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印度语言学中的现代意识

2016-03-17陈陈思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语音印度

陈陈思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古印度语言学中的现代意识

陈陈思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古印度语言学虽然产生于公元前,但却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其起始时间和发展水平远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究其原因,地理范围及民族特点形成多语言格局,多宗教形成不同的世界观,语言本体特征引发高度关注。古印度语言学不仅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也具有启发意义。

古印度语言学;现代意识;梵语;《吠陀》

古印度语言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毋庸置疑,它不仅研究成果丰硕,而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虽然直至18世纪末,西方人才开始全面研究梵语和古印度语言学,但其对西方语言学后来的发展功不可没。罗宾斯曾指出:“1 8世纪末,发生了一件在语言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人们开始全面认识古代印度的语言以及语言学成就,这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变化。”[1]116进入19世纪,西方研究古印度语言学的学者逐渐增多,一些语言学大家如葆朴、索绪尔等或多或少地研究过梵语或古印度语言学。但目前国内研究古印度语言学的学者较少,多数学者是在宏观梳理语言学史的过程中附带提及古印度语言学,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古印度语言学在古典时期就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必定有其特定的原因。寻找其特定的原因不仅对更加深入理解世界语言学史有巨大的启发作用,而且对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际上,学界对现代语言学的起始时间一直存有争议:一是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二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本文所说的现代语言学是指19世纪及以后与传统语文学明显对立的语言学,蕴含着浓厚的现代意识。现代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口语占优先地位,人们认为活的、正在使用的语言更接近语言的真实面貌;二是现代语言学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依赖或附属于其他任何学科;三是研究方法比较科学、系统,因而得出的观点或结论更加科学化。

一、古印度语言学中现代意识的体现

古印度语言学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语音分析、语法分析和普通语言学理论三个方面[2],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既不像古希腊、古罗马那样局限于词法研究,也不像古代中国那样局限于词义和文字研究。古印度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吠陀》中的梵语,切合宗教和文学的需要。从古印度语言学的三个主要成就出发,结合其研究方法较为科学、系统的特点,分析其现代意识的体现。

1.语音分析

古印度语言学的语音分析比较接近现代生理语音学,其中许多术语和观念都能直接在现代语音学中找到。罗宾斯指出:“熟悉语音理论和语言描写的现代读者,只要掌握了经过翻译的印度梵语语音学的术语,除了少数几处以外,就很容易读懂这些著作。”[1]137

古印度语言学已能准确地描写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主要把发音器官分为口腔内发音器官和口腔外发音器官。口腔内发音器官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不同程度的阻塞,即全部阻塞、擦音、半元音和无阻塞;口腔外发音器官的主要功能是区分浊音和清音、送气和不送气、鼻音和非鼻音。这些分析与现代语音学完全吻合。此外,古印度语言学的语音分析还发现了连缀音变,即连续话语中的音度特征和某些韵律特征。如清辅音与浊辅音相连时会产生音变现象,第一个词的词尾清辅音会因为第二个词的词首浊辅音的影响而浊化。

古印度语言学家的语音研究已形成一个系统,他们研究口腔内发音器官、口腔外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单个音素的发音情况、语流中的音变情况。系统的研究成果是古印度语言学现代意识的最好体现。

2.语法分析

古印度语言学的语法分析是其所取得的成就中最突出的。罗宾斯认为:“尽管古代印度的语音学研究在我们看来很有价值,但印度语言学在今天最闻名的成就,却在于他们的语法理论和他们对自己的语言梵语进行的语法分析。”[1]139波尼尼《八章书》是古印度语法研究的代表,是第一部梵文语法书,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一种具体语言的语法著作。

古印度语言学的语法分析主要是对构词规则的论述。梵语中的词分为词根和词缀两个部分,这与古希腊、古罗马的词法研究有极大的不同,后者把词作为最基本的语法单位,他们的研究更偏向于词类的划分。古印度语言学也有词类的分析,但不仅限于此,而是进一步把词分为词根和词缀,这对现代语言学的语法研究中的语素概念有直接的启发意义。古印度语言学对词法的研究更加细致:不仅分析词类而且分析词的构成,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交叉进行,形成完整的研究系统,是其现代意识的重要体现。

古印度语言学中的零位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语言学中。零位概念最早由波尼尼提出。一些语言规则可能会因为一些词的例外而破坏了规律性,但零位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这种规律性。如英语中的复数大多要加上后缀(s或es)来表示,但对于sheep这类词可解释为其复数后缀由零位形式承担,如此,就能维护复数加后缀这一普遍规律。古印度语言学中的零位概念至今仍保持着活力,其先进性及现代意识可见一斑。

3.普通语言学理论

古印度语言学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也很发达,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和中国。19世纪以前的欧洲虽然也探讨过关于普通语言学的问题,但大多依附哲学,主要涉及语言的起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等问题。而古代中国,除了春秋战国时期涉及一些普通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就几乎再也没有出现此类问题的讨论。

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一般认为是索绪尔首先提出来的,其实早在古印度就已有这两个概念了,只是名称与现在不同罢了。古印度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元素或成分都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际的事物,即个别的体现(dhvani);另一方面是没有表达出来的由每一个dhvani所体现的恒体(sphota)[1]136。Dhvani和sphota就相当于后来的语言和言语。关于词的声音和意义,古印度语言学中也有探讨。他们认为声音和意义的关系更多的是约定俗成的,大部分都找不到其中的理据性。像拟声词这类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的词毕竟是极少数。此外,古印度语言学还讨论语言能以有限的手段来作无限的应用这一特征,句子同其成分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及词与句子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等。

古印度语言学探讨的这些问题至今仍是普通语言学讨论的对象。可见,古印度语言学家的思维具有极大的前瞻性,他们不局限于对文本文字的研究,更放眼于理论的高度,试图探寻语言背后的真理。

二、古印度语言学现代意识的成因及影响

古印度语言学产生的确切年代虽不得而知,但最迟应是在公元前5世纪或公元前6世纪。罗宾斯认为,古印度早在公元前5 0 0年以前就已开始认真钻研语言学研究[1]134。吴大伟也认为,语言学在古印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3]。

1.地理范围及多民族特点形成多语言格局

古印度的地理范围涉及当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八国领土。古印度多以山地为主,各个区域比较分散而且相互隔绝。北部有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两条山脉,把印度与其他亚洲地区隔开;南部主要是德干高原,两侧分别为东西高止山,许多河流从西高止山发源流入孟加拉湾。这种多山多河流的地形使古印度分为若干个小区域,相互隔绝。各个区域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而且差异较大,客观上造成了古代印度语言的多样性。

古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即使是在统一时期也是小国林立,民族情况极其复杂。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就形成了哈拉巴文明,这一文明主要由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公元前1500年,操印欧语系语言的雅利安人离开南俄、中亚一带,向欧亚大陆迁徙。其中有一部分进入印度次大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即吠陀语;公元前3 2 6年,希腊人随亚历山大东征进入印度;公元前2世纪,生活在伊朗高原的萨卡人也迁徙到印度。其他民族和人种的不断迁入,使古印度民族情况更加复杂,直接导致多种语言或方言并存。

古印度地理范围及民族特点直接导致语言的多样性,这是古印度语言学起步较早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多宗教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印度是一个宗教繁多的国家,许多宗教都发源于印度,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同时,印度也接受诸多外来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古印度语言学产生及发展时期是在列国时代,婆罗门教一开始占主导地位,佛教和耆那教随后产生并逐步取代婆罗门教的地位。在全民信教的印度,宗教观念和宗教典籍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众所周知,《吠陀》是婆罗门教的经典文献,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经典和文学作品,世代口头相传,在印度一直被奉为权威,视作圣典。《吠陀》由梵文编写而成,传承势必要依靠梵语,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使用梵语而使用方言,这就使其传播过程受到各地俗语的影响。古印度人认为诵读《吠陀》语音必须纯正无误,如此,才能达到宗教宣传、教化人心的效果。现实情况与理想要求之间的矛盾直接推动了古印度的语音研究,人们认为只有把梵语的语音研究透彻,才能减少人们诵读时的错误,维护《吠陀》的神圣性。《吠陀》中最早的文献《梨俱吠陀》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已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读不懂它的意思,这就需要去研究《吠陀》中的梵文,使其通俗易懂地呈现。罗宾斯认为,古印度语言学产生的最初动力,就是必须把梵语文化已知的最古老阶段吠陀时期(约公元前1200—前1000年)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礼仪和宗教文献保存下去,使其不在历史上消失,或受到方言的污染[1]133。在《吠陀》之后,陆续出现许多研究梵语的著作,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波尼尼《八章书》,但也使人不易读懂,于是又出现了注释《八章书》的作品,如波颠阇利《大疏》。如果古印度不存在《吠陀》这样一部经典文献,那么古印度语言学或许就不会取得如此成就。由此可推断,古印度语言学发展的最初动力是出于实用目的,是为理解和解释宗教典籍服务的。为了“读对”,古印度人开始语音研究,为了“读懂”,他们开始语法研究。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必定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宗教观念和信仰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的语言研究,在思考语言问题时,许多宗教理念可能会给人们一些启发。如零位概念的提出可能受佛教中“空”的观念的影响。空并不意味着无,而是说事物都是息息相关的,缘起无自性。这种“空”的理念很可能给波尼尼带来了启发,语言中的某些成分很可能是存在的只是没有用物质形式表现出来。

3.语言本体特征引发高度关注

《吠陀》使用梵语,梵语的地位相对其他语言会更高,属语言本体。这种差异必然会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梵语与其他语言的差异。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最容易被观察到,或许正是这种差异推动着人们去精确地描述梵语的语音。另外,梵语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形态变化极其丰富。如一个名词有3个性、3个数、8个格,也就是72个词形(理论上如此,实际上不一定齐备);一个动词有多至270个词形者[4]。梵语的词形变化比现存的任何一种印欧语言都复杂,引发高度关注。中国古代由于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孤立语和分析语,因而语法研究一直较薄弱。可见,一种语言本体特征也会对其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三、古印度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影响

古印度语言学不仅自身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每当传播到其他地区,都会给当地的语言研究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进一步说明古印度语言学的科学性及其现代意识。

1.对欧洲语言研究的影响

早在公元前,古印度语言学就经波斯传到了古希腊,但当时古希腊的语言研究深受哲学影响,并没有对古印度语言学产生太多兴趣。直至18世纪,学者们发现梵语与欧洲语言的亲缘关系,古印度语言学才引起欧洲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重大影响。1786年威廉·琼斯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宣读题为《三周年演说》的论文,指出古印度的梵语同希腊语、拉丁语和其他欧洲语言有亲缘关系[5]。比较语法的创始人葆朴指出:“由于新的语言世界的发现——即指梵语,我们欧洲语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6]这一发现使欧洲语言学家逐渐把研究视角放到了各种语言的比较上,着力寻找它们在历史上的亲缘关系,确立语族及语系,使各种语言逐渐联系起来,慢慢建立起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体系。梵语的发现不仅促进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还使欧洲人逐渐了解了古印度语言学,对欧洲语言学随后的发展意义深远。欧洲语言学家大多研究过梵语,其中包括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索绪尔,其博士论文题为《论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古印度语言学的语音分析、语法分析和普通语言学理论都可在近现代欧洲语言学中找到痕迹,这也是欧洲语言学家学习并借鉴梵语研究的结果。

2.对中国语言研究的影响

古印度语言学对中国语言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何九盈指出:“佛教是西汉末年从印度、西域传进来的,佛典的翻译直接促使了汉人对梵文的研究,进而启发人们对汉语语音进行科学的分析。”[7]梵文是表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这种与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给汉语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唐宋的等韵学与梵语密切相关。当时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不能记录汉语的语音,受到梵语的启发,人们开始把汉语的语音分为字母和韵母,此后各种韵书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唐代的三十六字母由守温和尚提出,由此足见通过佛经传入中国的梵语的影响。反切法的产生也受到梵语的启发。在反切法之前,注音一般采用直音法,这种方法局限较大,而反切法极大地减小了这种局限性。这种注音法的产生因受到梵语的启发,才把一个字的读音分解成两部分。可见,中国古代音韵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梵语的启发,如果没有接触与汉语截然不同的梵语,中国音韵学绝不会像现在这样繁荣发展。

3.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语言研究的影响

古印度语言学主要针对梵语进行研究,这给印度其他非梵语地区的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典范。印度中部和南部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泰米尔语,对于该语言研究主要是在梵语研究的启发下进行的,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就产生了关于泰米尔语的最早的语法书之一《陀尔伽匹亚姆》。阿拉伯的语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古印度语言学的影响。从公元11世纪起,印度语言学尤其是印度的语法思想极大地影响了阿拉伯的语言研究。

古印度语言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今天仍在现代语言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现代语言学研究不按部就班,不囿于成见,不忽视一种语言的任何细小特点,不断开拓思路寻找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语言学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影响深远。

[1]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M].许德宝,胡明亮,冯建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 12.

[2]莫旭强,张良春.古印度语言学对现代欧美语言学的影响[J].外国语文,1983(3):31-35.

[3]吴大伟.古印度、古希腊与中国古代语言学比较[J].古汉语研究,2000(2):19.

[4]BUCKNELL R S.Sanskrit Manual:A Quick-reference Guide to the Phonology and Grammar of Classical Sanskrit[M].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1994:114-115.

[5]JONES W.The Third Anniversary Discourse:on the Hindus[EB/OL].(2004-04-11)[2016-06-20]. http://www.eliohs.unifi.it/testi/700/jones/Jones_Discourse_3.html.

[6]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78.

[7]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86.

[责任编辑:叶建军]

Modern Consciousness Implied in Ancient Indian Linguistics

CHEN Si
(School of Literature, So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lthough ancient Indian linguistics was born before Christ, it displayed striking modern consciousness. It started much earlier and developed to a much higher level than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is is a result of some factors: geographical scope and national features led to multi-language status; various religions contributed to different world outlooks; language features drew remarkable attention. Ancient Indian linguistics not only has vast influence on language research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but also enlighten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nguistics.

Ancient Indian linguistics; Modern consciousness; Sanskrit; Vedas

H711

A

1671-4326(2016)04-0073-04

10.13669/j.cnki.33-1276/z.2016.089

2016-07-07

陈陈思(1993—),女,浙江温州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语音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