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词尾“家”的来源

2016-03-17史秀菊吕佳

学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复数

史秀菊 吕佳

摘 要:山西南部和东南部方言的人称代词复数词尾多数为“家”或“家”的变体形式,这个复数词尾应是近代汉语代词词尾的沿用。“家”由表示“家族”“家庭”等集体概念的名词到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经历了语法化的历程,其语法化的基础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共同的认知心理。

关键词: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复数;家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4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0.097

一、词尾“家”在山西方言中的分布

1.山西方言包括官话区和晋语区两部分。其中,晋语区人称代词复数词尾以“们”“每”“弭”为主,官话区人称代词复数词尾以“家”为主,晋语区上党片人称代词复数也主要是“家”词尾。具体如下:

官话区即山西南部汾河片,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的读音多为“家”或其变体。例如:

乡宁:我家N214τ ιε0       霍州:我家Nυο22τ ι22

吉县:我家N53τ ιE0          曲沃:我家N213τ ια0

晋语区上党片位于山西东南部,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词尾也多为“家”或其变体。例如:

晋城:俺家213τ ιA0          长治市:俺家ν44τ ι 0

阳城:我家A53τ ι 0         屯留:每家μEι53τυ0

以上列举的词尾除了[τ ια]类读音外,还有[τ ιE][τ ι][τυ][τι][κA]等读音。其中,[κA]是残存的“家”的古音形式,[τ ιE][τ ι]可能是“家”在词尾位置弱化读法。而[τυ][τι]类读音,乔全生[1]认为是“家”在词尾读音的变体形式。我们也确实看到在汾河片有一些方言实词“家”读[t]声母的实例(如临汾方言等),所以本文采用这一观点。

2.以上两片方言都处于山西南部,在地域上接壤,与以北的晋语区其他方言点的“们”“每”“弭”等形式形成了类型上的对立。而以“们”“每”“弭”为复数词尾的晋语区,复数词尾也有零星的“家”词尾存在。例如第三人称代词在并州片和吕梁片都有“兀家”的说法,吕梁片临县等方言点的复数有“我弭家”等说法,五台片河曲方言中残存着“你家”“他家”等复数形式。

二、词尾“家”的来源

1.据吕叔湘研究,早在乐府诗、《北齐书》等文献中就有“谁家”“他家”“汝家”等说法用于领属位置,不过一般“家”都有实义,后来由领属形式扩展到非领属位置,这时的“家”已经没有了词汇意义,但也看不出语法意义,因为前面的人称代词仍是单数形式,所以“作非领格用,家字有点像赘疣”[2]89。又因“家”多出现在韵文中,吕先生认为它可能是为了“增加一个音缀”,而且这种无意义的“家”缀到了“明代以后的文献里和现代北京话以及一般的北方话里都不见应用”。所以,吕先生怀疑“也许在日常口语里自来就没有怎么通行过?”[2]89

刘瑞明[3]进一步提出在汉代时,人称代词之后已经有附缀词尾“家”了,元曲继续沿用,且用法更趋多样,自指、对指、他指、疑问代词后都可附加词缀“家”,意义彻底虚化,“家”有时可省略不用。此类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则完全消失。

张惠英[4]考证出:“在唐宋以来的白话文学中,‘家用作单数人称代词词尾的情形就见得很多,如‘侬家、奴家、我家、君家、卿家、伊家(你)、你家、贤家、他家、人家(他)、谁家。并由此延伸到表人的名词词尾也用‘家,如‘道人家、僧家、仙家、姊妹家、贵人家、郎家、秀才家、女孩儿家、妇人家、窈窕人家、小乞儿家、后生家等(参张相1977,367-370[5])”

2.山西官话区和晋语区的上党片方言主要以“家”为人称代词复数词尾,这个“家”尾应该是继承了古代和近代的用法并有所发展。吴方言中也大量存在人称代词复数的“家”词尾[4],更说明它不是山西方言的独创。另外,山西方言中大量保存着近代汉语“家”用于名词词尾的形式,如“男人家、女人家、女孩儿家、媳妇家、小娃家”等说法,应该也是近代汉语在山西方言中的沿用。

如前所述,晋语区其他各片主要是以“们”“每”“弭”为复数词尾,但有的方言点至今仍有“家”尾的残存形式,说明“家”也曾在这些晋语区使用过,起码曾在这些地区存在过。“家”尾的使用应该早于“们”类词尾,后来“们”“每”“弭”词尾产生并大量进入晋方言,在激烈的竞争中,“家”词尾退守晋南和晋东南(汾河片和上党片方言区),把山西中、西、北部让位给了“们”“每”“弭”等词尾形式。

三、词尾“家”的语法化过程

我们认为,“家”这一复数词尾应该是源于古代汉语的“土著”词尾。“家”的复数意义,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共同的认知心理的产物。

1.“家”由实意名词发展为复数词尾经历了语法化的历程。作为名词,“家”是由家庭成员甚至是家族成员组成的。换句话说,“家”就是具有亲属关系的成员的聚集之处。所以,“家”是一个集体名词,词汇意义中就包含了“复数”的内涵。由于近代汉语中的“家”附在人称代词后面的说法使用频率非常高,“家”的意义开始虚化,逐渐脱离了“家族”“家庭”的意义。在近代文献中,“家”的虚化为“赘疣”,但在山西方言和吴方言中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复数的标记。张惠英也说:“从语义上看,由‘家这个表示亲属聚集在一处的意思,发展为复数人称代词词尾,也是很自然很合适的。”[4]而语法化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实词虚化为语法成分以后,或多或少还会保持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晋方言至今保留着“家”介于实词和词尾的两可形式正好印证了这一规律。例如,晋方言五台片河曲方言的“你家们νιE213μN0”“你家νιE213τ ιE21”都是第二人称复数,“他们τ   A213μN0”“他家τ  A213τ ιE21”都是第三人称复数。但如果听话者或第三方是一个团体,如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个单位等,一般用“你家νιE213τ ιE21”“他家τ  A213τ ιE21”;如果听话者不是一个团体,一般用“你家们νιE213μN0”“他家τ  A213μN0”。这种残存形式正是“家”由实到虚的一个过渡期,是“家”语法化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家”的虚化轨迹。

2.随着意义的虚化,“家”的语音在有的方言点也开始弱化,这种弱化表现在各个方言点各有不同:有的是韵母高化、央化或脱落;有的则是伴随着韵母弱化,声母也开始弱化,由塞擦音变为塞音或擦音;而在有的方言中,弱化过程中的“家”与人称代词“我、你”等发生了合音,变成了一个音节。于是,各方言点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家”的读音,如[τ ια][τ ιE][ ια][τ ι][τ   υ][τυ]τει][τι][τ∝][κ/2]。与此同时,“家”作为有实在意义的名词,仍在口语中使用,但因为词尾“家”读音的弱化或合音,二者之间读音的差异越来越大,以至当地很多人已经意识不到口语中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的读音其时就是“家”的变体。“家”意义虚化后读音也同时改变的现象不仅见于晋方言中,也见于吴方言。例如,吕叔湘先生列举的丹阳话实词“家”和复数词尾“家”读音就不同:“这个表复数的家的语音已经变化到了不容易认识的程度”[2]。意义的虚化引发语音的弱化,而语音的弱化反过来又巩固了虚化的意义。由于“家”作为复数词尾的读音与实词“家”的读音已经完全不同,所以作为词尾的“家”便长期保留在了当地口语中,后来由于受整个北方方言“们”类词尾的强势影响,“家”词尾逐步萎缩,退居到了山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总之,人称代词复数词尾“家”在山西南部、东南部大面积存在,用“家”表示人称代词复数词尾应该是近代汉语用法的沿用与发展。“家”由表示家族、家庭等集体意义的名词变为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而其语法化的认知基础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共同的认知心理。

[1]    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7.

[2]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89.

[3] 刘瑞明.关于词尾“家”的时代和古今关系[J].北京社会科学,1988(4).

[4] 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66.

[5]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7:367-370.

Origin of Personal Plural Pronoun “Family” in Shanxi Dialects

SHI Xiu-ju, LU Jia

(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China)

Abstract:  The plural suffix of personal pronouns mostly end with the Chinese word of “family” or its variant forms in the dialects of southern and southeast Shanxi. It should be the application of pronoun suffix in modern Chinese. The word has experienced a grammaticalization course from a single word to various plural forms, on the basis of a common cognitive psychology in feudal society.

Key words: Shanxi dialects; personal pronoun; plural; family[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猜你喜欢

复数
复数一轮复习备考指南
评析复数创新题
科学备考新方向——复数篇
单数和复数
求解复数模及最值的多种方法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
为什么这些单词总以复数形式出现
复数
《数系扩充与复数引入》考向剖析
解读复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