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舞台表演微格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

2016-03-17彭黄

歌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微格舞台音乐

●彭黄

论舞台表演微格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

●彭黄

舞台表演课程中微格教学模式的运用,既丰富了微格教学中技能型的教学理论,又促进了微格教学的音乐实践训练与现代基础音乐教育理论的紧密结合。通过运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对舞台表演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从而提高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使舞台表演课程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中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教学活动。

舞台表演;微格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舞台表演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分阶段逐步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技巧,进而掌握多种舞台表演风格的教学方法。对于高师音乐教育而言,师范类音乐院校是培养基层音乐教师的摇篮,是向基础音乐教育输送师资力量的动力源,所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活跃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在高师“双师型人才”培养新一轮教学改革大潮中,为了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台表演课程是探索音乐教育转型发展的一项教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舞台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一、舞台表演微格教学模式探讨与总结

舞台表演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选择非常重要。通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和实训,把舞台表演课程中比较有代表性且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分析与实践展示,用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对其进行总结、提炼,将微格教学在舞台表演实践中的运用提升到理论高度。笔者在舞台表演教学实践中将舞台表演微格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集体教学模式

集体教学模式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舞台表演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也离不开集体教学。集体教学有助于教师管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能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在舞台表演课教学中,集体教学模式起着指导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而具体的舞台技术实践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来实现,在舞台表演课程理论学习部分和舞台技术与技巧分析主要通过集体教学模式来实现。

(二)个别教学模式

个别教学模式是提高舞台表演技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整个音乐技能课不可缺少的教学模式,舞台表演技术、技巧的展示和细节需要通过其实现。个别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其个性,也便于教师通过个别教学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舞台表演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舞台技术辅导和训练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

舞台表演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仍起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应当是启发式的教学,循循善诱。教师如何全面、有步骤、有搭配地引导好学生的舞台技术技巧学习,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启发和建议下合理地安排每一阶段的练习,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必须要创新,而且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启发。

(四)互动、合作模式

互动、合作模式在舞台表演教学活动中最受学生的青睐,这也是笔者在舞台表演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多的教学模式。通过之前的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后,学生有了一定舞台表演的知识,更有舞台实践的欲望,大多数学生愿意把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现出来。一般来说,有少数学生比较内向,对于表演表现出比较害羞的心理,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尤其是同学间的互动和合作,能有效地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五)讨论、评价模式

讨论、评价模式是每堂舞台表演课都要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对以上几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具体舞台表演实践过程中一些技术、技巧进行讨论与评价。通过讨论、评价,使舞台表演课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达到提升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的目的。

二、舞台表演教学实践运用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舞台表演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的成效与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往往与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舞台表演能力成正比。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作为授课基础,才能比较清晰地了解和掌握舞台表演艺术的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达到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之目的。在舞台表演课堂训练中,我们应该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且教学内容应丰富多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和训练,才有利于舞台表演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乐感与肢体训练

在舞台表演课实际训练的过程中,乐感与肢体训练十分重要。乐感是每个学生对音乐理解的一种感受,如果对音乐理解到位,他所表演的内容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正确理解音乐和合理地表现音乐内容,能让学生释放自己、解放天性,在优美的音乐中忘掉心理紧张和胆怯,渐渐融入和沉浸到音乐中去。乐感与肢体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训练过程,教师应用恰当的语言或者动作,提醒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中去。如以交响乐《走西口》作为背景音乐来引导同学们做动作,跟随音乐进行动作的模仿及情感的熏陶,让同学们自己尝试为音乐配上舞蹈动作,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音乐的角度去理解一对恋人的生离死别与出外谋生的艰辛,对命运的挑战,对新生活的开拓,等等。因此,教师应根据所选择的音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演引导,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进行与之相贴切的表演,从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融入音乐,诠释音乐。

(二)语言训练

奥尔夫指出:“音乐节奏的两大根源就是语言和动作,从而他应用语言作为重要手段去进行音乐教学。”舞台表演课的教学离不开语言与动作两方面的训练,也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舞台表演课程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语言的训练和动作的训练都离不开音乐,某种意义上讲,语言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都与音乐的高低起伏相似或相近。在舞台表演课的训练中,通过音乐与语言的紧密结合,采用一些经典诗词、绕口令等相关训练内容,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收声归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气质训练与舞台应变能力训练

每个人的舞台气质不是完全能模仿的,这种气质是融合了多种舞台能力的综合体现。舞台上表演者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会影响到演出的效果,也直接影响观众的欣赏角度和欣赏注意力。在训练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气质训练方法,表情训练,舞台亲和力训练,眼神交流训练,等等,对不符合训练要求的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让学生们相互学习优点,改变其不足之处,进入理想的表演状态,在表演中找到自信。

应变能力训练可以说是舞台表演课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舞台表演课的应变能力训练包括手脚协调能力、集体配合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观察模仿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我们学习与训练后必须掌握的舞台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可采用即兴动作表演、即兴创编、学生间相互合作、游戏活动等进行对应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善于观察,抓住重点进行逻辑记忆,用最贴切的语言叙述整个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训练舞台应变能力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气质训练还是舞台应变能力训练,都要根据我们的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训练,不能一味模仿或按部就班。

三、微格教学在舞台表演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舞台表演课的整个教学中,合理运用微格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所收集的录音、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对录音、录像以及舞台表演个案进行总结与研究。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舞台表演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进程中的需求,通过舞台表演案例,不断总结,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提升表演实践,制订相应的学术目标。

在舞台表演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首先可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积极、探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率。其次可以创新舞台表演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在舞台表演课教学中取得较好成效。因此,在舞台表演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进行舞台表演实践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反复对现场观摩与实况录像进行分析、评价、总结,进行自我反思,然后进行理性总结、理论深化,最后将理论运用到舞台表演教学实践中去,以检验教学成效和拓展舞台表演综合能力。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冯超然.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台表演》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彭黄,女,玉溪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台表演课程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E15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微格舞台音乐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圣诞音乐路
音乐
“三位一体”微格教学辅助说课的模式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微格教学法在《军事医学地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吧啦吧啦小舞台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