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男女生学习差异分析
2016-03-17阮仕武
阮仕武
在传统家庭和学校,男生和女生是共同平等的学习群体,但人们总是说:“女孩听话,男孩不听话。”这是因为男女学生在中小学,他们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家长、社会对女生的评价往往好于男生。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在哪里?为何出现差异?在教学中应采取什么策略?
差异客观存在
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按心理学来讲,是社会成熟早和晚的差异,即女生社会成熟早,而男生社会成熟晚所致,他们学习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 第一,男生和女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上有差异,一般女生学习较男生主动。第二,男生和女生在听课效果上存在差异,女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总是高于男生。第三,男生和女生在完成作业上也有差异。第四,男生和女生的课堂纪律有明显的差异,女生的课堂纪律较好,而男生纪律较差。
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 学习动机上的差异体现在女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她们往往用心学习,刻苦钻研。目的是要学到知识,以求成才,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将来的社会地位。其次,体现在女生的紧迫感较强。她们迫于掌握文化知识,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男生的学习目的性不较明确、紧迫感较差,一些男生往往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是老师交给的任务来对待。
学习效果方面的差异 男女生存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导致了学习效果上的差异。女生在朗读、朗诵、歌唱中有较明显的优势;女生书写整洁、卷面整齐、作业质量高。如我校一至六年级的一次朗诵比赛中,十三名参赛同学中,有十二名是女同学,只有一名男同学,结果九名获奖的全是女同学,女同学占绝对优势。
差异形成的原因
男生和女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心理的、有生理的、有环境的和教育模式等。
生理成熟差异所致 男生和女生的生理成熟是有差异的,特别是以性成熟为主要标志的生理成熟,女生明显早于男生。现代研究表明:女孩性成熟的年龄在12至18岁左右,男孩性成熟在14至19岁左右,也就是女性的性成熟比男性提前1至2年的时间。男生和女生存在生理成熟的差异,客观上形成了其社会成熟的差异。人们常说,女孩发育早,懂事早就是其中的道理。从儿童时代到青春期,男孩总是更具竞争性、侵犯性和支配性;女孩则更喜欢交往,并注重发展亲密的友谊。从社会意识形成的那一刻起,女孩更趋向于听从成人的命令,男孩则常用身体的、情绪的及理智的方式来表示对抗,因此也经常出现行为问题。
男生迟到的“醒悟”并非偶然。因为男女大脑发育速度的差异,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都比女孩发育得更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生的劣势。
教育模式所致 受我国目前文化背景的影响,男生和女生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家庭教育模式的巨大差异。我们的教育特别关注细节,追求踏踏实实、认真听课、死记硬背的努力。男生从小更贪玩好动,他们更难专注眼下刻板的学习。而女生的细致、认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学校的要求。
根据调查,男生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参与体验、操作电脑等学习方式,而女生则更喜欢阅读、语言沟通等学习方式。然而,据孙云晓观察,那些被男生偏爱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被严重忽视和排斥”了。
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相比,教育专家康健认为:“目前的教育不利于孩子创新思维发展。它助长了学生品格中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做重复工作的特质。这样,不仅扼杀男生的天性,可能也伤害了那些不擅长记忆、不够细致的女生。”
教育策略
男生和女生心理上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已形成,现代社会也仍然存在,家庭、学校、社会如果不重视,不采取相应的措施、策略,会影响青少年的培养,甚至会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
转变教育方式 家长和教师在与男生交流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利用形象化的语言、有趣的事例、表扬与批评等方法,培养男生的注意稳定性,注意激发其做事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有意注意,以此克服男生注意容易分散的现象。特别要重视他们在问题解决中不仅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且要注意细节,在一些微不可及的地方赞扬他们。而对于女生,她们很早就会读写,在中小学时期很少出现阅读问题,有a良好的言语推理能力,所以应侧重训练她们逻辑思维,加强动手实验、参与体验、操作等能力的训练。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从幼儿期开始,给予男孩更多的劳动、吃苦、节俭、战胜困难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流于口头。比如:让男孩在家干家务、打扫卫生、下厨房做饭、在田地里劳动、在工厂里做工等,使男孩从劳动中、从艰苦体验中得到教育,得到锻炼。
中小学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差异造成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只有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全社会采取切实的教育措施、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才能缩小或基本消除男生和女生的社会成熟的差异。缩小男女社会成熟的差异,有利于男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利于调动男生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