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研究

2016-03-17陶剑飞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壮族培育价值观

陶剑飞,沈 林,梁 军

(1.2.3.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壮族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研究

陶剑飞1,沈 林2,梁 军3

(1.2.3.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习俗性、系统的整体性、生动的具象性以及开放的兼容性等突出特征,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作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壮族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追求、体现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传统理念、可找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化规约。在广大壮族地区培育与核心价值观,要充分认识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孕育着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精神基因,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凝结着壮族人民的情感纽带,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雨露阳光”。

壮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壮族传统文化是广大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壮族地区发展的航向航标和壮族建设发展的宝贵财富。究其根本,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培育不能脱离特定区域和群体的文化氛围[1]。因此,在广大壮族地区培育核心价值观就必然要将其与壮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汲取其精髓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壮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丰富的习俗性

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壮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众多风俗习惯,其中“三月三”等传统节日是壮族丰富习俗的集中表达。如广西德保地区的壮族人民在春节期间会举行“开光”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壮族的牛魂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牛栏要修整一新,人们要唱山歌,欢庆牛的生日。传统节日是传播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节日习俗包涵着壮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这些习俗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是壮族数以千年形成和延续的价值观的具象化、个性化表达。

(二)系统的整体性

价值观是特定文化系统的本原,从系统的视角来看,价值观贯穿于壮族文化系统的各个层次之中,包括文化实物、群体心理等等,从而体现出典型的整体性特征。所谓壮族传统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就是指壮族传统文化的语言、习俗、饮食、服饰、歌舞等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对壮族人民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虽然因为地域、群体的不同作用而产生不同的表征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而规约到壮文化之中。概言之,价值观在壮族文化的实物、心物和心理的各个不同层次之中得以贯穿及体现,进而形成壮族特有的整体性文化。

(三)生动的具象性

所谓具象,是指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以阐明某些特定的原理、意蕴、情感和概念等,它是具体事物与欲反映的抽象意义之间的有效连接。具象性是壮族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在壮族远古的创世神话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实践中都有具体体现。比如,在壮族文化中,分别用“牛”“狐狸”来比喻勤恳踏实和狡黠奸猾。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获得启发,把自己的认识延引到大自然中,对自然现象进行不断地人化,使自然的物具有按人的意志和特定模式而反映的意喻。这种把人的思想与物进行等同,以之作为人们意志的体现和沟通情感的渠道,最终在系列的传统文化中展现出比较生动的具象性。

(四)开放的兼容性

从总体上看,壮族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和保守的系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民族融合中,壮族传统文化与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也汲取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以不断发展自身,进而体现出一种开放的、兼容并包的文化特性。以壮族语言为例,“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全国文明单位”“东盟高峰论坛”等等名词在壮语中无需翻译,全都是“借汉”,也就是直接说汉语。其实,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如撰写春联、刻制墓碑、编修家谱等也大都使用汉字。即使在壮族人与壮族人之间,来往信函、签署合约、出示通告等,也大都通用汉字。壮族人把这个现象叫做“讲壮写汉”。这同时也体现出壮族作为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与汉族交融而呈现出的汉化特征,亦即开放的兼容性。

二、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一)作为价值目标,壮族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一种对未来之国家的远大憧憬,不仅是国家的价值追求,更是民众美好愿望的集中表达[2]。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中,就包含有诸如此类的愿景,在神话典故、坊间传说、民族歌舞中都有明显的描述。例如,壮剧《马骨胡之梦》就糅合了壮族矮马文化、壮族山歌文化、壮族末伦文化、壮剧文化的精髓,歌颂了壮族人民勤劳乐观、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愿望,这些与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不谋而合”的。

(二)作为价值取向,壮族传统文化里体现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传统理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懈追求,在壮族传统文化之中亦包含丰富的规约及习惯法。这些习惯法和规约中也蕴含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例如,壮族村落流行的都老制是壮族先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后,祖祖辈辈奉行的一种村民自我管理制度。村落的乡规民约、习惯法,大多由这些都老或寨老等人采取相对民主的形式制定,同时由他们监督执行,族内成员必须遵守。都老制是壮族人民治理社会、追求相对公平的一种制度,可见,壮族对社会秩序的追求与核心价值观关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三)作为价值准则,壮族传统文化里可找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化规约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在壮族的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中,爱国护家、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热情好客、朴素实干等是人们的文化规约和价值准则。例如,春节期间壮族人民为了庆贺新年会跳起欢快的舂堂舞。舞者们在舞蹈中各执扁担,围绕木槽,边打边唱。其雄健而活泼的舞步、热烈而欢快的场面,无不体现出壮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秉性和奔放豪迈的性格特征。这些都能体现出壮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种价值准则与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是一致的。

三、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一)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对广大壮族地区而言,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上述之条件,直接影响壮族人民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正是借助于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壮族的历史才得以延续千年,物质及精神文明才能够如此完整地保存。从这个角度而言,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只是一种陈列和摆设,而是鲜活地存在于壮族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它是壮族人民的“根本”和“灵魂”,也是壮族人民的固有及特有基因。因此,对于广大壮族人民而言,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丢,丢了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和基因根源。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及影响力。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也是客观的。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建构起的是数以千万的壮族人民安身立命之精神家园,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从而使之充分正向作用于壮族地区与壮族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

(二)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精神基因,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并非是突然产生的,也绝不是某个人“拍脑袋”的决定,它是结合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与包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核心表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面前转危为安、变乱为治,就得益于虽经烽火洗礼但依旧挺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若摒弃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优良价值取向于不顾,就会割裂民族的文化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壮族地区和壮族人民中的培育与践行就会如无土之木、无基之塔,从而失去其应有的凝神聚力之功能。纵观人类的历史发展,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然要根植于本国的文化土壤,在一个特定地区亦然,只有与其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才能形成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3]。源远流长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形成并延生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传统美德及价值理念,这些美德和理念,体现着广大壮族人民的精神基因,在经过一定的转化阐释和创新发展之后完全可以转化成一种“肥沃养料”,促使核心价值观之树在壮族人民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三)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壮族人民的情感纽带,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雨露阳光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建构和精神价值呈现出逾越千年而不衰的持久魅力,它是壮族人民数以千年的文明智慧最基本的元素和最珍贵的结晶,凝结着广大壮族人民最深层次的内在情感,使得壮族人民无论历经何种磨难其精神世界都不曾被摧毁。众所周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立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获得自身的持续发展空间以及广大民众心理的认同[4]。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及传统美德构成了壮族地区价值观的精神源脉,是壮族人民精神文化信仰的现代体现,理所应当地可以产生一种价值支撑和道义支持的独特作用,成为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壮族地区深化、内化的“雨露阳光”。简言之,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壮族人民的精神标识,是壮族人民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壮族地区的社会实际和文化基础,才能不断汲取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得到更广大壮族人民内心认同,进而成为价值自觉和行为自主,最终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表达。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习俗性、系统的整体性、生动的具象性以及开放的兼容性等突出特征,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作为价值目标,壮族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追求;作为价值取向,壮族传统文化里体现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传统理念;作为价值准则,壮族传统文化里可找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化规约。在壮族地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认识到壮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孕育着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精神基因,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凝结着壮族人民的情感纽带,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雨露阳光”。只有立足于地区的实际、结合当地人民的心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壮族地区的培育才更可能显现实效。

[1]段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28-33.

[2]易刚.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7):116-121.

[3]齐卫平,徐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滋养与现代性生长[J].社会科学战线,2015(6):16-22.

[4]万光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向度[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5):1-5.

(责任编辑:高 坚)

Effec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ao Jianfei1, Shen Lin2, Liang Jun3

(1.2.3.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0, China)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maintains the natures of plentiful habitude, systematical integration, vivid image and open compatibility, containing the qualitie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Being the goal, orientation and criterion of valu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contains the ideal pursuit of“prosperity, democracy, civility, harmony”, represents the traditional idea of“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the rule of law”, and shows the cultural norm of “patri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friendship”.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vast area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important rol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It is the spiritual homeland of Zhuang people and the source of to develop core values. It contains the spiritual gene Zhuang people and the soil to cultivate core values. It is the affectional tie to connect Zhuang people with each other and it is the water and sunshine to develop core values.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Socialist core values; Role

2016-07-11

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BKS007)阶段性研究成果;桂林理工大学2014年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GUT14FA02)研究成果

K281.8

A

1673-8535(2016)05-0071-04

陶剑飞(1978-),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沈林(1988-),男,湖南道县人,江西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桂林理工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播。

梁军(1969-),男,广东高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壮族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