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2016-03-17任立娟

当代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髋部优良率髋关节

任立娟

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任立娟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综合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37)。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29)。结论 对于老年管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院内院外的连续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老年髋部骨折;连续护理模式;综合干预效果

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其高发于老年人群体。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的方式是外科手术。临床实践表明,外科手术方式对于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及肢体功能恢复问题均是临床一直以来的难点问题。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护理干预就成为了临床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1]。本研究对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在其术后实施了连续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综合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5~83岁,平均(69.5±7.2)岁;致伤原因:24例由于滑跌致伤,26例由于交通事故致伤;50例患者中,29例为新鲜的股骨颈骨骨折,13例为陈旧股骨颈骨骨折,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66~82岁,平均(71.2±6.8)岁;致伤原因:22例由于滑跌致伤,28例由于交通事故致伤;50例患者中,26例为新鲜的股骨颈骨骨折,15例为陈旧股骨颈骨骨折,9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致伤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2]:(1)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X线片检查得以确诊;患者均不存在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未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性损伤或衰竭等疾病。(2)病例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血液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难以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连续护理模式干预措施实施如下: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要向患者介绍髋部骨折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并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法。在患者术后早期,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主要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在后期主要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等张收缩练习,主要练习内容为仰卧直腿抬高、髋外展。指导患者在术后积极进行仰卧屈膝屈髋运动进行关节锻炼,特别是要积极的进行除患肢之外的各个关节的而运动。积极进行提拉站立、站立位平衡、步行训练、单拐训练等负重训练。积极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日常起居训练等生理自理能力的锻炼等[3]。在患者出院后的1周时间之内,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家访,家访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观察,并且对患者居住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患者康复的隐患及不良因素,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给出修正的建议[4]。在患者的整个治疗期间,均贯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实施康复锻炼的重要临床意义及目的,而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还需通过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的形式,给予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并且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锻炼情况。对于不能够很好地自觉进行康复按锻炼的患者,护理人员可给予上门指导,当面指导患者进行积极康复锻炼,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出院后持续进行康复锻炼的意义。对于康复锻炼信心不足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从而促使患者提高护理配合度,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地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首先要做到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求,及时掌握、了解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并且找出问题给予积极的协调解决,帮助患者调节心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临床治疗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一旦患者取得进步,护理人员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增强患者的康复锻炼信心。对于合并有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不仅要在其住院期间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在其出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增加对这类患者的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次数,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解决患者在出院康复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5]观察并记录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畸形愈合、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

疗效评价标准:手术后,使用Harri评分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按,总分为100分,功能部分共计47分,疼痛情况共计44分,关节活动和畸形分别为5分和4分,优秀为得分≥90分,良好为得分处于80~89分之间,可为得分处于70~79分之间,差为得分≤69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9例,良17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2例,良15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37)。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畸形愈合1例,褥疮1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愈合3例,褥疮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肌肉萎缩1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29)。

3 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来说,不仅仅要重视其院内护理干预,其出院后的护理干预也至关重要[6]。本研究中,观察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了连续护理干预,护理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连续护理以术后功能锻炼为主,同时给予了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克服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效地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7],对于预防患者发生关节粘连僵直、肌肉萎缩,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作用[8]。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管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院内院外的连续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1] 黄明珍.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361-362.

[2] 邢曙,唐三元,王玉鸾.骨科康复团队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5):1355-1356.

[3] 谢艳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38-39.

[4] 胡幼君,谭颖微.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11-114.

[5] 张璐.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0):75-76.

[6] 周翠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S1): 288-289.

[7] 蔡真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73-74.

[8] 郭向丽,张海青,刘彩霞,等.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康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3,11(4):971-9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6.083

辽宁 112700 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 (任立娟)

猜你喜欢

髋部优良率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关于对国内企业拟投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分析和研究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