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采油四厂:半个世纪的担当

2016-03-18宛立军石品一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稳产创效油田

○ 文/宛立军 石品一 苏 伟

大庆采油四厂:半个世纪的担当

○ 文/宛立军 石品一 苏 伟

●50年的稳产奉献,离不开大庆采油四厂员工的辛勤工作。 摄影/丛 宽 田春艳

50年来,大庆油田采油四厂为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立下了卓著功勋。

2016年10月24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大庆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采油四厂,已经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

50年风雨兼程。杏北人大力弘扬“石油精神”,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会战优良传统,勇于拼搏,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创一流,为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立下了卓著功勋。

稳产奉献50年

1960年1月,杏树岗构造的第一口预探井,与萨66、喇72并称为“三点定乾坤”的杏66井喷出了工业油流。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以及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庆油田工委决定开发建设杏树岗北部区块。1966年秋天,杏一至三区陆续投产,拉开了采油四厂开发建设的序幕。

建厂之初,生产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据《战报》记者刘汉樵讲述,正值9月,细雨纷飞,干部员工1.1万多人,在一米多的深水中站了整整一天,回填7个井排的土方2万多立方米,建起井场24座。开发建设两个月,就生产原油5.8万吨。

1970年9月,“女子采油队”的组建,在这个厂的功劳簿上写下了徐淑英、关晓红、王淑芳等人的名字。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和熏陶下,女子采油队的姑娘们怀着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理想和激情,在方圆8.8平方公里的荒原上挑起了管理几十口油水井的重担,为杏北留下了“女子采油队精神”这一宝贵财富。

建厂初期,采油四厂年产原油600万吨以上,成为大庆油田上的一颗璀璨新星。

20世纪70年代,面对含水上升、地层压力下降等诸多困难,这个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地下大调查与油水井分析。随之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认识的深入、行动的果敢。这个厂采取深化注采结构、压力结构调整等方式,实施措施挖潜,培育出百吨高产井。1977年,采油四厂年产量达到696万吨后,一直稳定在700万吨以上,1981年时达到了774万吨。

进入高含水期的20世纪80到90年代,勇挑重担的杏北人实施多轮次加密等开发调整措施,原油产量继续攀升。1988年突破800万吨大关,1992年登上844万吨的历史巅峰。到1998年,800万吨已连续稳产11年,两次摘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效油田开发奖”。

如果说多轮次加密调整是稳产之盾,那么三次采油就是攻坚之矛。

1994年,杏五区中块强碱三元复合驱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一年后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拉开帷幕,2002年开始聚驱工业化推广,2007年在油田率先开展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推广。三次采油,为这个厂原油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新世纪大幕的拉开,杏北开发区也步入了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难度日益增大。这个厂围绕水驱精细开发,重点实施“431”工程,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为支撑的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开发模式,使低成本水驱产量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凭借高质量高效益的开发,这个厂在历经500万吨稳产35年的基础上,又在400万吨以上稳产近10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油田开发基础年”先进单位。

近年来,立足特高含水开发期实际,这个厂在辩证分析全厂开发形势的基础上,针对剩余油挖潜难度大、薄差储层动用状况差、套损形势不容乐观、措施效果变差等一系列瓶颈难题,明确了有序调整、精细挖潜、巩固基础、稳中求进的开发思路,举全厂之力深入推进地质基础强化工程、注水质量提升工程、三采效率提升工程、措施增油提效工程等油田开发“七项工程”,地下形势得到稳定,开发效果不断改善,夯实了发展根基。

科技创新助推稳产上产

早在20世纪70年代,采油四厂就针对油田开发、采油工艺等方面的难题,先后展开了多项开发现场试验,深化了分层注水、压裂、酸化、机械采油、堵水、油井清防蜡和油井不压井不放喷作业工艺技术,得出了许多关于注采平衡、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关键性认识,为杏北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和科技支撑。这在当时的科研条件下实属不易。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杏北这片大地上也沐浴着科技的春风。科技管理组织机构应运而生,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技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1995年6月,全油田第一支精细地质攻关队在采油四厂地质大队成立。22名油田开发的精英,通过精细构造描述,实现了地质体三维可视化。

进入新世纪,这个厂科技系统围绕“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持续加大科技管理力度,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在科研攻关、现场试验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全面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三次采油上,这个厂在总结强碱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工业化现场应用。新型抗盐聚合物、三类油层聚表剂水平井强碱三元复合驱等先进的驱油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配套工艺技术上,形成了“2294”精细分层注水工艺,探索适合强碱三元复合驱集输配注工艺和清防垢配套技术。测调联动分层配水技术,实现了分层注水井的测试、调节过程同步和数据直读,水嘴无级可调,在大庆油田成立高效测调班组500多个,为油田开展测调联动分层配注,实现注水井测调工艺简便、高效、准确立下了汗马功劳。膨胀管加固技术,满足了不同规格套管井加固修复要求,解决了活性错断井无法加固修复的难题,首次实现了套损井段加固,为膨胀管技术工业化应用夯实了基础,使套损井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理,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有荣获中石油集团公司技术发明奖的直驱螺杆泵,成为油井举升方式的一次革命。其举升工艺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维护费用低、运行安全等技术优势,在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先进技术,都已成为采油四厂进行油田开发的“助推器”。

“十二五”期间,这个厂共安排部署科学技术现场试验、科技攻关项目142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新技术推广项目37项,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

与此同时,采油四厂发动了一场激发基层群众智慧的“人民战争”。

声誉油田内外的革新达人、有着“草根发明家”绰号的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段福海,已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72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100多万元。“段福海革新工作室”成立后,他以解难题、攻难关,出成果、出经验为己任,带领革新团队先后解决各类生产难题300多项。由他归纳总结出的“283”技术革新工作法,被誉为“中国的TRIZ理论”,不但在油田内部推广,还走出油田,带动更多人走进革新创效工作中来。

段福海的成功,是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蓬勃开展的一个缩影。这个厂着力打破基层创新创效单打独斗的局面,注重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打造了以“革新工作者之家”为阵地,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龙头、以“创新创效工作角”为辐射的厂、矿、队三级创新创效活动格局,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力,并向着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不断发展。

管理驶入快车道

五区三队,以“精干高效”闻名遐迩,曾获油田公司基层建设十大标杆单位荣誉称号。现如今,这支队伍仍是全油田的管理先进单位。

五区三队的实践,开创了采油队专业化管理的先河,是采油四厂为适应重组改制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而做出的一个探索与尝试。

处在重组改制、分开分立、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这个厂积极推行管理创新,像大班组整合、实施薪酬激励、培育特色文化等等一系列举措,让每名员工的潜力都释放出来,激发队伍活力,提高管理水平。各单位各系统开展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顺畅的专业化管理探索,新的模式、新的经验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这个厂着眼于提高油田管理工作质量效率,从改革生产管理模式出发,探索实施了油井热洗、注水干线冲洗、注水井洗井、容器清淤、作业环保和落地油回收6项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形成了“六专”管理模式,并按照优化组合、专业管理的原则,从理顺管理流程入手,对工作内容和管理范围进行了规范。通过组建专业化队伍、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召开工作例会等切实举措,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六专”管理模式,不仅在当时处于油田领先,而且很多先进经验一直被沿用至今。

近年来,围绕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这个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一模板、普及推广、规范运行,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食品配送专业化、抽油机减速箱换油、修旧利废等一些系列专业化模式逐步推广,油水井管理、物资管理、作业施工等标准化管理稳步推行,数字化井组资料录取、电子化站库岗位巡检、无纸化办公以及十余个生产管理网络系统平台广泛使用。这个厂的管理提升,已经全面驶入“快车道”。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

●大庆采油四厂始终着眼于提高油田管理工作质量效率。 摄影/丛 宽

猜你喜欢

稳产创效油田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油田工人
创新创效 铸就高端园林绿化品质
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创效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