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农户化肥使用行为选择研究

2016-03-17黄欣乐卓传营姜照伟刘飞翔

关键词:稻农水稻种植化肥

黄欣乐,卓传营,姜照伟,刘飞翔

(1.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尤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福建 尤溪 365100;3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8)



水稻种植农户化肥使用行为选择研究

黄欣乐1,卓传营2,姜照伟3,刘飞翔1

(1.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尤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福建 尤溪 365100;3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8)

摘要:施用化肥以提高稻米单产水平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有力措施,但当前化肥过度配置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小觑。本研究以尤溪县稻农的入户调查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种稻农户对肥料的认知、行为及选择;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在稻农化肥施用行为中的作用,得出环保关注度、肥料认知度及稻米商品化程度是其化肥投入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从而针对研究结果为有效引导种稻农户科学、合理施肥,减少水稻生产对环境的负载提提出建议。

关键词:稻农;水稻种植;化肥;施用行为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粮食刚性需求却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提高稻米单产水平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毋庸置疑的重要途径。而化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西方及日本科学家一致认为,增加化肥在粮食增产的诸因素中起到40%~65%的作用。[1]中国当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单位面积的平均化肥施用量已远超世界平均水平。[2]然而我国化肥利用效率低下,大量的化肥投入并没有带来与之等价的粮食增产回报。我国化肥施用量也已经超过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过度施用化肥所带来的可变生产成本增加实际上造成了农民效益的损失。[3]同时化肥过度配置也对环境产生了难以抹去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农业要做强,必须从当下的追求产量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从依赖资源消耗转为注重可持续,发展高效安全、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同时文件还从小方面强调了要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和提升农产品质量[5]。因此,在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和质量,又要追求农业产出高效、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背景下,限定科学合理的化肥施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从农户水平出发,研究稻农的微观个体化肥消费、使用行为及其投入量的影响因素,探索促进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合理化肥投入的措施。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以福建水稻主产区之一的尤溪县为调查地点,以尤溪县种稻农户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达94.55%。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尤溪稻农的化肥使用行为,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稻农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调查样本中,纯农户占6.73%,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一兼农户占28.85%,51.92%为主要收入来自非农业的二兼农户,完全依赖非农业收入的农户占12.50%;家庭年收入集中于4~8万元,占了一半比例;加入了农村合作组织的农户有25.00%;超过半数农户是为了解决口粮而种植水稻,约占54.81%,31.73%以增加收入作为种稻目的,还有13.46%的农户种稻是为了轮作,以改善土质、减少经济作物病虫害;稻谷总体商品化程度不高,主要出售方式依然为松散的自产自销或关系不稳定的销售合同。样本农户的家庭农业决策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布为31~70周岁,平均年龄约为50周岁,大部分集中在40~60周岁之间,而30~40周岁、60~70周岁较少;受教育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的约占21.15%,初中学历占大多数,比例为62.50%,16.35%具有高中文化,大专及以上的为0人。样本全部种植再生稻或烟后稻,平均种稻面积0.87 hm2,67.31%的耕地地貌为洋面田,山垄田占32.69%,耕地质量大部分处于中上,平均每公顷施氮量为156.22 kg/hm2。

二、稻农对肥料认知、行为、选择的实证分析

(一)稻农对肥料与农业生产认知情况

1.对化肥知识的了解

化肥知识的了解程度,内在地影响稻农化肥使用行为的合理性。只有3.85%的受访者表示其对化肥知识非常了解,52.88%认为足够了解,但反映自己缺乏化肥知识的依然有43.27%。

但认为自己非常或足够了解化肥知识的部分稻农,实际也并非如此。在调查中,关于不适合撒施的化肥,仅15.38%的稻农能够作答,其中12.50%答出1种,2.88%答出2种及以上。事实上,碳铵作为水稻常用的氮肥,即便不能够撒施的肥料,诸多稻农却并不清楚。另外,见到水稻长势不好,83.65%的绝大多数人选择会立刻增施肥料,只有16.35%选择不直接增肥,然而许多作物长势不良,其实是由于施肥不合理或者操作不当引起的,盲目增肥毫无效果甚至将恶化情况。

2.对有机肥的认识

有机肥料相较化肥而言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其在改善土质、改善作物质量的同时还具有保水保肥、减少病虫害,有助于可持续耕作同类型作物等等作用。有机肥的认知,对于农户采用有机肥并减少化肥施用有着关键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稻农对有机肥作用的认知,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集中于改善作物质量和土壤质量两个方面,所占比例达63.46%和56.73%。同时针对有机肥能够降低肥料使用成本、减少病虫害,所占比例较小的部分稻农也有所了解,但是可持续耕作同类型作物和保水保肥的作用则知者甚甚少。

3.对化肥影响环境的认识

农户对于化肥影响环境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反映到其使用化肥的行为中,随着认识高度的上升,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越倾向于主动控制化肥施用行为。调查表明,对化肥与环境的关系持正确观念的稻农约四成(41.35%),其认为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优化配比,合理操作、施用可以避免污染环境。但近乎三成(28.85%)稻农表示化肥对环境污染很小,根本无需太过注意,还有8.65%持化肥施放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错误观点,而较为悲观地认为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稻农亦约占两成(21.15%)。这部分认为无需谨慎使用化肥,甚至对化肥危害环境毫无认知的稻农,在生产中超量、不合理使用化肥的可能性更大,而认为化肥污染实不可避免的另一小部分稻农则有可能陷入“无法作为遂不作为”的误区。

表1 农户样本基本信息

(二)稻农的化肥施用行为、习惯

1.化肥施用方式

调查发现,稻农以撒施和淋施为主要施肥方式,条施极少,无人采用穴施。其表示,撒施、淋施省时省力、方便实用,而条施、穴施则较耗时费力。具体而言,对于水稻基肥的施用方式,四成(42.31%)受访稻农选择撒施,六成(57.69%)选择淋施;而90.38%的绝大多数稻农习惯撒施穗肥、分蘖肥,采用淋施的仅占9.62%;撒施、条施微肥的各占46.15%,淋施或不施微肥的也各占3.85%。但其中有部分化肥不宜进行撒施、淋施,在生产中并未引起稻农注意。

2.化肥使用依据不规范、不明确

虽然时下的农业推广工作取得较大进步,相比以往稻农盲目跟随亲朋、邻居不合理使用化肥的现象大幅减少,但部分稻农在化肥选择和使用量的确定上还是过于相信经验,没有规范、明确的依据。

据调查,在指导水稻选用化肥方面,尤溪县农技推广人员能够发挥不小的作用,有30.77%的稻农表示选用化肥主要听从农技员的建议;26.92%考虑农资店销售人员的推荐;跟随亲朋好友、邻居以及种植大户进行化肥购买的占7.69%;但是,仍然有34.62%的稻农完全依据自己的经验挑选化肥。关于如何确定水稻化肥的施用量,表示听从农技推广员指导的占31.73%;7.69%按照农资店销售人员的说明确定施用量;约1.92%的极少数人,跟随邻居、亲朋、种植大户等确定化肥施用量;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凭以往使用该化肥的经验进行配比的稻农占总数的将近五成(47.12%),甚至还有8.65%的稻农施肥时随意决定一个大概的量;仅2.88%表示严格按照化肥说明书进行配比。

3.化肥使用缺乏记录习惯

许多稻农依靠经验进行施肥,然而对于何时施肥、施用何种肥类、施肥量、施肥效果等却鲜少记录,这不利用形成良好的经验总结,容易忽略施肥细节,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记忆出错导致施肥不当的情况。经常做详细化肥施用记录的稻农,更注意自己的化肥施用行为,能够在生产中更适当地把握施肥时机,控制化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污染,合理、有效施用化肥。在针对化肥使用记录的调查中,67.31%没有做任何记录,有稍微做些简要记录的占约27.88%,只有4.81%的稻农在种稻过程中对施肥行为做出了详细记录。对此,大部分的稻农反映详细记录太过麻烦,而且其受教育程度低,认为化肥施用记录与合理施肥之间并无联系,缺乏记录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稻农化肥知识了解途径及使用选择

1.期望提高化肥知识的方面及途径

访谈中发现,大部分稻农最希望提升辨别化肥真伪的能力,因为其最关心的就是能否买到有效的、货真价实的化肥,否则水稻种植过程中错过应施肥的阶段而造成损失将难以补救。而其次期望提高的化肥知识分别是了解效用和清楚成分这两个方面。对于提高化肥知识的途径,超过半数的人希望从农技员下乡宣传或者农技站的农技推广活动中了解化肥知识,能够保证知识准确可靠,与时俱进。再次是电视、广播节目的知识宣传得到许多稻农的欢迎,另外还有部分喜欢自己凭经验学习或向周围有经验的人请教,但一般对纸质宣传单等资料并不会产生好感。

2.针对优质米的施肥方式选择

对于种植优质米应当如何施肥,30.77%的被调查稻农选择不使用肥料,或仅使用有机肥、农家肥,6.73%选择使用化肥比其他稻米来得少。但17.31%的稻农表示会照常施肥,没有不同,甚至有12.50%的稻农选择对优质米比一般米施用更多的化肥,另还有32.69%认为种植优质米耗时耗力,且产量难以保证,因而不考虑进行优质米生产。

3.购买到劣质肥料采取的措施

稻农在购买化肥后如果满意效果,不仅会继续购买,另外也可能会积极推荐他人,若购买到劣质化肥,则有多种不同处理方式:70.19%的稻农选择不再购买该肥,64.42%选择找出售方赔偿,51.92%会向亲朋好友抱怨并建议其不要购买,其中也有10.58%的稻农表示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反映。调查同时显示,稻农购买劣质化肥后的表现与其学历及社会阅历有一定关系,学历或社会阅历的提升有助于稻农在遭受损失后采取正确、有效、积极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三、影响水稻种植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影响稻农施用化肥的因素,可以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假定被解释变量y与多个解释变量x1,x2,…,xk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函数:

y=β0+β1x1+β2x2+…+βkxk+μ

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xj(j=1,2,…,k)为k个解释变量,βj(j=0,1,2,…,k)为k+1个未知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

则y的期望值与x1,x2,…,xk的线性方程为:

E(y)=β0+β1x1+β2x2+…+βkxk

(二)变量设置及假说

根据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整理归纳出水稻种植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可能受到家庭农业决策者特征、家庭特征、兼业及收入状况、生产特征、耕地资源禀赋、生产成本和农技教育培训与合作交流等七个方面的诸多因素影响,[6~13]并将其设置为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xk。

尤溪县种稻农户施用化肥的品牌、种类多样,不可直接比较,为使其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按照调查中农户所用化肥的有效成分计算折纯量。而由于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的施放量最大,也最易造成污染,而磷肥、钾肥的施用成本昂贵,稻农使用量不多,一般不会过剩流失,特别是钾肥,在自然界中能够完全被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本研究将最有代表性的单位面积施氮量作为回归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y。具体变量设置及说明见表2。

(三)共线性诊断

将所有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共线性诊断,条件指数最大值为106.890,x8、x11、x12、x19、x33、x35六个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值大于5,表示进入回归方程式的自变量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如何确定化肥使用量(虚拟变量x8、x9、x10、x11、x12)、种稻最主要原因(虚拟变量x23、x24)为分类变量资料,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将其转变为(k-1)个哑变量。 (k-1)个哑变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不同状态,要么共同存在于方程中,要么共同被剔除,只要其中一个哑变量有统计学意义,都认为对结果有影响,(k-1)个哑变量应保留在方程中。但由于分类变量中x8、x11、x12存在较强的共线性,为消除共线性的影响,我们删除分类变量资料,将余下变量纳入回归方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得到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环保关注度(x3)、肥料知识了解程度(x5)以及稻米商品化程度(x26)这三个因素对稻农的化肥施用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从回归系数B值的符号可以看出,其对化肥施用行为均具有保护作用,是保护因素。

表2 水稻种植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变量设置

注:A.随意决定一个大概的量;B.凭以往使用该化肥的经验进行配比;C.和邻居、朋友或者亲戚用的一样;D.听农资店卖化肥的人介绍;E.听农技推广员指导;F.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

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注:R2=0.211

四、结论及建议

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肥料知识的了解是影响稻农施肥的显著因素。当种稻农户的家庭农业决策者对于肥料种类、效果、施用要求及注意事项等等各方面的认知度愈高,就更加追求化肥量合理把握的准确性,且对于有机肥、农家肥等等化肥替代品的使用亦相对增加,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则出现愈小的势趋。但问卷调查中也反映出尤溪县种稻农户的肥料认知还普遍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存在化肥了解不正确、有机肥认识不深入,亦对诸多施肥注意事项不甚清楚的现象。故而,全面提升稻农的肥料认知水平,减少错误施肥方式和盲目施肥行为,提高肥料合理利用率是农技部门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农业决策者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也有显著抑制其化肥施用量的作用,潜移默化的环保思想则会有效克制化肥施用行为,稻农越是留意环境问题,化肥施用越合理。对此我们应加强环保问题曝光和环保教育、宣传力度。环保问题的曝光能够增加农户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媒体应针对农业生产污染、农村街道卫生、乡镇工厂企业排污等与农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问题进行多方披露,引起农户自身警觉、注意。基层政府应进一步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从正面提高农民环保觉悟,灌输环保意识,增强农户的环保责任感和关注自身及子孙后代生存条件的积极性。

水稻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越高,稻农不合理施用化肥的可能性越小。究其原因是农户在利益驱使下,越要考虑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在最大限度满足水稻需肥的情况下控制化肥成本,并注重化肥配置的科学性。相反,稻米商品化程度越低的水稻种植农户,往往是小规模散户,以满足口粮为主要动机兼带出售多余粮食谋取利润,其种植面积小则不甚计较施肥成本,这部分稻农容易由主动追求稻米产量的期望而导致对化肥过度配置。因此农技部门在施肥教育上必须更加关注小农,定期组织培训,纠正现有的化肥施用习惯,引导其合理施肥,避免化肥过剩。另外,目前市场上低化肥的优质米与化肥催大的普通米难以辨别,且政府收购也采用无差别的统一价,农户的优质米生产意愿低,一般从产量上而非质量上追求利润,即易导致化肥的滥用。政府部门可以把握稻农的趋利心态,建立起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转而全面引导稻农为争取优质米的较高利润而少用化肥、合理用肥。

此外,从数据上看,尤溪种稻农户的化肥施用量普遍没有超出一个合理范围,过度施用氮肥的现象较为少见。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尤溪县作为福建省一个重要的水稻主产区,拥有漫长的稻作传统和历史,使得尤溪稻农的水稻种植经验丰富,即使小部分稻农习惯凭经验进行购肥、施肥亦不容易出错。另一方面,尤溪是福建省农技推广工作成绩最好的县区之一,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强大,覆盖面广,影响深入,对当地稻农的正确施肥起到方向性作用。尤溪土壤总体水平不高,中低产田多,是福建省梯田比例最高的种稻产区,而同时尤溪境内多为山区丘陵地带,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更多倚重于第一产业,因而当地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需求大,且主动接受能力强,配合度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深受欢迎。正确施用化肥是尤溪县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地稻农经济收入的必要保证,部分示农技推广示范村甚至将化肥施用也列入在统防统治工作中,派设专门农技员,对村内稻田进行统一化肥测算、配比,据时统一施肥的管理。因此,农技推广的优劣对于一个地区的化肥施用水平是关键,上有抓力,下有配合的农技推广能够在减少化肥不合理施用的工作中,发挥突出优势。

参考文献

[1]徐春春.稻农化肥施用的心态与行为研究——基于对江苏省278个农户的调查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08.

[2]栾江, 仇焕广, 井月,等.我国化肥施用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分解及趋势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 2013,28(11):1869-1878.

[3]Huang J K, Hu R F, Cao J M, et al. Training programs and in-the-field guidance to reduce China's over use of fertilizer without hurting profitability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8,63(5):165A-167A.

[4]Fischer G, Winiwarter W, Ermolieva T, et al. Integrated modeling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nitrogen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Concept and case study for China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10,136(1/2):116-124.

[5]做强农业要有新举措——二论学习贯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EB/OL].(2015-03-16)[2015-07-2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zhengce/2015-02/02/content_2813389.htm.

[6]张利国.垂直协作方式对水稻种植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分析——基于江西省18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3):50-54.

[7]颜璐.农户施肥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以南疆地区农户调查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8]马骥.农户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平原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6(6):36-42.

[9]巩前文,张俊飚,李瑾.农户施肥量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湖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8(10):63-68.

[10]周智炜,饶静,左停.大都市郊区农户使用化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郊区2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2):2102-2106.

[11]何浩然,张林秀,李强.农民施肥行为及农业面源污染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6):2-10.

[12]项诚,贾相平,黄季焜,等.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氮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基于山东省寿光市玉米生产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9):4-10.

[13]温铁军,董筱丹,石嫣.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政策导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88-94.

(编辑:武云侠)

Study on the behavior and selection of fertilizer use by rice farmers

Huang Xinyue1,Zhuo Chuanying2,Jiang Zhaowei3,Liu Feixiang1

(1.SchoolofEconomics,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2.YouxiCounty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Center,Youxi365100,China;3.RiceResearchInstituteof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350018,China)

Abstract:Applying chemical fertilizer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rice harvest per unit is a strong measure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but currently,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overusing chemical fertilizer can't be neglected.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rice farmer household survey data in Youxi county. It analyzed rice Farmers' cognition, behavior and selection of the fertilizer. By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role of different influential factors play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ertilizer.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cognition of the fertilizer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degree of rice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inputs. Thus it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rice farmers, such as the ways to fertilize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and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load of rice production.

Key words:Rice farmers;Rice cultivation;Fertilizer;Application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S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16)02-0130-07

基金项目:福建省现代化农业水稻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闽财指[2014]1032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重大专项(zdzx-1301)

通讯作者:刘飞翔,副教授,博士。E-mail: lfx-fxl@163.com

作者简介:黄欣乐(1992-),女(汉),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及农业推广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05

猜你喜欢

稻农水稻种植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晋源:育秧尽显“科技范”点燃稻农新希望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粮产区农户异质性视角下低碳生产行为决策机理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稻农水稻种植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