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探讨
2016-03-17戴璇
戴璇
【摘要】思想政治是现在高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这一课程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塑造。本文中重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措施,更好的适应现代高考中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教学 高考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08-01
1.引言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也重视,但是由于课程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很多知识点比较难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理论很难理解,需要教师引入大量的现实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才能更加充分。政治课具有时代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当前时政内容的收集,这些时政一方面可以有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对课本中相关理论知识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形象说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由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考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具有灵活运用的能力。
2.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过程中,教师按照传统教育的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相关知识点和理论的记忆之上,课程开始的前半段时间都是将上节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听写或者要求学生背诵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很多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习没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知识点很快又忘记了,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高考中很多的政治试题已经不是简单的默写理论知识点,更多的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从社会问题中透视出很多的政治原理,这些试题需要我们的教师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遇到重点之后,要求学生划书、记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难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神听课。
2.2理论知识缺乏拓展,教学时效性缺失
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点在理论方面具有相对固定性,但是由于社会在发展,由于目前国内正处在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突出,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公平事情的时候,他们将其引入政治教育课程之中,寻求教师的思想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经常遇到一些好提“刁钻”问题的学生,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的方法简单,手段不多,造成学生心中的疑问没有解除,对教师讲授的一些政治理论知识点接受程度不高,有时还有一些抵触情绪,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实效性拓展力度不足,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3.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3.1引入时政案例,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时政案例对于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理论与实际案例之间需要一定的关联度,不能出现一些牵强的案例。只有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案例,才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说明论证,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和案例有着自己的判断,一旦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案例,将直接造成他们对于教师的不信任感。另外教师将自己在平时道听途说的一些没有经过官方认证的实例在教学课堂上作案例列举,这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教学过程具有严肃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对自己所列举的案例需要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得到一致认可之后方可成为教学案例。例如,人教版必修3中,民族精神的教学内容,只是单讲理论知识,学生还是存在一种学习懈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相关的社会时政要素,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引导。当下的一些抗战神剧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吗?可以列举这样的一个案例进行正确民族精神的引导,在教研研讨中这些的案例被一些教师提出,由于国家广电总局也不太支持这些抗战神剧,笔者认为,这种案例还是需要进一步等待官方的认可之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之中,保证案例教学的严肃性。
3.2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理解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手段也进一步拓展,微课、电子书包等现代的教学手段也进入了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和主动性,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更好理解。例如:人教版必修2有相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建国以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历史事件进行重现,因为现在的高中生对那时候的事件不可能了解很多,但是这两年电视台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具有很强的收视率,在社会上的反响是剧烈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部电视剧,当年的很多历史事件得到的重现,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4.结语
在笔者所在地区组织的教研活动中,素质教育在高中政治课程的融入,实现其教学的实效性等问题也进行过多次的探讨。现在的高考的政治试题融入了更多素质教育的要求,促使我们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多加创新,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他们掌握和运用相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考中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华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探析[A]. 2013
[2]何银花,宋莉英,谢国文,陈雅丽,黄爱平,刘萍萍,等.教师课程素质结构及其优化途径的探讨[A].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