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最先一公里” 贯通“最后一公里”
——甘肃省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实践探索

2016-03-17赵记军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农膜残膜资源化

赵记军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兰州 730000)

解决“最先一公里” 贯通“最后一公里”
——甘肃省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实践探索

赵记军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兰州 730000)

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甘肃省是地膜消费大省,废旧地膜造成的环境“视觉污染”也曾一度困扰甘肃。文章基于实践探索,通过制定地膜生产地方标准率先解决地膜源头防控“最先一公里”、构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着力贯通地膜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创新推进了该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切实有效改善和保护了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有力保障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永续发展,并为西北旱作农业区乃至全国重点用膜地区都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废旧地膜 回收利用 农业生态 甘肃省 西北旱作区

甘肃自然条件严酷,水资源极为短缺,属全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地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因其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作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试点推广、90年代全面普及、近10年来稳定发展3个阶段,地膜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地膜使用量连年增加,广为农民群众所接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创新研发推广,破解了水资源短缺对甘肃农业的制约瓶颈,不仅提高了自然降水的高效利用,而且解决了冷凉地区积温不足的劣势,促进了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了玉米、马铃薯、蔬菜等高产高效作物的种植范围,对甘肃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增长和实现粮食丰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据测算,通过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平均每667 m2产量由320 kg增加到450 kg,增产40%;小麦平均每667 m2产量由245 kg增加到320 kg左右,增产30%;马铃薯平均每667 m2产量增加30%。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装满了米袋子、丰富了菜篮子”,走地膜覆盖这条路子是甘肃农业实现稳产高产的必由之路。但是,同世界各国和国内其他地区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一样,经过长年的地膜应用,伴随产生的废旧地膜对农村生活环境带来的“视觉污染”已逐渐凸显,对农业生产环境构成的“潜在威胁”也不容忽视,成为较为突出的农村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甘肃对废旧地膜残留防控问题认识早、动手快、抓得实、谋得远。

“十二五”以来,甘肃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谋划新思路,逐步探索出了“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社会共同参与”这一解决废旧地膜残留的工作机制[1~2],特别是结合生产实际,紧扣关键环节,大力探索实践,率先解决了地膜源头防控“最先一公里”和着力贯通了地膜回收利用“最后一公里”这2个关键“一公里”问题,创新推进了全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切实有效改善和保护了农村农业生态环境。

1 率先解决“最先一公里”

实践表明,超薄地膜的长期大量使用是造成地膜残留的根本原因。20世纪7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最初使用的是按照日本标准(最低厚度0.015 mm)生产的农用地膜,由于厚度大、强度高、不易破碎,使用后可以大片揭取回收,基本上不存在残留地膜污染问题。1992年,我国制定发布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生产标准(GB13735-92),一直沿用至今。其规定的农用地膜厚度最低标准为0.008 mm,且允许极限偏差上下浮动0.003 mm,平均偏差≤15%。由于地膜按重量销售,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许多地膜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为迎合农民降低投入成本的需求,导致超薄地膜长期以来占有农资市场。地膜越薄,越容易破碎,人工捡拾清理或机械回收难度越大,农田残留率越高。2008年,甘肃全省设立的12个有代表性的地膜残留污染监测点实地监测结果显示:所有监测地块均有不同程度的残膜污染,残留量平均每667 m2介于5.23~14.67 kg。2012年,实地监测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每667 m2平均地膜残留量总体上变化不大,但局部地区残留污染有加重趋势,最高残留量已达17.55 kg。

要解决废旧地膜残留,提高地膜使用后的可回收性,就必须从生产环节提高地膜质量标准,从源头上进行防控,这是“最先一公里”的问题。针对国标地膜物理指标低,耐候期短,使用后自然老化严重,难以回收的实际,通过联合农膜生产企业对农膜设备、挤出模具、工艺配方进行改进,经过不断试验和工艺配方筛选,采用科学先进合理的工艺参数以及多年娴熟的操作技艺,成功研制出高标准可回收地膜,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布了甘肃省地方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DB62/2443-2014)[3],并于2014年正式开始实施。该地方标准地膜产品采用了适合干旱高寒地带薄型地膜延长寿命的高性能紫外线吸收剂、长效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等制成的耐老化母料,地膜产品部分性能优于国家标准(GB13735-92)甚至日本标准(表1)。同时,通过对农膜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加装静电消除装置,在不增加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消除农膜表面静电,减轻覆膜后对泥沙灰尘的表面吸附强度,不仅易于机械回收,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使回收后的残膜能够清洗干净,大幅度提高了回收再生料的质量品质,拓宽了再利用渠道,提升了下游深加工产品质量要求。

表1 不同标准地膜比较

图1 甘肃省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体系

2 着力贯通“最后一公里”

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体系涉及地膜使用、捡拾回收与资源化利用3个重要环节。地膜的厚度、拉伸强度及抗老化性等相关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地膜的可回收性;只有使农民、回收商贩、回收企业觉得有利可图,调动其捡拾回收残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保证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原料供应;建立起加工企业和方便交售的回收网点,捡拾回收的农田残膜才能成为有价商品,作为再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以上3个环节相互支撑、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因此,地膜加工企业是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主体,只有培育加工企业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拉动废旧地膜回收和加工2个环节的工作开展,从末端上进行治理,从而解决废旧地膜的利用去向,这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促进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体系构建,甘肃于2010年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省级财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2011~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9 000万元,采用“财政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扶持建设了一批工艺较为先进、一定规模经营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加工企业和回收网点。

此外,基于甘肃的政策经验,推动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清洁生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的立项,2012~2015年共批复甘肃44个县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近2.34亿元,对一批有基础的回收加工企业进行了改扩建,改进了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提升了回收和加工能力,延长了企业产品产业链。在国家以及省里相关政策、资金的激励引导下,目前,甘肃全省14个市州都建立了涵盖地膜捡拾、回收、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1~2]。依托这些网络体系,形成了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的2种主要方式:(1)将回收的废旧农膜进行粉碎、清洗后,通过热融、挤出生产再生塑料颗粒,利用再生颗粒进行深加工,生产PE管材、塑料容器(如化粪池)、滴灌带等;(2)将回收的废旧农膜直接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矿渣加工生产下水井圈、井盖、城市绿化用树篦子等再生产品(图1)。2015年,基于实践探索,甘肃制定发布了地方标准《废旧地膜回收技术规范》(DB62/T2622-2015),对废旧地膜回收技术提供了规范支撑[4]。

3 结语

甘肃省农情决定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是农业生产中长期应用的一项农业技术,伴随产生的废旧地膜势必也将成为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为此,必须统筹推进地膜推广应用与残膜回收利用,一方面,要看到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甘肃粮食生产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加以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废旧地膜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趋利避害,综合施策进行回收并资源化利用。鉴于地膜覆盖在甘肃尤其是旱作农业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在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尚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前提下,目前治理农田残留地膜污染还只能走提高地膜质量、强化回收利用的路子。甘肃在国家地膜标准仍在沿用的情况下,结合当地实际,率先制定发布了甘肃省地膜生产地方标准,解决了地膜源头防控这个“最先一公里”问题,为提高废旧地膜可回收性创造了基础性条件;同时,以循环农业为理念,扶持建立了完善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体系,着力贯通了地膜回收利用这个“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推进废旧地膜资源化再生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据甘肃20个农田残膜国控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0~20 cm耕层土壤中每667 m2地膜残留量介于0~10.12 kg,与2012年数据相比较已明显降低,同时,废旧地膜“视觉污染”也得到显著改善,凸显出了治理废旧地膜残留的工作成效。甘肃通过在废旧地膜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这一头一尾2个关键“一公里”的实践探索,创新推进了废旧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切实保障了以地膜覆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永续发展,也为西北旱作农业区乃至全国重点用膜地区防控废旧地膜残留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1]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强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20):4~5

[2] 达存莹.甘肃旱作农业中“白色污染”问题及对策措施.中国农业信息,2016,(8):132~133

[3] DB62/2443~2014,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4] 窦芙萍,杨树铭,周英,等.《废旧地膜回收技术规范》解读.甘肃科技,2016,32(10):79~80

猜你喜欢

农膜残膜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