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与高校教师担当精神培养

2016-03-18刘晓筝

管理工程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别山高校教师革命

刘晓筝



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与高校教师担当精神培养

刘晓筝

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新时期,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大家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履行义务。高校教师应纠正对担当的认识误区,注意吸收和借鉴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只有认真学习,深刻体会,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深入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培养坚忍执着、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成为素质优良的教育工作者。

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高校;教师素质;担当精神

一、解读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内涵

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是鄂豫皖人民群众对自己故土家园深厚感情的一种集中体现,它包含了大别山地区人民对自己家乡、传统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每个个体生活在现实社会实践中,都要考虑在实践生活中的生存、发展问题,而要生存、发展就要获取维持生存、提供发展的物质资源,同时还要谋求能够慰藉精神的心灵家园,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故土家园。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国,家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家,就没有个人。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家国一体,故土家园不仅是满足个体物质需求的大本营,也是个体精神思想的发源地。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大别山的儿女立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封建、落后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幸福的新中国[1]。

一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别山的山水资源滋养哺育着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儿女后代,“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而中国的锦绣山河不仅引人入胜、美不胜收,而且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是国家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物质载体。有着爱国情怀的中华儿女,都把“保家卫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2]。

二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革命者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革命者对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其对整个民族的爱。大别山的革命者将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他们认为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是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的。鄂豫陕苏区创建人吴焕先,河南省新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接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组建贫下中农的革命协会,后来又发展了农民武装组织。为了发展、壮大大别山地区的革命组织和革命工作,他有6个家人被国民党地方反动民团残忍杀害。潘忠汝是黄麻起义领导人。他立志革命、不怕牺牲流血,在其自勉诗中写道:“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1927年12月5日遭敌围攻,率部由黄安激战突围,先后6次杀进城门,7次护送战士们冲出突围。战斗中大腿被击中,血流不止仍坚持战斗在前线,激战中他的后背、腰腹相继中弹,肠子流出体外仍不退缩,英勇地向敌人继续射击。最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当时仅仅只有21岁。共产党人对骨肉同胞的爱表现为对人民群众的爱,对战友的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大爱”。[3]大别山的革命先烈们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对故土家园、对祖国都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始终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和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战斗在一起。

三是爱自己的祖国。中华儿女每个个体的发展、进步都是同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自己的国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自己的国家就要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把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和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和牺牲。大别山的英雄吴焕先是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的楷模。他的父亲、大哥、二哥、五弟、大嫂和小侄一家6人被丧失人性的反动地主豪绅残酷杀害。但吴焕先的革命热情和顽强斗志并没有在此严酷的打击之下而丧失和动摇,他舍掉了自己的小家、心心念念为大家,勇敢地领导大别山的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组建了大别山地区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1927年他率领部分有志之士和革命群众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开展武装斗争,为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苏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1931年11月,他奉中共中央的委派,带领革命队伍开启长征之途,一路奋勇杀敌,粉碎了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为粉碎国民党军队2次重兵“围剿”,开创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发展、壮大红25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8月21日,吴焕先同志在甘肃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和羊圈洼战斗中不幸牺牲,为了革命事业牺牲时仅仅28岁。[4]

二、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时代价值

第一,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源泉。在谋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100多万大别山的儿女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但革命火种从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大别山的儿女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的一道奇观。毋庸置疑的是,深深融入大别山儿女思想意识之中的红色革命传统,是激励大别山儿女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财富。新时期新阶段,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要复兴中华民族,建设伟大的祖国,必须集中各个民族的才智和力量。而英勇的大别山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以自己的热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大别山的红色传统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源泉。

第二,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近代以来,祖国遭受多次外国列强的欺凌和侵略,被迫接受多个外国列强的奴役压榨,在一段时间内内忧外患严重,阻碍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得不到保障,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陷入国破家亡的危险境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别山的爱国志士和革命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发愤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100多万的大别山儿女经过28年坚持不懈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新世纪新情况,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一直非常激烈。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国际舞台,处于不败之地,就要继续并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激发人民群众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人心齐,泰山移”,全国各族儿女只要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众志成城,肯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三、高校教师的担当认识误区及其表现

目前,高校教师对担当存在认识误区,尤其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青教师,他们对党的革命历史不清楚、对党的指导思想及党规党纪认识不深刻,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党性原则,没有很好地领会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继承和弘扬党的红色革命传统的思想意识有待加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明确,价值观扭曲,人生观和世界观存在问题,缺乏对生活和社会的关心和参与,没有生活激情和工作热情,自我管控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高校教师群体中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专业课教师就可以不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认为那是辅导员的工作;自己是普通教师,只要教好课就行了,不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认为那是辅导员和系部领导的工作;在教学中,对学业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放松要求,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部分学生上课说话、晚来早退等现象采取包庇的态度;把担当分内外之别,认为是自己工作职责之内的事情就做,完成本职工作就万事大吉,工作中不思进取,认为是他人的事情就不关心、不参与、不配合、不支持,置身事外;把做成才叫担当,不敢尝试,不敢实践,不愿探索、争取,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探索的精神,与现在国家提倡的创新改革背道而驰。凡此种种,对担当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逃避等问题。新时期,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大家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率先垂范,敢作敢当,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高校教师应纠正对担当的认识误区,与时俱进,培养坚忍执着、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素质,争取成为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四、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培养高校教师的担当精神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实践中,高校教师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注意吸收和借鉴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其中就包括地处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只有认真学习,深刻体会,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深入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为培养素质优良的大学生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培养高校教师追求真理的精神。坚信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广大的有志之士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是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一个重要精神。战斗在大别山的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全中国的贫苦百姓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好日子,英勇奋斗,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天,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国际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的“西化”和“分化”图谋,面对着建设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种种困难,面对着中国梦的伟大复兴的征途,高校教师应该继承并弘扬大别山革命志士为了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动培养自己的担当素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奋斗终生!

二是培养高校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爱护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革命传统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这也是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内涵,大别山的革命先烈们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甚至家人的宝贵生命。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体现了党始终是与广大劳苦大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都在维护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的革命志士们,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把生命、财产等都毫不犹豫的奉献给了解救劳苦大众的革命事业,红田惨案令人热泪盈眶,吴焕先、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无数的革命者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曾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在今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发扬这种精神。高校教师学习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就是要深入学习体现在大别山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那种为人民解放事业、为人民利益献身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自己的担当素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是培养高校教师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英勇顽强、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死就要干革命的奋斗精神,是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从一开始就是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进行的。大别山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屠刀,毫不动摇,前赴后继,涌现出了被敌人钉在墙上仍痛骂敌人的农民赤卫队队长程儒香,就义时年仅16岁被誉为“大别山刘胡兰”的肖国清等英雄人物,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大别山红色根据地的建立,说明革命斗争环境愈是险恶和残酷,也就愈能使人们锻炼和形成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在跨越世纪的征途上,面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挑战,高校教师要勇于担当,继承并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发扬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干事业的精神。

四是培养高校教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工作和事业的极端负责精神,也是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长期的革命征程中,既有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也有许许多多的日常工作,按照革命事业的分工,每个革命工作者都要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从事自己的工作。例如,在大革命时期,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的共产党员方进贤、梅光荣等人利用亲友之间人情来往的风俗,在鄂豫边区想方设法地开展革命工作,发展革命力量。曹学楷是黄麻起义领导人,鄂豫边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他在家乡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和农民协会,领导农民义勇军和自卫军,展开与土豪劣绅的斗争。河南商城上楼房(今属安徽金寨)人周维炯,1926年底受党组织派遣,设法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内开展革命活动。第二年夏季,他又接受委派返回家乡,以教书工作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积极地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周维炯设法打入了丁家埠武装反动民团,开展秘密的地下革命活动。他借助民团军事教练的身份,拉近和下层士兵的关系,积极做下层士兵的思想工作,成效显著,在民团中成立了党支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一个革命者,不仅要不怕牺牲,在革命斗争中表现的英勇顽强,而且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还要认真做好细致琐碎的工作[6]。为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培养高素质的革命事业接班人,高校教师必须大力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中这种对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

五、结 语

大别山的红色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道德建设中,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学习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高校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批判和抵制社会上流行的个人主义、个人本位和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思想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腐蚀和引诱,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净化高校教师队伍,提升高校教师整体素质。

[1]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 99-105.

[2] 邱小云.论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史[J].江西社会科学,2013,(3):120-123.

[3] 李江源.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J].理论导报,2006,(1):11-15.

[4] 杨少华.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力量源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6): 88-93.

[5] 李君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怎样铸就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4):22-26.

[6] 张西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屹立并发展[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4):41-46.

10.19327/j.cnki.zuaxb.1007-1199.2016.06.014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责任编校:陈 强,王彩红)

猜你喜欢

大别山高校教师革命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再见了,大别山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粉红革命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