句式模因的复制、传播并不是完全常规的,往往伴随一些模因变体的出现。语言模因“不是A,而是B”的复制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因形式:基因型模因、表现型模因和基因表现型。这些模因句式往往能产生预期与反预期效果、零度语言、拧巴与“绕”等特殊的修辞效果,同时这些变体模因也能让读者感悟到另类的生存哲学。

《一句顶一万句》;模因论;不是A,而是B;修辞效果;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的著名代表作,无论是绕人的情节、奇特的叙事方式、还是简单深刻的主题,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看似“一腔废话”式的表述,更是将小说推向新的高度。而“一腔废话”式表述的典型便是“不是A,而是B”的句式运用(以下将用“Not A,But B”形式替代),据笔者统计,“Not A,But B”及相似句式在《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出现次数多达两百多,如此庞大数量句式的运用,不仅展现了作家刘震云高超的语言技巧,而且对展现人物命运、深化文章主题等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句式“Not A,But B”的大量重复运用体现了模因理论的特点,只要是经过模仿而传递的东西,就是模因。但语言模因产生后,它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异,通过变形、合并等编译方式能够产生更多的可供选择的语言单位及其表达手段。[1]在小说中,同样也伴随着大量模因变体的出现,由“Not A,But B”变异句式组成了变体模因,在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拧巴”语言。下面将从模因基因型、模因表现型和基因表现型这三方面来分析“Not A,But B”形成的模因变体形式:

一、基因型模因

Blackmore认为:“在分析模因进化时,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可以比喻为基因型模因。”[2]这种模因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和相同的信息以原形传递。在小说中,语言模因“Not A,But B”及其组成变体模因主要依靠“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的传播方式,即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留其原始信息的精髓,但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很多事情、道理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但作者却故意用“Not A,But B”句式进行强调或者运用变异句式组成变体模因来反复讲述同一件事、同一种道理。下面将从以下两方面试作分析:

(一)“Not A,But B”及其组成的基因型常规模因

“Not A,But B”及其组成的常规模因是指由“Not A,But B”句式组成的模因序列。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作者常用“Not A,But B”组成模因序列,对之前的中心句进行强调,二者表达相同的核心内容,但表现形式大相径庭,前后两句形成基因型常规模因,并且后一句往往传递出比前句更加复杂的语义内容。用数字公式可以表示为:Fact。“Not A,But B”。

(1)牛国兴知道情况后,大恼杨百利。恼杨百利不是说他把事情办砸了,影响了他和二妞的关系,而是收了自己五块钱,到了关键时候还出卖自己,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了朋友?

(2)两人说起话来,全不对杨百利的心思。不对心思不是说杨百利爱说话,爱“喷空”,两个师傅全是闷嘴葫芦;两人倒也爱说话,但两人说的,跟杨百利说的,不是一回事。

例(1)中,前一句表达的是“牛国兴生杨百利气了”,后一句依旧强调“生气”这一事实,但表达形式不同。后者运用句式“Not A,But B”,着重强调的“恼”的原因,并且后一句语义信息更丰富。这里的“不是”看似表否定,实则表肯定。联系上下文便可知,牛国兴生杨百利气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杨百利这样一闹,影响了他和二妞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杨百利收了钱没办好事也就算了,还出卖了自己。这样一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常规模因句式“Not A,But B”具有比其他普通句式更丰富的深层含义。例(2)前句与后句都是说“不对杨百利心思”,但形式不同,后者强调深层次原因。

(二)“Not A,But B”变异句式及其组成的基因型变体模因

“Not A,But B”组成的变体模因是指由“Not A,But B”的变异句式组成的模因形式。这种变体模因的前后句运用不同表现形式解释中心句,表达同一核心思想,形成基因型变体模因。用数字公式表达如下:Fact。V“Not A,But B”…(V表示变异)。本来可以简单说明的原因,作者偏选择变体模因进行重复的否定与肯定以突出了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基因型变体模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否定肯定式基因型变体模因

这一模因形式的特点是:对同一事实否定、肯定又否定。形式上表现为:Fact。Not A,A;Not A,But B...这样的表达一方面可以解释中心句,另一方面对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关系也有重要作用。

(3)但看大门一个月后,杨百利和牛国兴闹翻了。闹翻了并不是因为“喷空”。当然和“喷空”也有关系……但两人闹翻,还不是因为“喷空”,而是因为一个女同学。

例(3)中,前一句陈述的事实是“杨百利和牛国兴闹翻了”,后一句依旧说明这个事实,只是后者强调闹翻的深层原因,二者内容相同,形式不同。在此句的模因变异句式中,无论是否定还是肯定,“喷空”二字都贯穿上下文。牛国兴与杨百利因“喷空”而成为好朋友,但也因“喷空”话语主导权的问题产生矛盾。同时,导致二人“闹翻”的直接人物邓秀芝也同“喷空”有关联。牛国兴沉浸在与邓秀芝恋爱的“喷空”世界里无法自拔,为了向杨百利和他人证明“喷空”的真实性,便鼓动杨百利去偷偷送情书,却被邓家人抓起来还承认牛国兴是主谋,至此二人彻底闹翻。很显然,这种否定肯定式基因型变体模因的运用对于展开人物情节至关重要。

2.否定递进式基因型变体模因

否定递进式指用连续否定的句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依次推进。此类变体模因形式表现为:Fact。Not A,or Not B,But C(Not C,But D)...这一模因句式中的否定被称为‘语用否定’,即并非是否定命题的真实性,不是真的否定,属于“假性否定”。[3]即作者运用看似否定,实则肯定的模因句式层层解析前面的中心句,后出现的条件比前一条件表达出更复杂的语义内容,从而一步步解析事情的真相。

(4)事情已经晚了。晚了不是耳朵改不回耳唇,或耳唇李家也不答应,而是老李的儿子李金龙已离家出走;也不是离家出走,是纠合铁冶场董事老牛的儿子牛国兴,南下杭州贩药材去了;

(5)但破竹子不对杨摩西的心思。不对心思不是杨摩西跟竹子有仇,或那边有小赵骑脚踏车卖葱比着,而是做了老詹的徒弟之后,发现师傅老詹,和过去杀猪时见过的老詹,好像是两个人。

例(4)中,前后句内容联系紧密,都在说明中心事件——事情已经晚了,但后一句运用否定递进式模因句式,一件事分析出几件事,几件事归并为一件事。例中的“不是”属于“语用否定”,它否定的部分都是作为一种原因而存在。事情晚了有以下四种情况:①秦曼卿只是没耳唇并不是没耳朵,这件事已被传出去了;②李金龙推掉婚约;③李金龙气不过离家出走;④纠合牛国兴,南下杭州贩药材。这四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即①→②→③→④,最终结果是李金龙婚约解除离家出走,引出下文秦杨两家的故事。例(5)中,为了表现杨摩西的“不对心思”,依次用了两个否定表肯定和一个肯定的条件:①跟竹子有仇;②这山望那山高;③老詹好像不是以前的老詹了。结合上下文来看,“跟竹子有仇”体现出的是杨摩西个人感受;“这山望那山高”则把关系扩展到人与人、事与事之间,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而“老詹不是老詹了”则是杨摩西将一件件事捋清之后所得出的总结性观点。并且“老詹不是老詹了”也直接导致了杨摩西以后行为上的改变,所以在语义与情感强度上③>②>①。

3.反向递进式基因型变体模因

反向递进式是指连用两个句式“Not A,But B”,说明几种存在的观点,而这几种事实间一环扣一环,有种逆向思维上的层层推进关系。同时,这里的否定关系也属于“语用否定”。表现形式为:Fact。Not A,But B;Not B,But C...这些否定、肯定的连用将人物越“绕”越多,故事线越引越长。

(6)但杨百顺不喜欢做豆腐。不喜欢做豆腐不是跟豆腐有仇,而是跟做豆腐的老杨合不来。与老杨合不来不是老杨用皮带抽过他,因为一只羊,害得他睡在打谷场上,记恨老杨;而是像赶大车的老马一样,从心底看不上老杨。

(7)老裴从床上爬起来,拿起砍刀,就要杀人,但不是杀老蔡,而是要到镇上杀她娘家哥。也不是要杀他这个人,是要杀他讲的这些理;也不是要杀这些理,是要杀他的绕;

例(6)中,先陈列事实:杨百顺不喜欢做豆腐,然后紧接着连用两个“Not A,But B”模因句式来解释。杨百顺不喜欢做豆腐有以下三种原因:①与豆腐有仇;②记恨老杨因羊打他,让他有家回不得;③看不上老杨,这三方面有逆向思维上的联系。联系上下文可知,从一开始,杨百顺就看不起他爹并有抵触情绪,所以他才会因羊记恨老杨,试想一般孩子因为要去看戏丢了一只羊,肯定会遭到家长训斥,即使觉得委屈,但都在情理之中,但杨百顺却因这件小事恨他爹,潜意识里是不服他爹的管教,做错事还记仇,如果他是看得起他爹,尊重他爹,他还会不服嘛?而豆腐更与他无怨无仇,因为讨厌老杨,所以老杨让他做的豆腐自然也就厌烦了。从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③→②→①,这三者有逆向思维上的联系。这样反向递进式模因句式的使用,将老杨、杨百顺、罗长礼这些人物脉络关系剥展开来,使接下来的情节合情合理。例(7)中,作者隐藏了中心事实:老裴想要杀人,其他的表述是为了解释“老裴想杀人”。老裴想杀人:①杀她娘家哥;②杀他讲得这些理;③杀他的绕。结合上下文可知老裴最想杀的是那些本不是他的错,却被说成是他的错的那些“绕”,这些“绕”存在于老蔡他哥口中的歪“理”中。所以说,真正杀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①,这三者属于逆向表述形式。

二、表现型模因

模因的表现型可以看作是复制、传播模因过程的行为表现。表现型模因的核心是形式相同,但放置其中的内容却不相同。何自然先生将表现型模因分为三种形式:同形联想嫁接、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和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句式“Not A,But B”及其相关变异句式属于第三种模因形式的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反复使用句式“Not A,But B”,并对A、B进行各种不同的处理来达到语言的“拧巴”与“绕”。在小说中,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模因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Not A,But B”及其组成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模因

“Not A,But B”及其组成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模因形式是指由“Not A,But B”句式组成的模因序列,大量重复使用句式的基本框架,只是不断替换“A”与“B”,从而阐释不同的内容,形成表现型常规模因形式。

(8)没还乡并不是无乡可还,而是在延津生活了三十五年,已服了延津的水土。

(9)但事到如今,主意全是自己拿的,想回头也已经晚了,在乐器的吹打中,不禁流下泪来。不是伤悲嫁错了人家,而是伤悲不该读书。

例(8)与例(9)都是套用句式“Not A,But B”,只是“A”与“B”的内容不同,但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同一句式又阐述截然不同的语义信息。例(8)中,县长老胡退休后并没还乡,不是因无乡可还,而是适应了延津的风土人情,“不是”属于“真值否定”。而例(9)中,秦曼卿因为被李金龙退婚赌气与杨百业结婚,但在她的美好想象中,夫家虽然清贫但应是整齐干净,结果却是又破旧又脏乱,同时,杨百业的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粗鲁与无知,这让秦曼卿后悔不已,她的伤悲来源于嫁错了人,所以说,这里的“不是”属于“语用否定”。

(二)“Not A,But B”变异句式及其组成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变体模因

虽然《一句顶一万句》中多次运用句式“Not A,But B”,但更为常见的是句式“Not A,But B”的变体,并且这种句式变异往往也造成变异模因。同“Not A,But B”组成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模因形式一样,这些变体模因句式关注的仍旧是形式,即结构保持不变,内容不尽相同。这种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变体模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同构递进横向嫁接

所谓同构递进横向嫁接,指在模因过程中选用了原语的基本结构,但在语义上有递进形式的表达。这种模因形式有以下两个特点:(1)否定表肯定,即指以否定的结构形式表现肯定的语义内容;(2)语义递进,即各分句间的语义关系逐渐加深。形式上表现为:Not A,Not B(or Not C)…,But D。

(10)倪三打吴摩西并不是因为吴摩西惹了倪三,或跟谁发生了矛盾,倪三替人出气,而是因为半年前吴摩西成亲,没有请倪三喝酒。

(11)但杨百顺在杨百业婚事上出岔子并不是因为他对老杨不满;或在外边丢盔撩甲,找个茬口撒气;或不满他哥杨百业结婚,要节外生枝,而是因为弟弟杨百利回来了。

例(10)中,联系上下文分析,倪三打吴摩西原因如下:①吴摩西惹了倪三;②吴摩西与姜家因为吴香香结下梁子;③没有请倪三喝酒。例中的“不是”属于“语用否定”。这三者看起来相互分离,实则联系紧密。首先吴摩西惹了倪三,是因为倪三收了姜龙姜狗的东西,帮姜家出气,二人有冲突完全源于姜家与吴香香的矛盾,而倪三特意拿结婚没请他喝喜酒来作为打人的借口,这样语义递进的句式将倪三打吴摩西的真相一步步展现出来。例(11)也是如此,“出岔子”原因有三:①对老杨不满;②因在外边不顺而找茬口撒气;③杨百业结婚,他嫉妒;④杨百利回来了。杨百顺早就因上学的事情而对他爹老杨不满,同时,他离开家乡后在外也一直混得不好,而一无是处的哥哥却喜事连连,这些都让他想不开。最让他压抑的是“衣锦还乡”的弟弟,因为之前老马和老杨的欺骗,才使得他远远比不上弟弟,这四方面呈现语义递进的关系,情感强度表现为:④>③>②>①。

2.异义否定顺承嫁接

所谓异义否定顺承嫁接模因是指通过承前否定的语言形式来形成模因变体,即直接对由“而是”引起的肯定内容进行否定,并紧接着提出新的肯定内容,以此达到顺承性的语义表达需要。形式上基本上是“Not A,But B;Not B,But C(Not C,But D)...”,其中“B”在整个结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B”的肯定与否定,整个句子可以体现一种抑扬顿挫的“错落”美感,并表现出语义上的顺承。

(12)睡不着不是因为十块钱和胖老头的搅扰,而是想着刚才的梦境,千头万绪,又涌上心头。也不是单为梦境,或单为过去八九年与庞丽娜的事;过去八九年的其他事情,包括妈曹青娥的死,还有与河北沧州泊头“老李美食城”章楚红的事,桩桩件件,都涌上心头。

(13)全不知她不是上了吴摩西的当,是上了县长老史的当;也不是上了县长老史的当,是上了省长老费的当;也不是上了省长的当,是上了总理衙门的当。

例(12)是对牛爱国“睡不着”的解释,睡不着说是因为刚刚的梦境,但接着又说并不是因为梦,而是“过去八九年的其他事”。一个“梦境”成了本句的一个关键点,不仅起到转折情感的作用,也为下文寻亲之路开了头。例(13)中,对于吴香香来说,吴摩西被撵出县衙门之后就变得一文不值,她觉得当初与他结婚上当了。但作者又否定了吴摩西,肯定是上老史的当,接着又否定这个原因,肯定是省长老费的事,又否定,最后明确是上了总理衙门的当。这里“县长老史的当”、“省长老费的当”在句中起到很好的顺承作用,不仅有着顿挫的节奏之感,也将重要的人物串联在一起,为读者们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3.并列强调类比嫁接

并列强调类比嫁接的模因形式是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句式,即“Not A,But B;Not C,But D”。一方面,这种模因形式起着强调“而是”后面部分的作用,以此来说明某种现象或人物情感;另一方面,分句间连续使用的几个同类句式间会使读者不自觉地加以类比联想,并以此传达更为接近作品核心的思想情感。

(14)不是吵的事,是我不能学你;不是为了个理,是不能一辈子让她骑到头上。

(15)兄弟,他那不是叹气,是长出气;不是剃头的事,是他个毛病。

例(14)中,改心和她娘吵架,用一句话回绝了父亲的劝解。就是因为个理所以才吵;“不能学你”就等于“不能一辈子让她骑到头上”。改心用这种形式的话语简短陈述道理还增强了说服力,让来劝解的父亲老曹赞同自己,因此接着老曹便说了句“你说的也对。”所以,这一变式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人物语言形式也吸引读者进行类比联想,从而能突出“不能让她一辈子骑到头上”。例(15)中,联系上下文可知,老裴剃头伴随着叹气,二者其实是同一件事情,而长出气久了就会成毛病,其实也是一件事,只是东家老孟为了解围,变换说法,让人更能接受老裴的“叹气”。同时,这句话也是对上文老裴和老蔡之间的总结,因为内蒙的事情,老蔡赢了,老裴养成了“叹气”的毛病。

三、基因表现型模因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的模因形式,既具有基因型模因的特点,也具有表现型模因的形式,我们暂且将其称为“基因表现型模因”,其表现形式体现为我们在第一部分讨论过的Fact。Not A,But B和Fact。V“Not A,But B…”(V表示变异)。在这两种模因句式中,前一句和后一句表达的核心内容相同,但前一句只是简单地用一句话描述一个事实,后一句却用“Not A,But B”及其变异句式以这个事实为中心,展开更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脉络,前后两句属于内容相同,形式不同,这符合基因型模因的特点。其次,在小说中,作者对于以上两种模因形式的运用并不是一次两次,如果从“Not A,But B”及其变异句式的类型来说,就有三种,分别为:(1)Fact。“Not A,A;Not A,But B...”(2)Fact。“Not A,or Not B,But C(Not C,But D)...”(3)Fact。“Not A,But B;Not B,But C...”这三种句式的重复使用,即基本结构保持不变,只是更换A、B、C……的内容,又体现了表现型模因的特点。可以说,这种基因表现型模因的使用是小说中的一大特色,形成刘震云小说语言独有的“绕”。如例(4)中,都是在说明中心事件——事情已经晚了,但后一句运用否定递进式模因句式分析得更为透彻。前一句与后一句组成基因型模因,而例(4)和例(5)都是运用否定递进式模因框架,只是内容有所改变,这又是表现型模因的典型。这种基因表现型模因还有以上讨论过的反向递进式、否定肯定式,在这里就不做具体说明了。

四、“Not A,But B”相关模因句式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有很多学者曾表示,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在语言上冗余繁琐,“Not A,But B”相关模因句式的重复使用是一种结构上的“无效”使用,这种“是”的多次否定与肯定,常把读者带入一种缠绕式的怪圈,如果把这些盘根错结的“绕弯”砍掉,小说会显得言简意赅,并且丝毫不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展开。但笔者认为,文中所谓的“重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些模因句式的使用往往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下面将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模因句式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一)预期与反预期效果

预期指的是对事物的预测或判断,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反预期指的是客观实际背离主观预期的情况。吴福祥先生认为,句子传递的信息有“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中性信息”三类,并指出反预期信息>中性信息>预期信息。[4]在小说中,模因变异句式的预期、反预期形式错综复杂,中间会多一些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从而更能突出强调预期或者反预期信息,同时负荷信息的形式越多,传递的信息量也就越大。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正是通过运用“Not A,But B”相关模因句式,作者才传递更多的语言信息,慢慢捋清看似根本捋不清的理。下面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试做分析:

1.模因原型与反预期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句式“Not A,But B”传达的是一种反预期信息,其中“而”是反预期标记,表示对人们预期的背离。不仅如此,随着语境的不同,反预期的作用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16)原来杀老马并不是为了杀老马,而是为了杀给人看。

(17)不同不是说老顾是个管家,杨百顺只是个徒弟,而是两只猴子一死一逃,缘故不同。

例(16)“杀给人看”在这里就完全超出了一般人正常逻辑,杀人不是为了钱财、仇恨等,却是为了给别人看,这样的信息完全超出读者的预期,在此起到强调带给杨百顺痛苦的父亲、哥哥、弟弟的作用。例(17)同样是放走猴子,“杨百顺又与老顾不同”不是表现在由于两人身份、地位引起的不同,却说作为诱因的两只猴子引起的缘故不同,以超出预期的信息达到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

但是两种反预期的作用却有所区别。例(16)是为了纠正错误的预期“杀老马是为了杀老马”,因为杀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原因,因此通过反预期的方式给出新的预期“为了杀给人看”,并起到承接上文的作用,与上文杨百顺在心里杀完老马后其他人的反应相呼应。例(17)的“管家”与“徒弟”的身份、地位可以看作两人不同的表现,但这样的预期对于上下文来说却是不确切、不适宜的,因为作者必须通过一定的表达串通整个事件,尤其是要引出由金锁之死所引起的一连串的窝心事,所以“两只猴子”在这里才是确切、适宜的预期效果。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反预期效果的作用是不同的。

2.模因变体与预期、反预期效果

然而,对于特殊的模因变体来说,其表现的往往就不只是反预期的效果,更有可能是预期效果。正常的模因,无论是表现型还是基因型往往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则,而在这规则之内的模因通常会具有此类原型的某些特征。句式“Not A,But B”作为模因的原型,必然遵循一些该句式的特征,而该句式的最大特征在于:其中A和B往往是两种表示并列的可能性条件或情况,用否定A来肯定、选择B。因此,在模因实现同时,这种特征也往往会伴随,因此也就会产生反预期的效果。而作为“Not A,But B”的模因变体句式,其变体在产生时也就可能会使其原来的反预期效果产生一定的改变。如例(14)中,此类模因变异形式已经注定它表现的就是预期的信息,因为这种模因句式所列举的A、B、C、D是并列存在的相似内容,所以其传达的也就是为一个中心观点服务的可预期的信息。就像例子中,这四个简洁的分句,就是改心为了告诫父亲,不能让娘“骑在头上”,这恰恰是读者能够预料到的。再如例(10)中,打人不是因为两人内部之间有矛盾,也不是因为帮别人出气,而是因为结婚,没有请他这个陌生人喝酒,这样的推理,完全不符合我们日常的逻辑,这又产生反预期效果,吊足读者的胃口后,紧接着下文又借吴摩西之口找出打人的真正缘由——帮姜家,没有请喝酒只不过是借口罢了,这又在读者的预期之内了,这样预期与反预期的交叉相应,使语言、叙事都充满跳跃性。

(二)零度语言的创作

零度写作理论是由法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罗兰·巴尔特提出的,他在《零度写作》中称:“所谓零度写作根本上是一种直陈式写作。”[5]这种理论在强调不含思想感情的零度的、中性的写作同时,提倡自由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表现,在主张写作主体消解的同时,又试图通过作家的风格间接地表现主体的思想情绪和观念意图。[6]读《一句顶一万句》这部小说,你很难在作品中看到作家的身影,小说的语言好像是在平铺直叙的概述,尤其是“Not A,But B”相关模因句式的使用,这近乎口语化式的表达就好像是平常人在说闲话。就连刘震云自己都声称:“在小说中,叙事方式并不是作者人为的……而是书中的人物,他想怎么说话。”[7]小说中,零度语言的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模因原型与白描式语言

所谓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作为文学创作的描写手法之一,它主张用最简单直白的文字推动情节发展,描绘人物形象。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作者总是避免介入自己的主观意向,让故事客观自由地跟着小说语言随意发展,充分运用白描手法形成有意识的“零度写作”模式。而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便是最简单的模因原型“Not A,But B”的使用。

(18)姐现在结婚,不是为了结婚,就是想找一个人说话。

(19)但喊丧的不是罗长礼,而是牛家庄一个叫牛文海的人。

例(18)中,结婚不为爱情、不为生活、不为孩子,却只为能找个人说话,这与小说主题相呼应。作者并没有选择大幅度的篇幅描述生活细节以凸显牛爱香的寂寞,而是选择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说话的方式,只用这句白描式的语言就将牛爱香四十二年孤独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例(19)也是如此,作者只用一句直白的话语就将杨百顺和李占奇心中的失落和对罗长礼的仰慕展现出来。

2.模因变体与叙事随意性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看似口语化的表达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日常白话,而是经过作者提纯的带有文学语言特点的口语化。因此在小说中,作者在尽量使用简朴的语言基础上,又产生了句式“Not A,But B”的诸多模因变异句式。这些模因变异句式的使用为叙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叙事随意性”,作者常会自觉不自觉的利用模因变异句式中“是”的多次否定与肯定,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常是故事嵌套故事,人物牵扯人物,使单纯的线性叙事变成了网状的生活图景,人物塑造也更具有立体感。如例(3)中,杨百利和牛国兴因为“喷空”成为知己,但也因为“喷空”而闹翻,在第一节对例(3)的分析中,我们看出“喷空”推动二人关系的潜在变化,并牵扯出邓秀芝,接下来又开始叙述三人在学校的是是非非。通过对这种否定肯定式基因型变体模因的运用,作者在无形中就将故事情节顺理成章地推到另一件事上,故事、情节越说越多,人物形象也越来越清晰。

(三)拧巴与“绕”

刘震云曾在其作品中谈及“拧巴”,指出“其近义词是别扭。所有的人和事都别扭着,更大的别扭是,所有人对这个别扭无能为力,大家还得按照这种别扭走。曾有学者这样说过:“拧巴”叙事的魅力主要在于,小说里的一切人和事,看起来都是邪恶的、错误的、不合人情、不合事理的,但是随着叙述的展开,你又会觉得这一切都是有根有据,有来头,合情合理的。[8]在《一句顶一万句》中,生存的“拧巴”正是通过“Not A,But B”的相关模因句式似的“拧巴”叙述一层层向读者剥展开来的。

1.模因原型与“拧巴”语言

《一句顶一万句》的小说主题是说话,人物与情节的展开离不开说话,生存的“拧巴”也在小说中内化成一种缠绕句式的表达——“Not A,But B”,通过这种话语的绕,呈现给读者的不是表面上的荒诞,而是隐藏在生活表象背后的非常之理。

(20)当初来铁冶场,并不是为了看大门,而是为了跟牛国兴“喷空”。

例(20)中,杨百利来到铁冶场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追求“喷空”,“不是”、“而是”的缠绕语言描述了拧巴的故事情节。联系上下文可知,杨百利追求的无非是找个能“说得着”的人,他人生的全部意义都体现在“说”上了,就像他为了一张嘴天天要跑几百里,似乎“说话”能左右每个人的命运。

2.模因变体与“拧巴”语速

整部小说的叙述充斥着“不是”、“或是”、“并不是”、而是”……此类语言模因的大量变异复制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语速。“语速”指小说的故事节奏,也就是曹文轩所指的“小说速度”:小说的速度是双重的:故事的时间速度与叙述的时间速度。这两种速度都不宜是均匀的……而小说的生命的魅力与生动,恰恰体现在一种速度的变化不停又恰到好处的节奏上。[9]在小说中,刘震云恰如其分地掌握好了语速,“Not A,But B”的相关模因句式形成了缓慢的叙述速度,形成独特的“拧巴”感受,但几经琢磨之后,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却在这样的句式中逐渐清晰明了。

(21)牛爱国他妈本不该姓曹,应该姓姜;本也不该姓姜,应该姓吴;本也不该姓吴,应该姓杨。

我们将例(21)中的模因语言形式改写成最简洁的句式:牛爱国他妈叫曹青娥,应该姓杨。仔细对比,我们会发现,改写后的句子虽然不绕弯,但却有些突兀,甚至丢失了前文中的重要信息。原句里的“本不该姓曹,应该姓姜”是因为曹青娥是被人拐卖到曹家的,而她亲爹姓姜;“不该姓姜,应该姓吴”是因为他爹姜虎死后,她和继父都改随她娘吴香香姓;“本也不该姓吴,应该姓杨”又是因为她和他娘说不着,和继父说的着,她想跟继父姓杨。说到底,曹青娥还想着延津,想着继父杨百顺。由此可见,这种模因句式的使用,乍一读起来让人觉得多余废话,小说速度也被拖得缓慢的多,但却经得起推敲,人物间的关系也变得清晰明了。还有第二节中异义否定顺承嫁接模因形式的例(13),也是这种拧巴“语速”的典型,但却为读者们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五、结论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的重要收获之一,它的出现对当代文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刘震云的这部小说文学价值不仅在于语言形式上的创新,还有蕴藏在其内里的中国大陆的现实、历史和民众,更准确地说,它触及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史诗。对于作家刘震云来说,“Not A,But B”的变异模因句式在其创作中发挥了无限可能性,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语言技巧、叙述方式、话语发现,对我们审视和关注中国人心和历史文化也有重要意义。本文仅以模因论视角,从基因型模因、表现型模因和基因表现型模因三种形式对句式“不是A,而是B”展开讨论,来分析这些模因句式在《一句顶一万句》中所形成的特殊修辞效果,从而揭示语言背后的生存哲学,希望对刘震云小说语言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1.

[2]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35.

[3]邵敬敏,王宜广.“不是A而是B”句式假性否定的功能价值[J].世界汉语教学,2010(3):325-333.

[4]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3):222-233.

[5]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

[6]项晓敏.对巴尔特零度写作理论的再解读[J].复旦学报,2004(4):133-140.

[7]刘震云.名作欣赏 演讲实录[N].辽宁时报,2009-12-16.

[8]马俊山.刘震云:“拧巴”世道的“拧巴”叙述[J].当代作家评论,2011(6):132-138.

[9]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157.

On the Sentence Not A,but B from the Angle of the Meme Theory——Taking the Novel A Top 10000 for Example

WANG Jiao-jiao,LI Rui-n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

In Liu Zhenyun's novel A Top 10000,Sentence Not A,but B continuous us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memes,but the spread of the memes copy is not a complete routine.They often appear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memes variant.The copies transmitted form of Language memes"instead of A,B"basically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kinds of memes genotype meme,phenotype meme and gene phenotype meme which is based on memetics.Accordingly,these memes sentence often produce special rhetorical effect,such as expectations and the desired effect,zero language,screw-ups,and comprehension of survival philosophy behind these sentence patterns.

A Top 10000;Meme Theory;Not A,but B;Rhetorical Effect

H05

A

2096-0239(2015)06-0022-08

(责编:叶莉责校:明茂修)

2016-03-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02。

王娇娇(1993-),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修辞学。李瑞楠(1992-),男,江苏宿迁人,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法学。

猜你喜欢

模因变体句式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特殊句式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