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数学的学习
2016-03-18房广云
房广云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数学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照理说,学生应该学得更容易.但事实恰恰相反,有不少学生,从七年级竟然就开始放弃数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七年级的数学教师,要从整体上掌握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针对每章节特点设计教学,并探索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让七年级学生消除害怕学习数学的心理,让他们保持初到新学校、学习新课程、看到新课本时的那种新奇.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做法.
一、利用数学本身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很多学科都离不开数学知识.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圆”时,对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一,涉及的量有五个之多,学生往往记住定理,记不住定理的推论.但认真分析,其中是有规律的:五个量(垂直与弦、过圆心、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知二推三.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后,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求新、求活,保持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了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师生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习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兴趣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对中学生来说,教师的举动或表情都会引起他们相应的情感变化.有的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就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朋友.
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以下环节:培养阅读习惯;培养讨论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小结习惯.
五、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
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使学生在表扬中受到感动,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教师还要教导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要想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