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6-03-17钱秋江

关键词:预习习惯英语

钱秋江

【摘要】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的重要性。它作为课堂学习过程的五环节之首,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种形式与手段,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英语 预习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09-02

预习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自学能力呢?

一、端正态度,激发预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预习有了正确的态度,才会认真对待预习,也才能从预习中获得收益,从而反过来强化预习,激发预习的兴趣。

1.开展主题讨论会

通过开展一些关于预习的主题活动,让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谈自己在预习中的受益之处。同时向学生阐明我们实验的目的、意义、内容、实践方式方法,对学生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鼓励他们争做研究标兵,努力完成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

2.帮助学生重视预习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自控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来自多方的约束。

①家长督促,建立家校联系本

对于每天的听力预习作业,家长记下每日预听预读几遍,并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字。

②建立学习小组,组内互查

对于书面的预习作业,由组长负责检查;对于朗读,默写等预习作业,小组成员互查,组内每位同学既是检查者,也是被检查者;对于思考类的预习作业,组内学生交流并做好登记。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③课堂提问,教师抽查

有些预习成果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反映出来,教师的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兼顾到全班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预习作业的重视,促进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重视这一环节,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样,教师既督促了学生,又可以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学。

3.采用激励机制,提高预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学习上被动性较强,结合小学生好强、荣誉感强等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

①“喜报”形式

只要在预习方面表现突出,并且成绩上有所进步的,就可以从老师处换取一张喜报。

②比赛形式

通过不定期地举行朗读比赛、听力比赛、书写竞赛等,提高学生课后预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预习的长期性。

③每月进行预习情况评价

通过每月的检查,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形式进一步自我检查。

英语预习情况每月评价表

Class _____ Name________ NO.______

二、探索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

1.明确预习要求

明确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针对预习内容,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而且预习要求必须合理,正确,有可操作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为学生的预习提供预习学案,方式如下:

小学___年级英语___册Unit ___预习学案

_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2.注重指导,探寻合适的预习方法

预习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开始阶段,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会碰到不少问题。所以在最初时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自己要做哪些工作,要利用何种资源等。但是仅靠几节的指导课,毕竟有限,而且效果也不很明显。所以平时课堂上的渗透,才是指导上策。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①读

朗读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可以适用于各个年级、各类课型的预习,就是让学生通过多次试读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培养出较好的语感。

②听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如字母、音标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语音语调等练习。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

③发现

教师可以根据新课内容再结合学过的知识,通过练习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学生通过预习找到问题,并做好标记,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帮助解决问题。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准备

学生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型,也可以准备一些卡片、图片和实物。例如在学习“What time is it? Its ….”时,学生可以制作一个时钟;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的衣服类单词时,学生可以准备一些衣服的实物。有了这些准备,将对课堂的有效进行产生很大的帮助。

⑤归纳

小学阶段8册教材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学生在新课之前应该把以前学过的相关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使这些知识点得到更有效的拓展。

⑥理解

随着年级的升高,短文、对话的篇幅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深,不再仅仅停留在字面的表层含义。教师应该在课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对文章进行深一步的分析和理解。

⑦合作

学生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讨论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形成同学间的交流气氛,而且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帮助,特别是学习好的可以帮助学习差的,同时胆小、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发言的机会。

⑧交流

利用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地培养和探究。总之,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秀华.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形成探究[J].考试周刊 2009 (29)

[2]姚蕾.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预习作业设计的原则[J].才智 2015年01期

[3]李春.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校园英语 2015年24期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英语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