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到
2016-03-17◎魏姗
◎魏 姗
又是一年冬至到
◎魏 姗
又是一年冬至到,一盘盘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装点着我们这个传统的节日。
可是对于我们家来说,三年前冬至的一场变故,使以往暖意融融的家里,再也没有了幸福洋溢。每年冬至,也没有了吃饺子的渴望。香气四溢的饺子,对家人来说更难以下咽。
三年前的冬至,父亲吃完母亲包的三鲜馅饺子出门,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年,我在外地工作。那年冬至,是个星期五。中午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我下午就回家了。我听见父亲在边上大声说:“把电话给我,让我跟女儿说说话。”“拉拉(小名),快回家吧。”父亲接过电话说。听到父亲的话我笑着说:“爸,想让我给你带好吃的吧?”“这孩子,快回来吧,什么都不用带。今天冬至,你妈包了你爱吃的饺子,给你留着呢!”父亲说完就把电话给母亲了。没想到,这几句话竟成了永别。
父亲是建国那年出生的,是个善良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受过不少苦,挨过饿,受过冻,为了我们姊妹两个和这个家,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耗尽了心力。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乡盖的还都是红砖瓦房,需要一种材料——“苇箔”——一种用芦苇编制而成的建筑材料,也是当时我家冬天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芦苇长在黄河岸边,要到数九寒天才能去割。因为这个时候,芦苇的叶子大多数都掉了,而它的茎结实又耐用。每年到黄河水结冰的时候,父亲都会和母亲一起去割芦苇。冰结得厚一点还好,脚不会沾水;可是冰薄的时候,父亲就受罪了。他舍不得买防水的器具,而好一些的芦苇往往都长在水坑里,为了得到它们,父亲就穿着烂布鞋下水,水面上的薄冰一踩就破了,水有时都到了他的膝盖上面。刺骨的冰水将他的鞋和半截裤子一下就浸透了,他就这样,脱掉了碍事的棉袄,使出浑身力气挥动镰刀,将一把把芦苇“降服”,然后和母亲一起把它们扛出河滩,装上架子车拉回家。有时候为了多割一些芦苇,父亲和母亲时常“战斗”到晚上一两点,回到家里,棉袄已经湿透了,烂布鞋和下半截裤腿都冻住了——芦苇运回家后,经过编织就成了“苇箔”。每逢集市,父亲都会拉上它们去卖。卖完回家,总是不忘给我们姊妹两个带好吃的回来。剩下的钱他都会积攒起来,留着过年给我们买新衣服,置办年货。
在父亲的努力下,家里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我们姊妹两个都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可是受累一辈子的父亲,身体却是每况愈下,腰弯了,关节疼、腿疼、胃病、心脏病——这些年轻时就积攒下来的病根,经常折磨着他。在去外地工作前,我总是隔三差五地去看望父亲,给他洗洗脚,陪他说说话。可是,随着在外地工作的繁忙和压力的增大,再加上每个星期回家还有孩子和家里的一堆事情,渐渐地看望父亲的时间间隔变成了一个星期—半个月—一个月,有时候就是抽空去了,也只是给他带点爱吃的点心和水果,问问他身体怎么样。他总说:“没事,好好的!”于是,我也就是稍坐一会儿就走了,可他从来没有埋怨过,每次总是说我瘦了,要我多注意身体。本想在外地工作结束后,回来再好好孝敬他,好好带他去看看病,可是,灾祸发生了,一切都晚了。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中包含着几多无奈、心酸和悔恨。
过去的三年,我曾不止一次地提起笔,想写写父亲,想给他说说心里话,可是每每提笔都泣不成声,无法进行。三年了,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的愧疚,没有一天停止过。我曾无数次埋怨自己:要是我不去外地工作,不离父亲那么远,他或许还会好好地活着;要是我经常地去陪陪父亲,不那么自私,或许现在心里也不会这么自责。
又是一年冬至到,怀着一颗歉疚、悔恨的心,我依旧给父亲带去了他最喜欢吃的三鲜馅饺子和水果、点心。可是,我心里非常明白,他已经吃不到了,我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一点心安而已。
亲爱的父亲,女儿不孝,在您最需要女儿的时候,女儿却不在您的身边。如果您泉下有知,请原谅您最疼爱的女儿;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您的女儿,好好孝敬您,不再让您失望,不再让您等待,不再让您伤心!您走后,我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我知道,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放心吧,父亲,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孝敬母亲,让她安度晚年!
愿父亲在九泉之下安息!(作者单位:陕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