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P成狗”的认知阐释

2016-03-18李军华聂纯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构式图式形容词

李军华,聂纯叶



“VP成狗”的认知阐释

李军华,聂纯叶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狗”的意象图式发展使得流行语中多了大量“狗族”词汇,其中“VP成狗”更是风靡一时,为大众广泛使用。“VP成狗”的发展是隐喻机制作用的结果,它的固定化、语法化与意象图式变化相关。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概述“VP成狗”的构式来源和演化路径,以及“狗”的意象图式的修正与再建对该构式形成的影响。

“VP成狗”;意象图式;隐喻机制

“VP成狗”构式表达戏谑与自嘲的感情色彩,最初由北方方言中的“累成狗”通过隐喻、转喻机制发展而来。中国文化传统中,以狗喻人包含着强烈的贬义,如“猪狗不如”、“蝇营狗苟”、“鼠窃狗盗”、“狗鼠”、“走狗”、“狗娘养的”等词。近年来,“VP成狗”构式的流行,让“狗”一词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与人们心中“狗”的认知图式变化有着一定联系。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对“VP成狗”新构式进行更全面的阐释。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例句大多引自当代口语化小说和社交网络,所有例句均标明出处。

一、“VP成狗”的演化与形成

(一)“VP成狗”的构式来源和发展路径

最初有“变成狗”、“长大成狗”、“(把某物)画成狗”等“V1成狗”,但这些“V1成狗”没有涉及隐喻,因为“狗”作为一个意象图式,还没有进行认知上的跨域投射,与今天的“VP成狗”不尽相同。虽然“V1成狗”在口语中存在,较早的文本语料也在唐代和清代出现,但通过包括CCL语料库在内的网络查询,笔者找到的关于“V1成狗”(排除“成年犬”的义项)的语料却极为稀少:

(1)“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唐白居易《和郭使君题枸杞》)

(2)“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3)“狗长大了,‘长大成狗’了。”(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4)“瑞典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对654只狗的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东亚狗的基因具有很强的多样性,这说明东亚人是最早把狼驯服成狗的。”(林静《探究式科普丛书与人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

(5)“狗竟是由财产继承人弗朗西斯变形而成的。原来这位继承人从未离开过村子,而是化身成狗,以便能够更好地观察人性。”(常耀信《英国文学通史(第3卷)》)

这里的“灵药根(变)成狗”、“画虎成狗”、“长大成狗”、“驯服成狗”及“化身成狗”中的“狗”都是真实具体的表义,狗还是实实在在的狗,并无跨域投射。而例(6)-(10)“V2成狗”与上述五例却有了细微的差别。

(6)“其实,就算在不如香港开放包容的国内,把香港人辱骂成‘狗’和‘王八蛋’也是恶劣的“非人化”行为,在道德和伦理上也是不能允许的非人化(dehumanization)是将一些人或一部分人类异化为非人的生物。”(徐贲《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

(7)“我又笑了起来,告诉他也不能将同学们比喻成狗。”(张翔《因为纯净,所以幸福》)

(8)“如此看来,把硕士比喻成狗并不一定就是贬义呵!”(魏剑美《空城》)

(9)“至于被骂成狗,一般人肯定不爽,但我倒觉得高兴,因为人有时还不如狗,狗也有许多值得人学习的地方。”(连霖《走近陈九霖》)

(10)“姚仕良的情妇们不争着药死她,撕烂她,她自己,活人活成这样的无品无格,活成狗了好歹她该寻根绳子,自己挂上算了。”(宋唯唯《说好不为你忧伤》)

“(辱)骂成狗”、“比喻成狗”亦实亦虚,一方面“狗”可以作为实义,即用“狗”这样一个贬义的名词给人贴标签,另一方面则是将“狗”的某些突出的恶劣品质赋予到人身上。而例(10)中的“活成狗”,显然是活得如狗一般的状态——生活邋遢、被人驱赶等悲惨境地。从此可体会到,“V2成狗”中“狗”的意象图式结构已有从动物域向状态域投射的趋向。

(二)从“累成狗”到“VP成狗”

再来看如今网络流行语“VP成狗”的鼻祖“累成狗”。除去北方方言中有“累成狗”的言语传统,英语中还有“dog-tired”的习语,是根据“tired as a dog”演化而来。据笔者考察,“累成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即在2012年12月30日NBA球赛中总决赛第二场,詹姆斯接受采访时的一句“我今天累成狗了(dog-tired)”。随后各大新闻开始用这个能与英文“dog-tired”词义匹配的“累成狗”,如凤凰体育《累成狗之前詹姆斯必须六场内碾过勇士》、搜狐体育《詹姆斯累成狗拜队友所赐28岁皇帝减负势在必行》、长江商报《詹姆斯:第三节累成狗》等。此时,“累成狗”迎来了大众广泛使用的新高潮。

“累成狗”,顾名思义,是“累得像狗一样”。狗累时的状态一般是伸舌头散热、喘粗气,而且频率相当快,这种状态是人类通过对世界的互动经验而获得,形成了“累”的意象图式。通过隐喻机制,将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类推建构身体经验,从动物域隐射到状态域,达到贴切直观、形象生动、一目了然的言语效果。同时可见,在“累成狗”的图式中,所凸显的部分是如狗一样筋疲力尽的“累”的状态。

由“累成狗”衍生而来的“哭成狗”、“忙成狗”、“热成狗”、“穷成狗”等“VP成狗”,是意象图式发挥作用的结果。在“累成狗”的图式中,有两个CM,分别是“累”与“成狗”,二者都是为了构建现实中劳累的状态,二者的结合是为了表达累的最大化。如果说从“累成狗”是运用隐喻机制,用狗的特征来映射到人身上,赋予说话人的感情色彩,那么从“累成狗”到一系列的“VP成狗”则是转喻,激活的是“成狗”,凸显的也是狼狈特征,以抒发戏谑、挖苦、逗乐或者自嘲的情感。即在后来形成的“VP成狗”中,“VP成狗”已经不再是指人流大汗、喘粗气状,而是已经由部分转喻整体,从只体现劳累时的狼狈不堪到成了可以体现所有落魄情况时狼狈状的概括性构式。如例(11):

(11)@新闻晨报:哭成狗了!泰国的公益广告总是那么感人……他每天开店都会把这个流浪汉赶走,直到有一天监视器说明了一切……

@新浪娱乐:#花千骨#大结局,大家有没有被虐成狗?睡前,小浪搜集了一组主演们幕后的搞怪合影,平复一下大家碎了一地的心。简直太贴心了有木有!不要吐槽了!快点睡觉吧!明天还要上班上学呢!

@童话镇的邮递员:天天困成狗人生多无趣

@每天学点经济学:#股市太惊心,红包来压惊#夏日炎炎,外出热成狗,在家宅得发霉。抓住夏天的尾巴,送点福利给你,留住这盛夏的回忆!(语料来源于新浪微博)

上述例子的“虐成狗”、“热成狗”尚能理解,在这个意象图式中,依稀能感受到狗的特征——生活条件艰辛、怕热,但我们却无法从“困成狗”、“哭成狗”中激活认知中狗的具体形象。其实“困成狗”、“哭成狗”这些词已经承载了由“累成狗”等系列词构建的或狼狈、或不堪、或痛苦的状态。这一认知域中,比起抽象空泛的“累”,“成狗”是较易感知的部分,用其来理解整体或整体的另一部分会更便于认知,因此在认知中占有优势的“成狗”才会更为稳定地成为“VP成狗”的常量,能激活相关的CM(累)或整体ICM(落魄、狼狈状图式)。这一过程中,“狗”义在不断虚化,由具体到抽象,并走向固定形成构式,“VP成狗”中的也由具体指狗累时的状态,隐喻到人累时的状态,再转喻到人所有的狼狈状。

(三)“VP成狗”的构式义及使用语域

“VP成狗”在程度义上等同于“VP死了”,表示某种状态趋于极限。同时如果要精准地表达极致的状态,不免要用到各种修辞,而以狗喻人的调侃,会将人直接带入意象图式中描述的状态,远比客观叙述生动具体。“VP死了”虽然有极限趋向,但“VP成狗”出现后却被逐渐取代,一方面是因为“VP成狗”生动、传神;另一方面则因为每个流行语刚出现时都会带来一定的刺激性,当社会中使用者的增多,使用范围的扩大,人们词语的刺激阈值就会发生变化,使用年限较久的“VP死了”也不免会使人类失去新鲜感。毕竟语言表达的规律要求经济与生动,趋新求异是人类的惯有心态。

在使用语域上,“VP成狗”在工作或者教育领域中很少用到,常发生于常识性语场中,如家庭、朋友间等话语正式程度较低的日常会话,特别是社交网络当中。“VP成狗”具有句法省略、语体随意等特点,属于随意语体或亲密语体一类,参与交际的主体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接触也较为频繁,所以在使用各类俚语时才不会有拘束感。为了达到亲近的交际目的,作为功能基调的“VP成狗”,固定为一种熟人间默契的习惯用语。同时在交际双方接触频率不高的情况下,“VP成狗”的运用虽然不够雅观,但至少能达到“卑己尊人”,拉近彼此距离的会话效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言语策略。

二、VP的特征与色彩

从上文中所举例子可看出,能进入构式“VP成狗”的成分VP包括可作谓词性成分的动词性成分V和形容词性成分A。笔者做了关于该构式相关语料的穷尽性查找,找出能进入该构式的共42个词,并对这些动词和形容词作了进一步的细分。

(一)形容词性成分

其一,感受类形容词A1:(单音节)累、忙、困、凶、苦、乐、冻、冷、热、穷、痛、饿、黑、虚、呆、烦,(双音节)烦躁、郁闷、无聊,总共19个;

其二,评价类形容词A2:好、坏、美、丑,共4个;

由此可得出,除去“乐”、“好”与“美”,大部分形容词都是含贬义性质的形容词,“累”、“困”、“冻”虽无明显贬义,但总归属于不太乐观的状态。“累成狗”是“VP成狗”的原型,因而该词中的“狗”具有狗的典型属性,“热”、“饿”、“忙”、“凶”等词也代表了狗的一定特征,与“成狗”搭配也较为合理,这类A靠近构式中的原型。而“呆”、“虚”、“黑”这些特征狗并不具备,因而这类词属于边缘成员,它们能进入构式,与“成狗”搭配,正是上文中所解释的,狗累的状态隐喻人累的状态后,再转喻到整体ICM(落魄、狼狈状图式)的结果。同时,因为这类含贬义的形容词已经表示一定的性质了,进入构式“A成狗”后,贬义性质在程度上亦有所加重。在这个构式流行起来、使用频率逐渐增强后,“VP成狗”开始走向“语用法语法化”,程度义也成了这种构式的固定语力。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褒义词“乐”、“好”与“美”也能进入该构式了,因为“身材好成狗”、“心情美成狗”、“胃口好成狗”、“天气好成狗”、“秋雨美成狗”等,“成狗”其实都是补语,补充说明A,表示的是一种程度。而最终进入该构式的形容词A都临时取得动词资格,在构式中充当动语或述语。

(二)动词性成分

其一,“(N)+V1+成狗”,即主语为施事者:哭、笑、爱、睡、吓、堵、跌、摔、恼、卡,共10个;

其二,“(N)+(被)+(N1)+V2+成狗”,即主语为受事者:晒、淋、虐、挤、打、骂、削、喷、吹,共9个。

上述V1和V2都是行为动词,当主语为受事者时,有些还需要在“V成狗”前加上“被”,有些因为使用频率高、大众接受度强、经济原则作用,而直接省略了“被”,如“晒、淋、虐、挤”等。动词性成分与形容词成分的共同点在于,第一,进入构式后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狼狈状态”,或者表现状态的程度义,让由“V/A成狗”最初所搭建的动物域与状态域的临时联结,逐步具有高度稳定性;第二,无论主语为施事抑或受事,这两类谓词性成分(即使是“哭、笑、睡”),都可理解为非自主活动,含有受外界刺激的不可控性,如例(12)中的事件都是受刺激所形成或者具有主观上的不可操控性:

(12)@小川叔:今晚去看好妹妹演唱会,当时想,你可别给我哭啊!还好前半程很欢乐!怎么突然唱到一个的北京就泪崩了!俩人泣不成声,不知道台下是不是也有人和我一样哭成狗!

@T绿箭侠T:看无限挑战真的会笑成狗

@华媒青年报:#话梅推荐#话梅哥哥想着出来会好玩一点,结果已经睡成了狗。(语料来源于新浪微博)

我们可以观察到,上述能进入该构式的词语逐渐增多,进入的门槛也有所降低。这正可验证第一节的结论,“VP成狗”中“狗”的语义正一步一步泛化。语义泛化是一种更为强大的文化传播方式,主要因为这种泛化“有利于它有更高的使用频率和更广的使用范围,更在于它能通过隐喻将指谓范围扩展到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对象上去,从而将我们处理一类事物的认知模式、价值标准以及行为规范扩展到另一些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上去,从根本上影响我们固有的价值体系。”[1]37

三、“VP成狗”的形成理据

动物域隐喻状态域的例子屡见不鲜,“VP成猪/牛/鸡”在口语中也早有耳闻,可目前只有“VP成狗”接受度最高,并逐步走向固定。流行语之所以能成为流行语,是因为“词语特有的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引起了或迎合了人们的兴趣”[1]33。意象图式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感觉运动,长期以来,人类对“狗”的意象图式已有一个大致的思维定势,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关于狗的认知图式也会在不断变化,正是这种历史原因与时代变化促成了“VP成狗”的构式化。

(一)传统中“狗”的贬义形象

在汉民族文化语境中,“狗”最初的原生喻指义为忠诚、勇敢,从出自《汉书》的“犬马之劳”和出自《史记》的“犬子”、“功狗”可略知一斑。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狗”的喻指义急剧负面化,已经普遍用作詈语。“狗”的文化内涵虽经过词汇演化与分化后仍具有褒义内涵,但在词汇、熟语中负面义占主流,以致大多数人误认为“狗”在文化层面具有天然的负面象征义。“狗”在人们内心的图式由摇尾乞怜、奴性十足、狼狈不堪等状态构成,图式中隐含着诸如此类的讽刺性特征,因而粗略地看,人们也会将“狗”的认知图式笼统地抽象为贬义CM的集合。

“VP成狗”并不是“狗”的意象图式结构第一次从动物域投射到状态域,当人类在狗身上发现了一些与身体经验相似的特征,就会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将二者联系起来,用狗的特征来描述这些身体经验。比如俗语“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是从狗的睡眠情况影射而来,“走狗”、“狗腿子”从狗喜欢跟着人走、爱摇尾乞怜的特征影射而来。正因为狗的意象图式(ICM)总体为贬义形象,因此在人们表达负面状态时都会下意识地选择使用。

(二)生活中“狗”的地位变化

狗被驯化的历史悠久,同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北方,以陕西为代表,方言中还有“累成马”、“困成鸟”这样的俚语,但凝固程度均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现代社会中,牛、马、驴等动物已经离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比较遥远,而狗的职能多,在城市中仍屡见不鲜,与人的关系较之更密切。因而人类对狗的形态与习性了如指掌,隐喻的发生也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以“VP成狗”也能逐渐取代“VP成马”、“VP成鸟”等俚语,为大众所广泛使用。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国外引进狗的品种也日益繁多,狗从部分人心中看门防盗的卑贱家畜,“摇身一变”成了众相追捧的宠物。在“狗”的意象图式中,“萌”、“可爱”等边缘特征被人挖掘,走向中心化。因为狗的地位提高,很多人开始接受且乐于自称为“X狗”,“狗族”称呼也渐渐壮大,如颜狗、单身狗、异地狗、穷狗、饿狗、加班狗等,也会加上年级或者行业,标明自己的属性,如考研狗、本科狗、高三狗,工科狗、电器狗、建筑狗、广告狗,甚至有些分支还有更为详细的分类,如本科狗可以细分到大一至大四狗,广告狗又分为文案狗、美术狗、AE狗、公关狗等。随着“狗族”词语的广泛使用,意象图式之间的相互转换让“狗”的原型图式不断扩展,色彩义也进行了延伸,贬义色彩也随之淡化,因而“VP成狗”可用于非正式的场合、没有恶意的玩笑。

它能在大众中如此流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结语

在汉语语境中,最初的“狗”含有预设的文化期望值,因而才会作为贬义的代名。但人类能“不断根据新信息来扩充或修正已建立起来的图式,或再建新图式”[2]180,从而才有今天的“VP成狗”。“人类语言受到经验和认知的影响,把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图式概念化、范畴化、图式化,形成具有固定表达意义的构式,利于人们的交流”[3]4,“VP成狗”构式是人类认知影响下的结果,同时“累成狗”、“热成狗”等词语目前逐步走向词汇化,相信这些词语经历长期的构式整合后,未来将大量积淀到熟语层次。

[1]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33-37.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80.

[3]朱军.汉语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

[4]黄红娟.“狗”的负面义及其在汉语中的生成新论[J].广西大学学报,2010(3):89-93.

[5]张谊生.试论骂詈语的词汇化、标记化与构式化[J].当代修辞学,2010(4):1-13.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Halliday,M.A.K.&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The Interpretation of VP as a Dog in Cognitive Way

LI Jun-hua,NIE Chun-y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llege,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China)

With the image schema of dog developing,the words about dog are appearing in the catchwords.Among these catchwords,VP as a dog is the most popular word which is widely used by the public.Metaphor mechanism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VP as a dog,and its stabiliz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are relevant to the change of image schem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VP as a dog,and which effects the revising and reconstructing image schema of dog mak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VP as a Dog;Image Schema;Metaphor Mechanism

H05

A

2096-0239(2016)03-0001-05

(责编:叶莉责校:明茂修)

2016-03-25

李军华(1955-),男,湖北鄂州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语用学、应用语言学。聂纯叶(1993-),女,湖南娄底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构式图式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形容词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