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多维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2016-03-18王时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化合价方程式化学

王时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版高中化学教材无论是在编撰还是在知识结构上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导致有些教师过于侧重理论讲解,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氧的主要特征着手,分析氧化还原反映的本质及其产物,要求高中学生死记硬背,并附加大量的课外练习题,学生缺乏思考,仅依赖于瞬时记忆记住表象,缺乏深入理解,更不能将氧化还原反应灵活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巧设多维问题、构建高效课堂谈点体会.

一、巧妙设疑,导入新知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问题,加深问题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准确把握问题设置时间;其次,教师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主思考,可让学生按照自由意志,分成若干小组,并规定讨论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某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观察以下化学方程式:(1)2Na+Cl2=2NaCl;(2)Zn+2HCl=ZnCl2+H2↑;(3)CaO+H2O=Ca(OH)2;(4)CaCO3高温CaO+CO2↑,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找出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让学生答出判断依据.有学生提出:(1)(2)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因为式中有化合价升降.接着,该教师提出问题:Zn+2HCl=ZnCl2+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怎样变化的?属于什么性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作答.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二、掌握重点,合作学习

化学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发掘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系,集聚教学焦点.教师还应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变化,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或教学目标,尤其是在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设置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某教师讲解“氧与失氧的概念及其特征”后,适时提出问题:碳原子与氧原子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一氧化碳,该过程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有学生结合题意,得出“C+OCO”这一化学方程式,而方程中只有得氧,并没有失氧,则该过程并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学生认为,该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碳原子获得了氧原子.此时,该教师因势利导,组织了一场辩论赛,鼓励学生凭自由意志,选择正方(是氧化还原反应)、反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在辩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在认真聆听学生主观见解的同时,予以适当点拨,帮助其获得正确答案.最后,该教师考虑到“得氧与失氧”在整个课时中的基础作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以“H2+CuO△H2O+Cu”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中氢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及电子转移路径,并对H2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性质进行探讨,提出H2作为还原剂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学生领悟到该化学方程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且氢元素在其中表现出了还原性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重点的基础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及合作学习,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还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近年来,现代化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打破了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局限性,尤其体现在危险系数较高的化学实验中.各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均有一些高危险性的化学实验,苏教版化学教材也不例外.有些实验由于危险性较高,无法在实验室进行操作,教学无法深入实质,始终停滞于表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将多媒体带入化学课堂,实现了高危实验向室内探究性实验的转变,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验步骤,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步骤后,领悟操作要领,结合其中的化学现象,使抽象的化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前,某教师利用多媒体下载并剪辑了flash动画,结合“KMnO4+HCl—Cl2+MnCl2+KCl+H2O”这一化学反应式,呈现了离子转移的过程,并赋予整个过程动态化与戏剧化,使静止且抽象的离子转移过程转化为动态且形象具体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发挥自身想象力,主动思考,学会触类旁通、空间联想等学习方法,更加透彻地掌握化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全面理解并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巧妙地设置课堂问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其对化学知识重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化合价方程式化学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