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

2016-03-17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基础课教研部赵中枢

电子世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页码案例计算机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基础课教研部 赵中枢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基础课教研部 赵中枢

为了适应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学校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为例,论述了课程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设计制作微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毕业论文排版案例,探讨了微课教学设计、制作及应用实践。

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型大学

1 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教育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以微课[1]为代表的新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以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每年新生选课人数在3000左右,由于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因而入学新生的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本课程仅有40学时(含实践26学时),让学生在实践课上尽可能多地练习,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上机实验内容根本无法及时消化,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不会重复进行讲授,随着学习的深入均有不同程度的遗忘,因此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技术需对传统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并能够长期用于指导教学,使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随时学习到,因此采用微课模式可以达到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2 微课及其特征

2.1 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来源于美国的外来语,在我国最早由佛山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提出。2015年4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通知中,对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教育部对微课的定义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权威性,教师应该按照教育部对微课的定义,系统理解微课的内涵并策划设计和制作微课,开展好微课教学活动。

2.2 微课的特征

根据教育部的微课定义可知,微课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内在特征[3]。

1)微课是每堂不超过15分钟的微型课。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视频的时间也不同,通常认为最容易被接受,且学习效果好的时间是8-15分钟。

2)每集微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应选择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易错/混点等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堂常规课程中的全部内容或压缩版。

3)微课中的内容构建应包括导入、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引出、讲解与剖析、结论、简单应用、总结、进阶诊断与安排共七个基本教学环节,是一个简单、完整的教学活动。

4)微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视频中的所有画面、语音讲解、声音、文字和图像等内容,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一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或不能产生正面影响的内容都不应该出现在微课中。

5)微课的时间短,文件小,易于下载等特点,更适合手机端的移动学习[4];教学具有针对性,形式新颖,内容精炼,设计精心,富于创新;高质量的微课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短时间内以最少的精力掌握好知识点。

3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参赛作品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不足,以下重点对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解析。

1)以课堂录像代替微课

将常规授课进行时间、内容压缩或选取部分内容形成微课,缺乏微课特征。部分学生以常规授课方式参与微课教学过程,角色扮演不准确。教师开场白体现出来的是常规授课。

2)片头处理不佳

片头时间过长,有的超过15秒。一般在8-10秒钟最佳。片头内容应显示出微课题目、作者、单位即可,过多的内容、变异字体、主次颠倒、过分动画处理、背景图案不能衬托内容等都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识别、掌握。

3)课程结尾总结不到位

没有总结或总结内容没有起到画龙点睛、强化教学焦点的作用。没有布置课后作业,或只是提出一般性要求,缺乏进阶式作业。

4)教学过程的细节呈现模糊

教学过程中的试验、操作、仪表显示、结构显示等,应该运用特写镜头或显微镜头录制呈现,使学生能够看到清晰的动作、内容,便于学习与掌握。当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或黑板呈现重要的图像、文字内容时,采用中镜头摄像,导致教学内容模糊不清,使学生难以辨认、学习和理解。

5)重点内容没有文字提示

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重点、难点、公式、图示、注意事项、易错点、结论以及其他重要内容等,应该增加文字或图片进行重点提示,以引起学习者重视。

6)互动过多、语言不清楚

适宜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将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内容进行强化,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和深度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有些微课中,为了互动而互动,结果导致互动时间太长,学习者语言表述不清或者声音小。

7)课程导入处理不当

微课开始以案例导入,通过导入案例自然引出知识点或技能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设计。但在导入案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如下:①导入案例缺乏真实感,有故意编制造之嫌,导入效果不好。②导入案例视频不清晰,内容杂乱,没有经过优选剪辑,使主题不鲜明。③导入案例不具有典型性、适用性,使引入的知识点、技能点的重要性受损。④导入案例内容多、主题不鲜明,使微课主题内容呈现时间不足或整体时间过长。

3.2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微课教学的定义和内涵理解不透彻,包括对微课的定义与内涵、微课教学方法,如果理解不透彻,在策划、设计、制作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走很多弯路。

2)错把课堂中参与的学生当作微课的学习者,微课是提供给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使用的视频教学资源,不是给微课中听课的学生讲授知识。如果视频中有学生参与,那学生就是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是授课的主角,参与的学生或其他人员都是配角。学习微课的学生不明确或者错位,教师讲课的方式、语言表达、手势表达等都会产生错位,达不到学习效果。

3)从策划、设计微课开始,就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基础、语言接受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视频画面、喜欢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等,而不是教师喜欢什么、教师是否能听懂、教师的思维方式等。

4)缺乏系统性策划设计微课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对微课定义的深刻理解、课程系统策划、课程设计尤为重要。如果忽视了对微课内容的设计,很难设计制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微课。

4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充分结合课程特点及学习平台的多样性特征,采用演示法、实践法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师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学生通过视频终端设备,利用闲散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根据本人对该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本文选择word毕业论文排版案例中页码的设置为例,来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实践。

4.1 微课教学设计

1)设定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5分钟内完成毕业论文页面的分页符插入、页码设置操作。

2)选择教学内容

Word图文排版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重要章节,而长文档的编排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案例具体操作进行教学演示。而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对分页符和页码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页码的设置操作主要包括分页符的插入,以及添加页码两个主要内容,因此针对长文档的页码设置制作了一系列微课。

3)教学方法

开头采取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毕业论文”排版作为案例教学,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案例操作演示具体的设置过程,先录制分页符的插入、页码设置两个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录制一个根据案例的某一具体要求完成页码的设置的演示操作,在此视频的最后提出书稿案例页码的设置要求以供学生思考以及自主练习。

4)内容呈现

采用大四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排版遇到问题导入案例;教师讲授过程中,当教师的手势、动作与教学内容相关时采取教师出镜的方式进行录像;其他情况采取不出镜方式进行录屏。

4.2 微课的制作

1)制作工具

多媒体电脑,麦克风、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8.5、格式工厂Format Factory 3.7 、PowerPoint2010软件。

2)录制教学过程

本次微课的制作是直接打开word软件进行讲解和操作,辅以PPT课件形式进行屏幕录制,并配有声音和字幕。

录制过程如下:

第一步,搜集整理本次微课讲授的教学内容包括实践案例素材,精心制作PPT多媒体课件。

第二步,首先开启录屏软件并设置参数后,即可进入录屏状态。然后打开PPT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教学素材,调整麦克风的位置和音量,按照微课脚本和教案要求进行授课、讲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每一次打开软件窗口的功能时,动作要缓慢,便于学生能够清除地看到如何操作。

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先进行保存,后导入视频编辑合成软件中处理,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剪掉即可,并且考虑为视频增加片头及片尾,最后进行必要的美化以及背景音乐的处理、添加字幕等。

4.3 微课的应用

微课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可以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示例的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前自学,使学生能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微课互动学习,遇到问题能及时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参与微课学习的同学,相比未参与的学生来说,操作技能有很大的提升,应用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明显的帮助。

5 结语

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起到辅助作用,可以长期用于指导教学,通过微课的学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将微课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方案是完全可行的。目前,微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会面临很多挑战,这都需要思考研究以及长期的实践积累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而制作出更多更优质的微课资源。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王亚盛,丛迎九.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4):38-44.

[4]吕森林.在线教育微课修炼之道[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9.

赵中枢(1978—),男,硕士,副教授,现供职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基础课教研部,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XJJGYBXM21)。

猜你喜欢

页码案例计算机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计算机操作系统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CONTENTS OF 2020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算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