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富宁壮族民歌在富宁土戏音乐中的作用

2016-03-17何星贵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富宁腔调戏班

何星贵

(富宁县新华镇文化站,云南 富宁 663400)

浅析富宁壮族民歌在富宁土戏音乐中的作用

何星贵

(富宁县新华镇文化站,云南 富宁 663400)

壮族民歌在壮族人民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影响着壮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也影响着壮族人民的传统道德和民族性格,同时也渗透、滋养并影响着壮族民间戏曲——富宁土戏。丰富的资料表明,壮族民歌是富宁土戏的土壤和根基、活跃了土戏的气氛、丰富了土戏的唱腔、使富宁土戏的壮族特征更加突出;土戏演出的同时也传承了壮族民歌。

壮族民歌;土戏音乐;民间戏曲;富宁

富宁壮族是歌伴人生的民族,民歌种类繁多,精彩纷呈,据专家们收集整理,富宁壮族现有民歌曲调20多种。这些壮族民歌在壮族人民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影响着壮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也影响着壮族人民的伦理道德和民族性格,同时也渗透、滋养和影响着壮族民间戏曲——富宁土戏。

据许六军先生的田野调查资料分析,富宁土戏音乐有两种类型5种腔调[1],一种类型是在本土民歌基础上形成,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的〔哎依呀腔调〕和〔哎的呶腔调〕的本土型腔调;另一种类型是融合其他剧种声腔并使外来声腔民族化的〔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和〔壮剧皮黄〕等共融型腔调。这两种类型的5种腔调使富宁土戏的音乐丰富多样且壮剧艺术的特征更加突出和浓郁。之所以如此,应该是富宁壮族民歌丰富多彩的缘故。那么,富宁壮族民歌在富宁土戏音乐中有什么作用呢?经过对富宁民歌的调查整理和对富宁土戏音乐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有以下作用:

一、土壤和根基作用

《云南壮剧志》载:〔哎依呀腔调〕是云南壮剧最古老的腔调,源于富宁县的壮族民歌〔吩呃哎调〕,形成于清乾隆或嘉庆年间[2]。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壮族民歌〔吩呃哎调〕。

〔吩呃哎调〕是富宁流行和分布最广的民歌,是富宁壮族地区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一种民歌曲调。有论者专门将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和壮族民歌〔吩呃哎调〕进行比较和研究,认为两者间的旋律、起腔、终止、半终止、曲式结构、衬词的用衬方式、衬词配置方式以及词曲结合时出现的犬牙交错的错位特征都基本一致。学者们认为“戏曲音乐源于民歌、曲艺、歌舞、器乐的多种艺术成分,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3]。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和〔哎的呶腔调〕都是在富宁壮族民歌〔吩呃哎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印证了学者们的这个观点。也可以说,没有壮族民歌〔吩呃哎调〕作为土壤和根基,就不会形成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和〔哎的呶腔调〕。所以说,富宁壮族民歌在富宁土戏音乐中具有土壤和根基的作用,是富宁壮族地区的民间艺人用壮族喜闻乐见的民歌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富宁土戏的这两个腔调。

二、活跃气氛的作用

在富宁县的壮族农村,壮族人民无论逢年过节、上山砍柴、下田种地、婚丧嫁娶、育儿教人、褒人贬己,都用民歌来表情达意,不管是老人小孩、男女青年,都会在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季节以唱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诗性思维的智慧和才干,倚歌择偶、以歌言志、以歌寄情、以歌抒怀就是壮族人民热爱民歌的高度概括,生活中无时不歌、无处不歌、无事不歌,当然,壮族陇端街演土戏时也绝对少不了唱壮族民歌。

从正月初三起到四月初八期间,壮族村寨都会选择吉日赶陇端街,陇端街上唱山歌,你方唱罢我登场,歌声此起彼伏,就是歌的海洋。“无戏不陇端”,但凡赶陇端街,除了唱歌外还要演土戏,唱歌演戏做生意就是陇端街的主要内容,所以主办陇端街的村寨在组织演土戏时还要安排唱山歌,组织民歌比赛,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以活跃陇端街的气氛。有些村寨白天演土戏,晚上唱山歌;有的干脆在演戏过程中插入民歌比赛,目的就是活跃陇端街的气氛。在演出土戏时,民间艺人往往都会在土戏音乐中插入壮族民歌。在土戏音乐中用得最多的民歌曲调当数〔吩呃哎〕和〔吩单〕。如此一来,在演出土戏时观众听到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民歌,必然就要上台对歌比拼,像这样的场合,歌手们是不会错过展示自己唱歌天赋的机会的。此时,舞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此我们说,富宁壮族民歌在富宁土戏中有活跃气氛的作用。

三、丰富唱腔的作用

云南壮剧有〔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壮剧皮黄〕〔沙戏腔调〕和〔乐西戏调〕等七种腔调。一个剧种拥有那么多的腔调,在全国少数民族剧种中是少见的,而富宁土戏音乐就有五种腔调,更是令人惊叹。

在富宁土戏音乐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壮剧皮黄〕等五种腔调中,〔壮剧皮黄〕通常是散用在其他四种腔调中,也可根据剧情和人物情绪和性格穿插〔壮剧皮黄〕,除此以外的四种腔调在传统的民间业余戏班是各自独立的,每个戏班只唱一种腔调,互不混杂。比如剥隘镇的那塘太和班只唱〔哎依呀腔调〕而不唱其他腔调;阿用乡的平兑土戏班只唱〔乖嗨咧腔调〕而不唱其他腔调,其他戏班也如此。为避免单调和乏味,戏班艺人们则大胆地把壮族民歌曲调用在唱腔中,丰富了唱腔。如归朝镇后州村土戏班是唱〔哎的呶腔调〕的戏班,在演出自创剧目《壮乡情缘》时就把当地壮族民歌〔吩呃哎〕〔吩单〕用在剧中,使观众倍感亲切而受到欢迎,类似案例并不鲜见。这种做法也被专业剧团效仿,例如在五场壮剧《彩虹》中,文山州壮剧团用〔天保山歌〕设计成〔垛板〕,用〔吩龙安〕设计了〔慢板〕,用〔吩打劳〕设计了〔原板〕等等,收到了极好的剧场效果。

四、突出特征的作用

有论者认为: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都是在本土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戏曲音乐,这些戏曲腔调除了具有中国戏曲音乐的共性外,还具有浓郁的本土腔特征,即:一是“押韵方式”的本土腔特征;二是“词曲结合”的本土腔特征;三是“衬字衬词”的本土腔特征;四是“结构体式”的本土腔特征[1],这些土戏音乐的特征是富宁土戏音乐所特有的。由于壮族民歌本身就具有这四种特征,毫无疑问,在壮族民歌基础上形成的富宁土戏曲调,当然也具有这四种浓郁的壮族民歌特征。除了本土型的〔哎依呀腔调〕和〔哎的呶腔调〕以外,共融型的〔乖嗨咧腔调〕和〔依嗬嗨腔调〕的戏班也一样,由于民间艺人在演出中也把壮族民歌用在音乐中,这两个腔调的音乐也具有了本土型土戏音乐的特征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五、传承民歌的作用

壮族民歌和云南壮剧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传承和保护,令人感到兴奋的是,壮族民歌的精华和代表——“坡芽情歌”和云南壮剧都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两项非遗项目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深层次思考和社会的热议,广大壮族群众也被激发起保护热情投入到传承和保护壮族民歌、云南壮剧的实际行动中。

近几年来,由于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与传承壮族民歌和云南壮剧息息相关的民俗活动“陇端街”在壮族地区迅速恢复,以“陇端街”为平台和园地的富宁土戏趁势恢复排练和演出,壮族民歌也同时登场。富宁土戏和壮族民歌就是在壮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用不同的方式在传承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植入式传承

如前所述,由于富宁土戏除了〔壮剧皮黄〕外的四种腔调在传统的民间土戏班是各自独立的,每个戏班只唱一个腔调,互不混杂,这就导致戏班在演出时观众会感到单调、乏味。为了丰富各自腔调的唱腔而吸引观众,土戏艺人们会把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壮族民歌植入土戏音乐中,形成新的曲调。这种植入式就像一剂强心针,使观众顿时兴奋起来,一种新鲜感、神秘感、亲切感在无意中刺激了观众的神经,由此而使得相关剧目和民歌都得到了传承。文山州壮剧团上演的《彩虹》《曼瑞布侬》等等剧目也因为采用了植入民歌的办法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称之为“植入式传承”。其实,富宁土戏[哎依呀腔调]和[哎的呶腔调]及其他腔调的形成何尝不是这种植入式传承的结果。

2.融合式传承

在壮族陇端街上既有土戏的演出,又在土戏演出期间或演出前后安排民歌演唱和民歌比赛活动,观众在观看土戏演出的同时还有机会欣赏民歌演唱甚至还有可能上台展示自己的民歌演唱才能。这种将民歌融合在土戏演出中演唱和比赛的方式,很受观众的欢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演好土戏,为了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没有表演基础的民间艺人只有在生产劳动之余勤学苦练,这种勤学苦练的文化自觉使富宁土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民歌演唱者也如此,为了能上台一展歌喉,在民歌比赛中获得好评和认可,获得观众的欣赏而不致比赛失败被赶下舞台而颜面扫地,歌手们何尝又不是遍请名师指点而勤学苦练?如此一来,在一遍又一遍的排练,一年又一年的演出中,土戏得到了传承;融合于土戏中的壮族民歌也得到了传承。土戏演出中有民歌演唱,民歌比赛又依赖和融合在土戏演出中,互为依赖、共同发展、一起传承。我们把这种传承方式称为“融合式传承”,这当然是壮族人民的一种智慧的结晶。

3.连环式传承

富宁县壮族陇端街是全面展示壮族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综合性民俗活动。传统陇端街的所有活动都会涉及到宗教信仰、民间文化艺术、生产生活习俗等等,都会得到连环式的集中展示,因此也将会得到全面传承。壮族民俗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了、壮族传统美德传承了。各种活动的连环式传承也使富宁土戏和壮族民歌得到传承。这也许就是壮族村寨不怕艰苦克服困难一年又一年争相举办陇端街的动因吧。

4.滋养式传承

壮族陇端街上既演出了土戏又展示壮族民歌,这是壮族村寨一年一度的狂欢节,男女老少都加入到这个活动中,尽情地观看土戏的演出,舒心的听歌赛歌。最开心的莫过于少年儿童,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土戏,也不会唱山歌,但年复一年的土戏演出和对唱山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凝聚成根深蒂固的乡愁、融汇成挥之不去的乡音。多彩的乡愁和动听的乡音融进少儿们的灵魂,滋养着他们成长。在耳濡目染中,土戏的乡愁、民歌的乡音成为他们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结。也正是这种滋养式的传承,使富宁土戏在这片土地上盛开得更加艳丽;使壮族民歌在这片蓝天下更加悦耳动听。

土壤和根基使富宁土戏、壮族民歌茁壮成长;活跃的气氛使陇端街更显热闹;丰富的唱腔使富宁土戏更加成熟;突出的壮族特征使富宁土戏和壮族山歌更加迷人;民歌的咏唱和土戏的传承使一代又一代的壮族人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住乡愁、留住乡音。

[1] 许六军.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5-9.

[2] 何朴清.云南壮剧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18.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音乐 舞蹈》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718.

(责任编辑 王光斌)

Functions of Funing Zhuang Nationality Local Songs in Funing Local Drama’s Music

HE Xinggui
(Culture Station in Xinhua County, Funing, Funing Yunnan 663400, China)

Zhuang nationality folk songs are inherited generations by generations, infl uence social progress in Zhuang living regions and Zhuang people’s traditional morals and nationality characters as well, permeate, nurture and affect Zhuang local drama, Funing local drama. A lot of literature shows that folk songs are the soil and root of Funing local drama, make the performance atmosphere active, richen drama’s singing accent, profi le nationality features greatly, and performance of drama is also the inheritance of local songs.

Zhuang nationality folk songs; local drama music; folk drama; Funing

J607

A

1674-9200(2016)04-0056-03

2016-03-08

何星贵,男,壮族,云南富宁人,富宁县新华镇文化站群众文化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研究。

猜你喜欢

富宁腔调戏班
江都市教育局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滇南桂西地区白苗族群音乐的传播方式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上海腔调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云南壮剧民间戏班的性质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
“名门范”夫妻的复古优雅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