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2016-03-17邹祥炎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数学

邹祥炎

【摘要】创新意识是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并进行创造性地工作的基本保证。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中职数学课必须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48-01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呢。

一、创设情景把握激励创新意识时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调动,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启发和诱导,促其创新意识和思维,定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讲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交集相当于求出公共部分,并集相当于集合的求和运算,再给出求补集的概念和问题,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回答问题,学生通过对所回答问题的归纳,得出了补集相当于集合的求差运算的结论,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讨论,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对应,把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与数字的加、减、乘、除相对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从小培养学生既学会也会学

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终生发展的必备能力,而这一能力应从小培养,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在教数学单数和双数时,可以要求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单数、双数,并写出几个进行分类,寻找规律。于是,每个学生兴致勃勃的按要求写出一些单数、双数。如单数:11、13、15、17、19、1、3、5、7、9、21、23、25、27、29……如双数:20、24、26、28、2、4、6、8、10、16、18……教师引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单数双数,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的说出:单数的个位都是1、3、5、7、9,而双数的个位上是0、2、4、6、8。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我们所学的100以内的数中所有单数、双数都有这个特点,这样揭示知识本质。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学生兴趣浓,思考勤,理解深,记得牢,效果好。

三、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小学生的表现尤为如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趣,又帮助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了思维,在操作中应大胆放开操作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认识2”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观察时,学生都能正确地摆出来,给予肯定。随后,循循善诱地进行点拨:能不能摆出其它形式的2呢?学生们一听,一只只小手都积极的行动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结果竟然摆出了十几种:“=、>、<、T、+、^……”在这一操作中,使学生理解了2的含义,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从学具操作中,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从操作活动中吸取经验,思维活动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给学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1.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地语言带入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去。2.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3.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之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尽量做到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五、优化练习设计,开拓学生探究、思维空间

对于一个问题,所求的答案往往与他人不相同,有新想法,新发现,新设计,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教师除了设计一些基本类型的练习题外,还应设计一些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练习题。

例如,在学习“矩形、正方形”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刚制作了一个矩形相框,小明认为不精确,不是矩形,你能利用铅笔盒中的工具来说明问题吗?”

通过这道练习,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局限,打破了原来几何题已知、求证、证明的框架,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从不同的方面突出了问题的实质,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维、多创造、多发现,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课外活动中也要让学生有创新、有发展、有成就,在哪里都能体现出自己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洪忠,陈学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数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