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商务英语中的隐喻表达

2016-03-17杨欣

关键词:商务英语隐喻交际

【摘要】商务英语是英语在商务交际中的应用,而隐喻是商务英语中最为普遍的语言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商务英语中。本文在探讨英语隐喻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商务英语中动、名词隐喻的表达实例,阐明了隐喻在商务领域里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言 隐喻 结构 交际 商务英语

【基金项目】经费资助:北京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项目(编号PXM2015_014306_00008)、北京市高职英语课教师培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06-0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世界商务活动的第一语言就是英语,很多商务合同也是由英文写成,因而对从事国际商贸活动的人员来说,熟悉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应用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由于隐喻的修辞方法在商务英语中被频繁运用,再加上大量灵活运用的常用短语,令商务英语的表述更加丰富多彩。本文选定了在当今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商务英语这一体裁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运用隐喻这一表达模式提高商务英语沟通交流的有效性。

一、隐喻的结构特点

1.隐喻的特点。隐喻原意主要是指一种以心理联想为基础,以此代彼或以此喻彼的修辞手段。美国心理学家(R.W.Gibbs.1994)指出:人的认知过程是用熟悉的概念去理解难以理解的、复杂的、抽象的或不那么确定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人们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在大量举证的基础上对隐喻现象进行研究,指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认为“隐喻性语言是隐喻性思维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本体思维方式,即隐喻概念体系,是人类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一种基础”(Lakoff,G&Johnson,M.1980)。隐喻使人们可以通过熟悉的概念体系来认识、掌握新的知识,具有简洁、形象、生动的优点。因为隐喻有“以旧知新”的特点。所以,隐喻是在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建立的。众所周知,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客观世界诸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普遍联系,具有共性。人们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由此及彼,推而广之,由一个对象具有的属性推理到另一个对象,从而认识新事物,扩大认知的范围。

2.隐喻的构成。一个完整的隐喻主要由“本体”和“喻体”组成,形式是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有时也用到喻体,即“本体和喻体两种不同事物进行对比的相似性,它是隐喻的基础”(程同春,2005)。“隐喻语言的特点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不同概念域: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映射的过程,把不同类的事物进行类比联想,找出其相似性,并在其基础上比较,这就是隐喻。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理论路径是把一个心理与思维空间的概念投映映现到另一个心理与思维空间。人们根据相似性把分属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互相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逻辑联系”(Lakoff,G& Johnson,M.1980)。人类的认知力与隐喻性语言的认知是人通过大脑对客观世界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加工分析和归纳来实现的。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建立在己知概念的基础上,当新事物与大脑中已知的概念发生联系时,隐喻的基础也就随之而生了。

二、商务英语中隐喻的应用表达

1.名词。名词化结构在英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汉语是缺乏屈折形态的语言,具有“以动词为中心”的语法特征。在翻译商务英语合同中的名词化结构时,不能停留在结构表层,而应深入深层结构,发掘全部意义,并进行适当的词语和句型转换。例如:(1)The satisfactory fulfillment of the contract by both parties will b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and further cooperation.译文:只有双方圆满地履行本合同,才可能进一步开展业务和加深合作。(2)The termination of this contract shall not affect in any way the outstanding claims and liabilities existing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upon the expiry of the validity.译文:本合同期满时,双方发生的未满债权和债务将不受合同期满的影响。这两个例句都将隐喻式名词化结构按照“一致式”翻译成了动词结构,译文行文正式,清楚简约。商务英语合同中常用名词化结构,但汉语往往拒绝名词化,在较多时候,译文要以动词为中心,使用动词结构,同时保留合同简练与正式的文体特征。

2.动词。除名词外,大量动词也通过隐喻应用到商务英语中。在动词表达的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不一定都直接出现,而是由动词通过联想、联系折射出来。隐喻性动词大多通过具体、形象的动作来描述和解释抽象、难懂的趋势行为等。如:In the past, trade documents needed to be ploughed one by one, now the EDI could deal with the whole lot at once.译文:过去,贸易单证需要一张张处理,现在电子数据交换(EDI)则可以一次处理许多张。(例中用人们所熟悉的农耕活动plough比喻对贸易单证手工处理的麻烦,突出了手工处理的繁琐。生动地突出了EDI的优点:与EDI相比,人工处理单证就像处在农耕时代那样,落后并且繁琐不言而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隐喻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是为特殊的商务谈话需要服务的。在商务经济范畴内,通过相似联想、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新的概念和抽象概念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注重平时基础商业知识的积累,了解隐喻自身的认知特点,多加实践,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欧阳雅琴. 从语境视角看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J]. 咸宁学院学报,2012,06:107-108.

[2]彭元玲,席晓青. 从语境关联视角谈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2,03:22-24+21.

作者简介:

杨欣(1981-),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隐喻交际
情景交际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活的隐喻》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