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2016-03-18何伟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图书馆社区

何伟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广东 茂名 525000)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何伟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广东 茂名 525000)

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公共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建立高校图书馆、社区公共图书馆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虚拟网络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依据高校特色和学科优势,推动社区公共文化的创新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推动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高校图书馆;社区文化;新型城镇化;社会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国家发改委统计,1978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年增长约1%,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6.10%。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相矛盾的是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严重不足,其已成为阻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之一。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人才和资源的聚集地。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焦点之一。

1 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况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高校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办学历史和办学定位,为特定的单位、团体和个人提供专业的科学文化服务,这种服务也称之为“专业领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二是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文献借阅、空间使用、参考咨询等服务活动,即所谓的“类公共图书馆”服务。这两种服务相辅相成,都是有限的社会化服务。在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形成了三种服务形式:一是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为代表的有条件开放模式,为社区居民办理临时阅览证,但不提供文献外借服务;二是以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为代表的地区合作制模式,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向社会开放;三是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代表的完全对外开放模式,高校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通过相关的法规来强制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加之校外人员对相关的借阅流程和规章制度不熟悉以及读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等各种因素,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进展并不尽如人意,相关的实践活动遇到了许多阻碍因素,真正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并不多。

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需要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自从2000年中共第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城镇化的概念之后,城镇化率更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36.22%;到了2013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增加到了53.73%;到了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6.10%。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早在2006年,中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范围,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和措施。从近十年来看,我国政府的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在国家财政当中的比重仅为0.39%~0.40%,这明显不能适应广大民众潜在的文化需求。据预测,2020年我国将有8.7亿城镇人口,国家财政体制难以承担庞大的城镇人口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

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公共图书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我国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并不能适应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据统计,我国现有的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共有3 076个,藏书总量为7.89亿册,人均藏书为0.58册。按照联合国的公共服务指南,公共图书馆的人均藏书量应该为1.5~2.5册。与这一国际标准相比,我国的人均藏书无疑显得过于微薄。

在公共图书馆资源匮乏的现实条件下,让高校图书馆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既是国家面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做出的战略性决断,也是推动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教育部在2015年12月31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学校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

3 高校图书馆具有服务社区公共文化的天然优势

从为基础薄弱的公共图书馆补位的角度来看,高校具有天然的优势。2000年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也因势利导地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高校办学有财政性教育经费作为保障,且国家教育投入连年增加,这就使高校图书馆具备了明显优于地方自筹资金的社区图书馆的条件。

3.1馆藏资源更为丰富

由于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作为保障,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新快、数量大。早在2010年时,我国高等学校的图书拥有量就已经多达194 250.58万册,生均图书为87册,是2012年公共图书馆人均馆藏的146倍。从种类上说,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文、理、经、管、史、哲、法、工等各大学科,且同时拥有科普性馆藏和学术性馆藏。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数量和种类上,都是社区图书馆无法比拟的。

3.2基础设备和共享平台更具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丰富的馆藏资源上,更表现为完善基础设备和共享平台上。如今的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装备了现代通信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网络共享与查询技术。装备精良的电子阅览室、先进的打印和复印设备、网络化的文献查询管理系统、现代化的学术交流设备已经使高校图书馆形成了多时空、全媒体的文化服务空间。不仅如此,部属的、地方的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区域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平台之间可以提供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的互借互阅服务。而这都是社区公共图书馆所不具有的优势条件。

3.3拥有训练有素的专业服务队伍

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是典型的学术性服务机构,管理人员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现在高校图书馆内一般都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配有一批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信息服务理论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熟悉馆藏,精通文献检索技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此外,高校还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领域的文献检索、技术解答等服务。

4 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公共文化的主要问题

4.1公共文化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通常定位于为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认为图书馆是学校自有财产,实施封闭式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这种观念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意识的缺乏,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和方案的建立与完善。因此,要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公共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图书馆工作的范畴,将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

4.2自主权和互动机制不足

高校图书馆附属于高校,自主性和自主权明显要低于公共图书馆,且以对内的教学、科研、文献保障为主要职责,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对外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这就使之在对外服务工作中处于尴尬境地,不知道什么事该做、该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因此高校图书馆想要进一步地服务于社区公共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内外兼容的服务模式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案。

4.3缺少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我国并没有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提供保障的法律制度,是否对外开放、如何对外开放完全取决于高校自身,再加上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将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群体,使得不少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社会化服务时感觉困难重重,望而却步。因此,想要一步地服务于社区公共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4.4软硬件设施协调不足

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四个基本要素为空间、设施、资源和人力。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之初是以为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服务作为目的的,其基本要素的配置都是根据高校自己的需求设计的。如此一来,要求其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就会出现实体空间不足、人力资源协调困难等系列的问题,使之难以开展相关工作。因此,想要一步地服务于社区公共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克服其软硬件设施不协调的问题。

5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公共文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综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做法,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建设的需要,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建立高校图书馆、社区公共图书馆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是以法律规范作为依据的,如美国的《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英国的《不列颠图书馆法》、日本的《学校图书馆法》等。但我国目前并未建立相应的法律规范。因此,建议由政府主导来推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服务。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当中提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城乡协调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因此,政府应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行业学会合作共享的主导者,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对口支援等方式来制定适用于公众读者的借阅制度,使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扩大化和社区文化建设繁荣的双赢。

5.2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虚拟网络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现代图书馆最为明显的技术特征就是信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创新融合,打造一些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借助信息和数字媒体技术,图书馆形成了立体化、即时化的“文化服务”。现在高校图书馆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已经不再是单一地提供纸质书刊借阅、讲座等服务,还应该借助日渐成熟的数字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数字资源咨询、免费数据库、文献传递等在线服务,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字资源。

5.3依据高校特色和学科优势,推动社区公共文化的创新发展

高校图书馆因所属高校所在区位、历史渊源、办学性质等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在服务社区公共文化中,高校图书馆应该做好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总结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借助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平台,加工和整理古籍档案,形成通俗易懂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有所侧重地搭建专业人才服务平台,促进高校科研和社区发展的共同进步。

5.4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推动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了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高校图书馆占据着文化建设和服务的重要阵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经验,拥有较为先进的基础设施。因此,建议高校图书馆对接社区开展文化支援活动,与公共图书馆、居委会联合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定期举办实用性、普及性的科学、文化或健康知识讲座,促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定期到社区进行文化艺术展览、图书进社区活动,推动高校周边地区文化的繁荣。

6 结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得社区居民产生了更多、更高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必然会逐渐地融入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当中。综合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经验,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建立高校图书馆、社区公共图书馆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虚拟网络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依据高校特色和学科优势,推动社区公共文化的创新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推动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1]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2-29)[2016-09-10].http://www.stats.gov.cn/ 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2]田慧芳,田璐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途径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1):148-152.

[3]徐海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高校图书馆[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4):26-28.

[4]高敬,王希.我国城镇化率达53.73%,劳动人口继续缩水[N].新华每日电讯,2014-01-21(4).

[5]张博.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人民论坛,2014(26):168-170.

[6]李育嫦.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8):45-47.

[7]郭晓彤,刘冬霞.城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路径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4(5):34-37.

[8]张华.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探析——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63-65.

Consideration and Suggestion on University Libraries Service for Community Culture

HE Weiquan
(Library,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Maoming 525000,China)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of serving community cultur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ervice for community culture offered by university libraries,we should set up a platform for resources sharing between community libraries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government lead,providing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s by making extensiv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irtual network,stimula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mmunal cultu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ademic advantages of the university,and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ulture by enriching the form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University library;Community culture;New-type urbanization;Social service

G252

A

2095-2562(2016)05-0077-04

2016-01-14;

2016-09-30

2015年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YB16)

何伟泉(1959—),男,广东茂名人,大专,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服务。

(责任编辑:冼春梅)

猜你喜欢

城镇化图书馆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图书馆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去图书馆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