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编制“三五”计划
2016-03-18郝宜斌
○ 文/郝宜斌
余秋里编制“三五”计划
○ 文/郝宜斌
由于“文革”,在毛泽东直接过问下制定的“三五”计划成了无言的泡影。
余秋里1964 年12 月正要前往山东,部署胜利油田下一个战役,毛泽东主席决定调他到国家计委工作。
改变
1963 年,大庆油田建成相当规模。1964 年1 月25 日,毛泽东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在这之后,毛主席多次表扬石油部和余秋里。
“石油部做出了伟大的成绩。它既振起了人们的革命精神,又搞出了600万吨石油,还有100万吨的炼油厂,质量是很高的,是国际水平的。只有这样,才能说服人嘛!”1964年3 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
1964 年6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要改编编制计划的方法,进行计划工作革命。
毛泽东认为五年计划基本是照搬苏联模式,按苏联的那一套计划是以钢铁生产为中心设计的,不计划天老爷和战争,更不符合我国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应该有个革命性的改变。
陈伯达搞经济工作是个门外汉。但他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64 年8 月20 日,陈伯达给李富春写了一封信,强调要按毛泽东的指示改进计委工作。8 月27 日,他将这封信的抄件呈送毛泽东。毛泽东当即批示道:“计划工作方法,必须在今明两年内实行改变。如果不变,就只好取消现有计委,另立机构。”12 月7日,李富春组织国家计委干部进行讨论,力求尽快改变计划工作方法,拟定了一个《 关于编制长期计划的程序问题》。12 月12日,毛泽东的批示中虽未完全否定,但说“仍然是形而上学的东西”。
坦陈
在1964 年12 月20 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以商量的口气提议调余秋里到国家计委工作,问大家有何意见。有人说余秋里乃一员“猛将”、“闯将”。毛泽东听了,反驳道:“余秋里做计委副主任不行么?他只是一员‘猛将’、‘闯将’么?石油部也有计划工作嘛!是要他带个新作风去!”周恩来紧接着说:“去冲破一潭死水!”
就在会议休息的间隙,周恩来找到余秋里语气平静地说:“中央考虑调你到国家计委工作,任第一副主任。富春同志身体不大好,今后计委由你主持工作,余秋里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直通通地坦言:“总理呀,我对全面经济情况一点也不熟悉,恐怕做不好这个工作呀!”
周思来严肃地叮嘱道:“你不了解情况可以带点人去嘛。需要调什么人,你提一个名单报给我。调你去计委是毛主席提的名,你就不要推辞了。”
不几天,中央正式任命余秋里为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书记。
毛泽东调余秋里到计委任职是别有深意的:他要余秋里负责组成一个“计划参谋部”,亦即“小计委”, 负责国家经济战略全局的谋划;原国家计委主要负责日常事务。毛泽东特别交待,“小计委”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国务院各副总理不得干预他们的工作。周恩来向余秋里转达毛泽东的指示,提醒他立即做好两个事,一是根据毛泽东对计划工作的历次指示,起草一个“计划工作革命问题的设想”,二是提“小计委”名单。
1965 年l 月上旬,《关于讨论计划工作革命问题的一些初步设想》(草案)出炉,“计划参谋部”名单也一一敲定:余秋里、李人俊、林乎加、朱理治、刘有光、张有萱、杨煜、贾庭三、安志文、王耕今、马仪、白扬。他们基本是工业、农业、国防等部门的精英。最后确定由余秋里、李人俊、林乎加、贾庭三领衔组团,在中南海办公。
对话
余秋里对周恩来的敬重除了上下级关系外更多的是师生之情。有同志发现,余秋里在任弼时、贺龙、彭德怀面前,首长递一支烟过来,他忍不住会接过来过一把瘾。可在周恩来面前,他从不吸烟。尽管他向周恩来坦陈自己对主持国家计委重责的忧虑,可一旦走马上任,便对身边的人说过一句狠话:“我就不信国民经济搞不上去!”
1965 年1月23日 、24 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余秋里“关于计划革命问题”的口头汇报。
两个下午的汇报,毛泽东兴致极高,不时插话,谈古论今,想象纷呈。这几年毛泽东对国家计委的批评意见,余秋里时有耳闻。他知道毛泽东最关心的是“准备打仗”和“建设三线”问题,便以此为中心,重点直陈自己的一些想法。整个汇报会,成了毛泽东和余秋里两人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工作战略性思考的对话。
准备1966 年开始执行的“三五”计划的编制,本质上是要将这个汇报会上所传导的基本精神,用经济决策纲领性文字和阿拉伯数字彰显出来。这对余秋里来说,和当年接手石油部长一样,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69年,参加江汉石油会战的职工卸运钻井物资。
夜战
1965 年2 月6 日开始,余秋里把各个经济部门的负责人请来开小型座谈会。谈现在的基础和潜力,谈今后的发展和设想,谈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生产指标、建设项目和需要的投资制备以及物资保障…… 采取“车轮战法”, 一个部谈完了,再谈一个部。
白天结束座谈会,晚上再开参谋部作战研讨会。李人俊领略过夜战风采,林乎加和贾庭三等可是老将遇到新问题了,天天给折腾到夜里12 点以后,硬是要拿下这个“山头”,弄出一个合情合理且有点新意的解决方案,才将这一天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了让中央及时了解和掌握“三五”计划的编制情况,余秋里采取化整为零、逐一围歼、“下毛毛雨”的办法,谈一个部写一份摸底调研,做一个方案设想,出一期工作简报,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阅。3个月后,各部座谈会结束,简报方案汇总,经过一番综合平衡,“三五”计划的轮廓已清晰可见。
1965 年5 月31 日,刘少奇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了余秋里的汇报,指示“小计委”向在外地的毛泽东直接汇报。6 月15 日,余秋里随周恩来直飞杭州。对“小计委”的每期座谈会简报,毛泽东早就一一看过了。即便是余秋里半个月前在刘少奇主持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汇报的“三五”计划提纲,毛泽东也看过了。
“提纲”的核心意思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重点解决“立足于打仗”、“大力发展农业”、“加快以钢铁和机械为中心的基础工业建设”、“猛攻科学技术”四个问题。
激赏
“已经有了文件,还要谈吗?”毛泽东很开心地看着余秋里,笑眯眯地问。
“主席,”余秋里赶紧说,“我们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向您请示汇报哩。”
“好嘛!那就谈一谈吧!”
尽管“汇报提纲”将“立足于打仗”放在首位,余秋里心里最关注的还是民生。他从“三五”期间要大体解决吃穿用、农业和国防工业的关系、压缩基本建设项目、减少各部三线投资规模等等有别于“汇报提纲”的思考,小心地一一陈述。让余秋里大松一口气的是,毛泽东大概鉴于“大跃进”的教训吧,对余秋里“压缩”、“减少”等很是“消极”的内容没有责备之意,倒是激赏之情溢于言表,并指出有些生产指标过高,建没规模太大,余地留得太小。余秋里听着如饮甘醇,如释重负。
从杭州回来,余秋里和参谋部战友们日夜加班,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对“三五”计划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和完善,并于1965 年9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
许多年后,薄一波在《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写到 “三五”计划时说:“应该说,在毛上席直接过问下制定的‘三五’计划,的确是一个有骨有肉的好计划。”
●大庆油田1202钻井队参加辽河曙光油田会战。
底牌
李富春出身书香门第,才调高卓,温文尔雅。他主持纪委会议时,各部门负责人争投资、要项目,相互叫阵,气势咄咄。李富春总是一脸忠厚长者的笑:“就是‘鸿门宴’,也要喝一杯酒嘛!”
李富春对余秋里来计委工作非常支持。他在1964年底的会议上提出:“今后党组会议由余秋里主持,一切重大问题都通过余秋里同志。”
余秋里对李富春也很尊重。他在1965 年底的计委党组会上说:“我在接触李富春同志中,感到他任劳任怨,识大局顾大体…… 他有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形势很好,是与富春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965 年10 月13 日,余秋里第一次主持的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召开。三年困难时期已远,国民经济景气回升,各地区各大单位摩拳擦掌,等着在这个会议上大卸几块肥肉。余秋里早就设置好了底线,在会议上亮出底牌:四个控制、两个保证、三个搞活。
四个控制是:基本建设投资155.7 亿元一定要控制,工资总额的指标一定要控制,846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一定要控制,财政支出510 亿元一定要控制;两个保证是:第一保证农业,第二保证市场;三个搞活是:把基层搞活,把部门搞活,把地方搞活。余秋里重点讲了“五个敢于”:敢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实事求是,敢于暴露矛盾,敢于斗争。
抵近
会议结束后,余秋里的工作重点向毛泽东特别关注的三线建设转移。小计委在研究钢铁工业建设时,余秋里发现三线地区钢的产能为300 万吨,而生铁生产能力仅为150万吨。他问不足的生铁怎么解决?有同志回答说只能从内地调。“这样不行!”余秋里说,“必须在三线增加铁的生产能力!”
李人俊建议道:“贵州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生产的煤主要供应攀枝花钢铁基地,火车回来时形成空载。如果在贵州水城建设钢铁厂,就可以利用‘钟摆运输’,把贵州的煤运到攀枝花后,回来时把那里的铁矿石运到水城炼铁……”“好得很嘛!”李人俊话还没说完,余秋里就拍板了,“这个办法可以试试!”
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大庆石油会战,余秋里都要亲临一线抵近指挥。这回,他先派国家计委负责钢铁工业计划的裴英先到水城考察,自己和其他成员参加了邓小平在昆明主持召开的三线会议后,乘汽车沿着正在修建的贵昆铁路,一路调研鼓劲,披星戴月,风尘仆仆,辗转水城、重庆、西安。
余秋里天天都少不了座谈会。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成昆铁路到贵州矿区、四川农村,开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座谈会,对三线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形势,暗暗对比交上去不久的“三五”计划,有了更清晰的蓝图。他发现,“三五”计划中的大部分指标,可以提前一至两年完成。
无言
1966 年3 月间,余秋里陪邓小平视察西北三线建设,对这个判断更加坚定了。他把这个想法向邓小平汇报并举钢铁生产为例,“三五”期间每年增加200 万吨,1970 年可达2200 万吨,比原计划1600 万吨增加600 万吨。钢铁是龙头老大,必然拉动其他工业产品计划指标大幅攀升。
“好嘛!”邓小平一听来劲了, “这是一个有干劲的计划!不是没有干劲的计划!”
余秋里回到北京,迫不及待地向周恩来汇报制定“三五”计划补充计划的设想,得到了周恩来的首肯和支持。
余秋里和他的战友们连续作战,很快拿出一个《关于修改第三个五年计划草案的设想汇报提纲》,1966 年4 月17 日上报党中央、国务院。这个《提纲》从攀枝花、酒泉镜铁山的产能到成昆铁路可提前一年通车,石油、煤炭、机床、化肥、棉花、粮食等均将提前达标的现实,对“三五”期间的投资和计划做了适当的上调。如果顺利实施将会迎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时期,颇为激动人心。
余秋里将这个《提纲》小心地放在皮包里,不管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他准备随时找机会向毛泽东汇报。
1966 年7 月中旬,农业机械化现场会在湖北召开,余秋里主持会议。会议原计划7 月末或8 月初结束。可是,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8 月1 日召开。8 月7 日,八届十一中全会印发了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8月18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小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转瞬席卷全国。
余秋里珍藏在皮包里的《关于修改第三个五年计划草案的设想汇报提纲》和国家计委向农业机械化会议提出的《关于农业机械化规划的几个问题》,凝聚了余秋里、林乎加等人的心血和汗水,此刻成了无言的泡影。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点 评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
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革”的历史教训,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