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的矛盾与解决办法
2016-03-17赵国捧车琳
赵国捧++车琳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的一个新的特殊弱势群体。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很多年轻父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祖父辈照顾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隔代教育问题最为严重。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 弱势群体 隔代教育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2-02
一、留守儿童概述
留守儿童最早是由一张(1994)提出的,当时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1]今天,通常指的则是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简称留守儿童)是指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后,将其18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家乡达3个月以上,由父母一方抚养教育或(外)祖父母、亲戚、邻居、同辈代为监管的儿童。所谓外出打工,是指除传统节日、家人生日或家里有重要事情外,其他情况下一般不回家。[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然而受到经济、生活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外出务工的人并不能都把子女也带进城里,被迫留在农村,与祖辈或叔伯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3]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还会不断的扩大。怎样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二、留守儿童现状
1.成绩中等偏下较多
许多留守儿童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两极分化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学校里,学习成绩突出的孩子不乏留守儿童的身影,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仍居多。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方面不能起到最好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监护人的重要性。[4]留守时间越长,出现的情绪问题越多。[5]
2.缺少父母关爱和情绪差异显著
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个性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体、不善与人交流;或者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经常会做出特殊的的举动吸引注意力。这些鲜明的个性特征都表明了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关爱。
3.对待事物缺乏是非分辨能力
小学和初中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留守儿童在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极为突出。如果此时再缺乏父母的关爱给予,亲情缺乏造成他们成长的先天不足。而学校也没能及时的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辅导和纠正偏差。另外像祖父辈抚养的儿童,老人对孩子较迁就,凡事不太出格就行,疏于防范心理问题的发生。[6]
4.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自控制能力较差
留守儿童的大多数都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且他们多数都未成年,对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也不足。父母监护的欠缺,导致一些伤害留守儿童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农村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一些黑网吧,游戏厅,电玩城等,都对缺少自控能力的留守儿童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导致他们沉迷甚至沉溺,最终酿成一些不应该的恶性后果。
5.监护管理力度不够且监护人的素质不高
留守儿童一般有爷爷奶奶等祖父辈照顾,而祖父辈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年纪较大。从心理以及学习指导方面,他们都不能真正给予儿童所需要的。通常情况下,监护人只要孩子不出大问题就行,并不严格要求孩子的方方面面。
三、留守儿童的成因
1.隔代教育的天然缺陷
由于父母不长看到孩子,纵向在物质上给予更多,觉得心里比较安慰。事实上大多数的父母都使用过此方法。而对孩子进行照顾教育的多是祖父辈,他们对孩子成长的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教育程度的受限,使得他们不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年纪的影响,也让他们难以真正的对孩子进行细心地指导。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对孩子进行放羊式的管教,多半是溺爱和放纵。
2.亲情严重缺乏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通常都是严父慈母,这样才能是孩子健康的成长。但是留守儿童恰恰缺少父母的关爱。调查发现,尽管有81.4%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3.6%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成长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心理上缺失了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极易造成留守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7]
3.学校教育的缺陷
在学校受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过程。特别对于缺少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来讲,学校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心理归宿。但是如今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而忽略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导致他们在学校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怀,以至于最终导致心理失衡。
4.社会关爱不足的影响
缺少家庭温暖对留守儿童而言,性格方面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和孤僻,难以融入正常人的群体的当中。留守儿童们既得不到家庭温暖,也得不到社会关爱,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目前的社会对待农民工的认可度较低,即便是他们创造了价值,但得不到相应的认可。这对他们子女的心理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社会组织要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对留守儿童产生积极影响。
四、解决途径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要进一步发挥有关协调机构和专题工作组的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整合和工作配合,形成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及成因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我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解决途径。
1.家庭方面
明确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白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无论自己文化水平如何,都要对子女细心教导。平时不仅要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不让“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一方面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对待学习和生活都要严格要求。另外还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争取把代沟填平,真正的像朋友般交流思想。家长和孩子之间除了电话之外,也可以尝试古老的书信方式,让孩子觉得家长是真正关心自己的。
2.学校方面
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档案,定时进行心理辅导或者健康讲座学习。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健康的身心才是最重要的。在学校里,最多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教学沟通,并尝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教育。比如:班级中营造一个发泄天地,让同学之间可以无顾虑的积极交流;开展“烦恼大扫荡”的班级活动,由老师带头引导大家,选取代表性事件分析,并给予解决办法;班级设“知心话廊”,学生可以不记名的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思。
3.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领域。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从上到下,政府机关给予重视,各个辖区要落实上级政策。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坚持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使学生远离不良环境。
4.自我方面
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自己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敢于面对现实。即使是留守儿童也要自己不轻贱自己,真正的从心理上战胜那些偏见。努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能力。生活中强者要靠自己,而非外界给予。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3:60-65
[2]范兴华.家庭处境不利与留守儿童情绪适应: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的作用.博士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10
[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妇女网.
[4]张雪梅.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l3期
[5]江琴.福建省初中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12月第29卷第12期
[6]时伟,谢振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7]杨冬云,周扬.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干预对策[J]大众心理学.2011(2):30-31
作者简介:
赵国捧(1985.11—),河南安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