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河坝水电站泄洪洞进口边坡地质条件复核及优化治理

2016-03-17波,明,琼,

四川水力发电 2016年1期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设计优化边坡

刘 永 波, 唐 世 明, 王 宗 琼, 蒙 富 强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长河坝水电站泄洪洞进口边坡地质条件复核及优化治理

刘 永 波,唐 世 明,王 宗 琼,蒙 富 强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72)

摘要:对长河坝水电站泄洪洞进口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根据前期勘探成果并结合初期导流洞和右岸交通洞开挖揭示的情况,详细查明了边坡的岩体结构、构造、变形破坏机制等,对泄洪洞进口边坡按照“高清坡、强支护、低开口”的原则进行了设计优化,从可研阶段边坡开挖高度的315 m左右降低为目前开挖高度的125 m左右,根据边坡监测数据得知,边坡未出现异常情况。该设计优化大幅度降低了开挖高度,节约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风险。[1]。

关键词:裂隙密集带;稳定性分析;长河坝水电站;设计优化;施工监测;边坡

1概述

长河坝水电站三条泄洪洞布置于大渡河右岸,从左至右依次为1#泄洪洞、2#泄洪洞和3#泄洪洞,其中1#为深孔,2#、3#为开敞式,洞长为1.3~1.5 km。三条泄洪洞大致平行布置,洞向为S13°~14°W。1#泄洪洞进口高程1 645 m,2#、3#泄洪洞进口高程1 663.5 m。泄洪洞进口边坡高陡,前期勘探揭示,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mj5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可研阶段采取对mj5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全挖方案,开挖高度最高达315 m。在技施阶段,通过对进口边坡进行的详细地质调查,结合初期导流洞和右岸交通洞对mj5开挖揭示的情况,详细查明了边坡的岩体结构、构造、变形破坏机制等,对mj5有了新的、充分的认识,认为在边坡可以保留mj5破碎带及其影响带,遂对泄洪洞进口边坡“高清坡、强支护、低开口”的原则进行了设计优化。

2泄洪洞进口边坡基本地质条件

泄洪洞进口边坡位于大渡河右岸象鼻沟上游坡段,自然斜坡在高程1 800 m以下,平均坡度为48°~54°。1#泄洪洞纵向坡自然坡度为63°左右,2#、3#泄洪洞纵向坡自然坡度为55°~65°。 坡体基岩裸露,局部发育植被,主要出露澄江~晋宁期石英闪长岩(δ02(3))和中粗粒花岗岩(γ2(4)),其下部公路边见少量侵入细晶花岗岩脉(γl)。地表调查和勘探平洞揭示泄洪洞进口部位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以次级小断层、节理裂隙为特征。进口岩体呈弱风化,强卸荷水平深度一般为20~35 m,弱卸荷水平深度为64~78.5 m。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潜水,受地表降水补给,向河床排泄,分布于裂隙岩体和断层带附近,受断层或岩脉阻水而局部富集。工程区场地50 a超越概率10%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为172 gal,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

3边坡前期稳定性分析与开挖支护设计

坡体中主要发育J4、J7、J2、J6、J3、J1等多组结构面,裂隙性状见表1。其中以J4、J7、J2、J6等组结构面较为发育,局部零星发育J5组裂隙。此外,发育Ⅴ1级结构面mj5,产状同J4,由NWW向陡倾角长大裂隙平行密集发育组成,裂隙间距一般为1~3 m,长大裂隙裂面上常见压碎现象,局部倾倒张开,延伸长度大于300 m,破碎带宽30~40 m。受mj5影响,岩体较破碎,呈块裂结构~碎裂结构,总体为“Ⅳ”类。

根据设计开挖坡比1∶0.5,泄洪洞纵剖面与地形线呈大角度相交,洞脸边坡走向为N77°W,内外侧边坡走向为N13°E,采用赤平投影分析(表2,图1)。

(1)洞脸边坡:J4组陡倾裂隙与开挖面呈小角度相交且倾向坡外,倾角略大于开挖面倾角,延伸长度较大,间距较小,构成板裂状结构,易发生倾倒拉裂破坏;J6组缓倾角裂隙为底滑面,J4组裂隙为后缘拉裂面,J7组裂隙为侧向切割面,易产生滑移拉裂破坏。

表1 泄洪洞进口段裂隙发育统计表

图1 泄洪洞边坡赤平投影图

表2 裂隙产状表

(2)内侧边坡:J2组和J1组裂隙走向与开挖面近于平行,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开挖坡脚,以J4组裂隙作为侧向割裂面;J7组裂隙作为后缘拉裂面,易发生滑移拉裂破坏;J7组陡倾角裂隙与开挖坡面近于平行,在浅表部易发生倾倒变形破坏。

(3)外侧边坡:沿J4组陡倾结构面发生倾倒拉裂破坏。

mj5发育在泄洪洞进口整个边坡上,地表出露以卸荷张开、倾倒破坏为主,结构较松弛,产状同J4。在上述裂隙组合模式中,多为mj5参与,对边坡稳定极为不利。

工程前期,根据对mj5的认识并鉴于泄洪洞进口边坡对于工程的重要性,设计采用的开挖坡比为1∶0.3~1∶0.5,开挖边坡每25 m高差设一道3 m宽的马道,将位于进口边坡段岩体破碎部分(mj5破碎带及影响带)全部挖除,挖除后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在前期开挖支护方案中,边坡开口线较高,3#泄洪洞右侧最大开挖坡高约为315 m。开挖和支护量大,边坡高陡,施工难度较大,对边坡扰动较大,安全风险较大,工期不可控因素较多。

4招标技施阶段的勘察与设计优化

4.1招标技施阶段实施的勘察工作

根据施工支洞、初期导流洞(初期导流洞位于泄洪洞下游,高差约150 m)开挖揭示的情况,对mj5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对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复核。

(1)mj5延伸长大(勘探平洞底板高程1 650 m、初期导流洞底板高程约1 481 m均有出露),密集带宽度为30~50 m,主要表现为裂隙间距以5~10 cm发育,局部表现为破碎带,一般破碎带宽度为20~30 cm,呈现出靠山外侧较宽,靠山里侧较窄的特征。在1#泄洪洞洞脸边坡出露较宽,在2#、3#泄洪洞洞脸边坡出露较窄。

(2)密集带内岩体多呈镶嵌结构、局部呈碎裂结构(破碎带处)。导流洞及施工支洞开挖初期揭示,在强卸荷洞室段岩体稍松弛,但成洞条件较好。mj5在地表出露时呈现为倾倒卸荷张开、裂隙密集带、卸荷张裂缝、倾倒变形等破坏形式。裂面间压碎现象不明显。

未来世友将坚持“聚焦地板、以质立世”的策略,以全渠道拓展、全品类发力、双模式运营的方式,打造更广阔的品牌发展。

(3)mj5走向与泄洪洞轴线方向呈大角度相交,倾角为75°~85°,倾坡外,对左右侧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在洞脸部位易产生倾倒垮、塌破坏。

笔者通过前期对边坡进行的稳定性分析,结合招标技施阶段调查和分析,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复核论证:泄洪洞进口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控制洞脸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裂隙组合形成的较大不稳定块体,组合机制为以J6组倾角裂隙为底滑面,J4组裂隙构成后缘拉裂面,J7组裂隙为侧向切割面,易发生滑移拉裂破坏。

4.2设计优化情况

基于对mj5的充分认识并经稳定性复核得知,泄洪洞边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局部存在mj5与其他裂隙组合形成的不稳定块体,易产生滑移拉裂破坏和沿mj5的倾倒破坏。边坡开挖支护设计按照“高清坡、低开口,强锁扣”的原则进行了降低开口线的设计优化。边坡支护设计采用一期支护、二期开挖支护。一期支护范围为工程边坡开口线外至第一级较缓地形处,支护前对自然边坡松动危石、危岩体进行清理,清坡后针对不利组合形成的较大不稳定块体采取锚索和框格梁支护,局部不稳定块体采用随机锚杆束支护。二期开挖支护边坡开挖坡比由原来的1∶0.3~0.5调整为1∶0.25~直立,并将进口塔体外移了20~30 m,开口线高程约为1 730 m,最大开挖高度由原来的315 m调整为125 m左右(3#泄洪洞右侧),开挖后深层支护采用系统锚索、框格梁,浅层支护采用系统锚杆、挂网、喷混凝土、排水孔等支护型式,进而将开挖高度降低了近200 m,大大降低了边坡的安全风险,节约了工程投资,缩短了一定的工程工期。

5施工开挖揭示的情况

边坡施工开挖揭示:在高程约1 730~1 710 m段岩体卸荷强烈,裂面多张开3~5 cm,以块裂结构为主。由于mj5陡倾坡外,倾角略缓于坡角,因此,在开挖过程中,3#泄洪洞进口边坡 高 程 约

1 710 m处mj5出露,以下受mj5裂隙密集带中的陡立、倾山里的挤压破碎带(N70°W/SW∠84°)及中缓倾角裂隙(N55°E/SE∠20°、N80°W/NE∠30°~40°)的影响岩体较破碎、松弛,以碎裂结构为主,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垮塌,垮塌厚度为1.5~2.5 m,造成上部倒悬,对上部边坡稳定不利。垮塌产生后,为避免产生进一步的不利影响,承包商及时采取了浅层支护并对倒悬部位采用贴坡混凝土回填,回填后及时采取了深层支护措施,支护完成后进行了下部开挖,确保了边坡稳定。

图2 泄洪洞进口边坡垮塌照片

6监测情况

在泄洪洞进口边坡分别沿洞轴线方向布置了3条监测断面,每条监测断面在一期支护边坡、二期开挖支护边坡范围内布设了4套多点位移计,多点位移计施工安装紧随开挖支护坡面进行。监测资料显示:多点位移计实测孔口累计位移量在-3.45~19.16 mm范围内,2013年位移年变化量在-3.45~18.83 mm之间。多点位移计各测点2013年累积位移值在1.54 mm范围内,位移年增量均在1.54 mm范围内,累积位移值较小,位移时间过程线趋于平缓。总体来说,泄洪洞进口边坡累积位移较小,变化亦较小,位移逐渐趋于平缓。

7结语

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通过招标技施阶段对初期导流洞以及施工交通洞中mj5发育情况进行的调查,对边坡的岩体结构、构造、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影响边坡稳定的mj5有了新的、较深入的认识。经过稳定性分析论证得知,进口边坡整体稳定,控制边坡稳定的为长大裂隙组合,mj5仅影响边坡的局部稳定性。

因此,设计单位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成果,按照“高清坡、强支护、低开口”的原则,采取了陡开

图3 泄洪洞进口边坡3-3剖面M49各测点变形时间过程线图

挖、强锁扣、强支护的开挖支护方案,在边坡保留了mj5破碎带及影响带。开挖坡比由原来的1∶0.3~0.5调整为1∶0.25~直立,同时将进口塔体外移了20~30 m,使边坡开挖高度由原来最大的315 m减低为95 m左右,大大降低了开挖高度,减少了对边坡的扰动,降低了边坡施工期的安全风险,减少了开挖工程量,节约了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控制工期。

监测数据显示:泄洪洞进口边坡累积位移较小,变化亦较小,位移逐渐趋于平缓,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由此可见,泄洪洞进口边坡设计优化合理。

刘永波(1981-),男,河南许昌人,工程师,学士,从事水电工程勘察技术工作;

唐世明(1958-),男,四川西昌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电工程勘察技术工作;

王宗琼(1965-),女,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电工程勘察技术工作;

蒙富强(1980-),男,广西百色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水工结构设计与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李燕辉)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2015-12-21

文章编号:1001-2184(2016)01-0043-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TV7;TV221

猜你喜欢

稳定性分析设计优化边坡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高耸钢结构施工关键控制技术分析
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及其应用分析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治理与加固探讨
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站的运营诊断与设计优化
浅谈边坡稳定性地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种基于区间分割的时滞系统的镇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