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艺术问题解析

2016-03-17阿德力·巴拉提

关键词:语言艺术计算机教学应用

阿德力·巴拉提

【摘要】该文对实际教学经验进行结合,从而研究和探索了计算机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语言艺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46-01

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讲授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而且能更直观明确教师操作的意义,从而往往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教学中应对语言的艺术性着重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

1.教学中应突出语言的逻辑性

计算机教学语言的最主要特征就是逻辑性。一方面,对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语言要求能符合教学内容的学科特点,并且要严密,例如在讲授较为严密的知识概念时,如二进制等,要求所描述的概念应准确无误,也应对相关理论知识与推断符合逻辑推理,尽量对“可能”、“大概”、“也许”等模棱两可的词汇使用时避免才可。

另一方面,还要求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与条理性,使讲授的内容能紧扣中心、抓住重点、主次分明以及简洁明快。虽然计算机教学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与严密性都较强,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应当注意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清晰与严密,以避免因啰唆、繁琐或混淆的课堂语言而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并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2.教学中应突出语言的启迪性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软、硬件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语言中应带有一定的启迪性,通过创设问题、激励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独立的探索与思考。

语言艺术的启迪性也是现代教育中所倡导与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通过睿智并富有启迪性的语言,去积极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通常而言,这种启迪性的课堂语言需要教师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句来加以实现,以逐渐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例如,Office Word软件中的“替换”操作是一项非常有用的编辑功能,能大幅度提高文档编辑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选择一篇文档中的常用词汇要求学生进行逐一更改,然后再启发性的提问“是否还有更加高效的更改方法呢?”,这样在启迪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再讲授“替换”的具体操作方法,这样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3.教学中应突出语言的感染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它只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容易精神疲倦,甚至对教学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着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与感染性,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

要做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语言的感染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应对教学应投入情感,学生是非常敏感的,教师上课时的态度往往能从语言与表情中表现出来,要感染学生就必须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语言中投入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积极辅助以手势与表情,通过大方、亲切的语态以传递情感,给学生信心与鼓励,从而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例如,在计算机网页制作课程中,可以首先通过一段富有感情与激励性的开场白,以描述出网页制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学生的意义,从而有效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网页制作的热情与主动性。

4.教学中应突出语言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分析证明,学生在课堂中的最佳状态普遍维持在20~25分钟左右,而超过这个时间范围,则学生的注意力将逐渐下降。而且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许多基础知识和理论是非常单调、枯燥的,因此教师应当尽量采用带有趣味性、幽默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重新集中,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的提升。

例如,可以将计算机死机说成因高温而“中暑”,将文件压缩说成给文件“减肥”等。通过这些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以活跃课题学习的气氛,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并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5.教学中应突出语言的节奏性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语言的节奏性。富有节奏性的教学语言不仅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做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收放自如与游刃有余,而且能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相关定义和概念时,教学语言可采用逻辑重音和简洁明快的方式,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向学生提问时,应采用带有节奏性停顿的语言,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在重难点知识的讲授时,则应采用反复强调的节奏语言,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

6.教学中使用悬念手法,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喜欢上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性教学则感到单调,尤其是在学习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表现较突出。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循环语句时,我手举一张纸,设其纸厚0.5mm,接着提问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来。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话锋一转说道,就用这样的纸(足够大),对折若干次后,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学生马上会瞪大眼睛、张开嘴发出惊讶的声音。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7.总结

众多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感染力与人格魅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计算机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到语言艺术的合理应用,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晓坤.浅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2(4).

[2]朱临.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与应用——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3).

[3]李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计算机教学应用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