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法治校园构建的根本路径
2016-03-18承友明吕中国
承友明,吕中国
(1.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与信息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2.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论高校法治校园构建的根本路径
承友明1,吕中国2
(1.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与信息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2.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高校构建法治校园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和新时期高校培育人才的必然需要。高校要通过树立管理者、师生员工的法治理念,建立健全法治校园构建的各项机制,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检查监督等路径来构建法治校园,形成和谐的校园法治氛围。
关键词:高校;法治校园;对策
构建法治校园是高校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依法治校,切实尊重和保障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权益,维护校园的公平正义,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建设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了学生民主权利,平衡和协调高校校园内各种利益关系,实现高校教育民主和校园和谐、安全稳定。
1高校法治校园的内涵界定
1.1高校法治校园的概念
高校法治校园是指高校的管理以法治化作为目标,实施依法治校,以法律方式规范和调整高校的一切管理活动。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员工、学生要有法治化的理念。高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对法治的观念、思想、精神、价值等要有比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要将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作为一切行为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标准,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高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学法、知法、懂法和用法,把法律作为解决校园争端的主要原则。二是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员工、学生的行为要法治化。高校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制定符合法治精神和理念的校规章制度,高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根据这些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实现高校依法治校、师生依法行为的目标,保障高校各项事务的规范化、合理化、秩序化[1]。
1.2高校法治校园的内容
高校法治校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管理法治化、学生管理法治化、后勤服务法治化等方面。具体体现为:一是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应该按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以及国家教育部有关教学的制度规定去完成高校各项教学任务,引导和监督教师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实施依法教学;二是在学生管理方面,高校应该按照《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广大师生的日常行为;三是在后勤服务方面,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给高校育人工作提供物资和服务保障,高校食堂安排伙食、收费等工作应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物价法》等法律制度。
2高校构建法治校园的实践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国家大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承担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构建法治校园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2.1高校构建法治校园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建设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发展阶段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目标。高校作为整个国家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是国家培育法治精神的前沿阵地,在法治国家建设中承载着重大的责任。没有高校的法治,就没有国家这个大系统的法治。法治国家应当是法律至上、法制完备、立法民主、立法公正、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国家,在这六个特征中,“法律至上”占据了首要位置。构建法治校园可以使法律至上精神在高校得到充分的发扬光大、依法治校能够得到切实落实、高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等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校园内的一切纠纷都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能够在高校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因此,高校法治校园的建设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构建法治校园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2]。
2.2高校构建法治校园是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高校内部有三大法律关系主体,分别是高校自身、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学生,这三者诸多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和规范离不开法律。只有依法处理校园内产生的纠纷,才能保证高校日常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稳定和有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高校自主管理权不断扩大,自主招生制度已开始实行,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已逐步试行,社会服务形式越来越多,高校和社会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这些变化都使得高校内部利益关系发生显著变化。高校的管理模式突破了过去单一的行政法律关系,卷入了纷繁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要想妥善处理好各种来自校内、校外的利益矛盾和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必须改革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引入法律机制,推进校园法治化进程[3]。
2.3高校构建法治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培育人才的必然需要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随着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学生的教育内容除了文化知识教育之外,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等。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意识,养成维护民主权利的观念,提升自身用法律维护合法权利的能力。在法治校园的环境下,学生可以不断学法、知法、懂法、执法、守法,在日常行为中做到“守法心安理得,违法必尝苦果”,实现高校培养“权利型”人才的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律思维,依照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和程序,有利于确立学生权利本位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寻求权利救济途径,树立规则意识[4]。
3高校构建法治校园的根本路径
高校构建法治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种主体,应当多措并举做到校园主体、内容、客体、机制均法治化。
3.1高校管理者、师生员工要树立法治的理念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理性心理体验和对法治的真诚信仰。高校的全体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树立了法治理念,高校的日常管理、师生的学习、生活、科研等各项活动才能按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进行,并使得遵循法律和规章制度成为高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高校管理理念要向法治化转变,做到既不侵害师生员工的正当权利,又不放弃法律授予自身的权力而迎合师生员工的权利诉求。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改变权力、特权意识,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带头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学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改变被管理者的被动角色,在日常校园学习、生活中要有维权意识,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法律赋予学校的的各项职权[5]。
3.2建立健全法治校园构建的各项机制
高校要把法治校园构建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形成良法而治、权责平等、守法护法的校园氛围。使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人权保障、正当程序、权力限制等法治原则在高校校园内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建立和完善程序制度。高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程序机制,程序条款的设置要具有明确、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等特点;要加大校园内各项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制度建设力度,打造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高校在做各项决策和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保障实体公正。二是建立健全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高校要实行校务公开,保障师生员工等校园主体的知情权、抗辩权、申诉权,让校园利益关系主体能够理性、合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解决他们的利益冲突;高校要设置师生员工利益表达和参与渠道并确保畅通,做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吸纳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三是建立健全权利申诉和救济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师生权利申诉和救济机制,在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对学校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向学校申请进行审查和处理;高校还要设立专门的申诉委员会,接受到申诉时能够按照规定程序和期限受理并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化解矛盾纠纷,使各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高校应正确使用民事诉讼救济手段,发挥行政诉讼在高校师生维权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制度定期向广大师生普及高校管理的司法审查范围、师生的权利救济等法律知识。高校将教育行政复议的内容、处理程序、受理部门、受理时限等常识告知广大师生,引导师生正确运用行政复议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与公安司法机关衔接机制。随着高校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密切,校园关系趋于复杂化,影响校园稳定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构建法治校园,高校要建立与当地公安司法机关衔接机制,与当地公安司法机关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对在校园内发生的超出校规校纪范围内的违法犯罪行为主动移交当地公安司法机关处理,不得对师生员工进行包庇袒护,维护法律的权威[6]。
3.3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师生员工法治水平
加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教育是高校构建法治校园的重要环节。一是高校领导要带头学法,每年要定期参加法律学习培训并达到一定学时数;二是高校要对教职员工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每年为教职员工组织举办一定次数的法制讲座或法制集中培训班,并组织教职员工参加普法考试,要求达到一定的参考率和及格率;三是将法制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法制教育经费、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逐步实现法制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组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提高法律意识;四是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在校园内设置固定法制宣传栏、法制教育园地和永久性法制宣传牌。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定期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参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师生员工参加公益性的法制宣传活动;五是加强高校法制宣传教育“五个一”建设,即每所高校有一个普法领导小组,有一名法制副校长,有一套普法教材,有一个法制宣传栏,有一套完整普法档案资料[7]。
3.4加强检查监督,强化保障措施
高校构建法治校园,还要加强校内检查监督的力度,建立健全学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发挥教职工的监督作用;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以及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高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认真听取并采纳学生家长提出的对学校管理和发展有利的意见和建议。在校园内形成学校、师生员工、家长等各方面的监督合力,排除校领导恣意专断的“人治”管理模式,避免校园内各利益主体权利义务的严重失衡。高校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项管理工作以责任原则为基础,坚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法治基本原则,主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和司法监督,实现全面的法治化管理[8]。
4结语
高校构建法治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整合学校、家庭、个人各主体的功能,多方面共同努力,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构建法治校园的重大意义,把构建法治校园作为学校的首要大事来抓,要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不断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实现学校的形成决策、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法治化,更加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从教行为和学生的日常行为,打造高校稳定有序、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9]。
[参考文献]
[1] 唐强.法治高校内涵释义[J].人民论坛,2011(8):170-171.
[2] 姜洪友,张开骏.高校法治校园建设构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128-129.
[3] 谢敏贤.依法治校与创建和谐校园[J].中国建设教育,2006,6(6):38-40.
[4] 王林.高校和谐法治校园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111-112.
[5] 黄鹏.努力推进高校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6(1):69-71.
[6] 孙结才.关于高等院校和谐校园构建的法治思考[J].行政与法.2006(7):60-62.
[7] 简敏.用现代法治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权利保障的制度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4):10-12.
[8] 张永华.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4(8):12-14.
[9] 梅华.论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视域下法治校园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3(12):204-205.
(责任编辑:黄容)
The Fundamental Path to Establishing a University Ruled by Law
CHENG Youming,LV Zhongguo
(1. The Depart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Communica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fei 230051, China;2.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Anhui Communica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fei 230051, 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versity ruled by law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country ruled by law, but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of reform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 and an urgent need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new period. The management, staff and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ir legal consciousne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he rule of law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campus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leg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All these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legal and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university campu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ruled by law;Route
收稿日期:2015-07-27;修回日期:2016-03-11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4A214)
作者简介:承友明(1979—),男,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562(2016)02-0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