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读苏轼

2016-03-17陈泰山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2期
关键词:朝云苏辙变法

◎文/陈泰山



重读苏轼

◎文/陈泰山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名句为大家所熟记。

提到苏轼,不能不提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变法的一些内容过于急功近利,损害了百姓利益,因而不被变法派赏识,被迫离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失败,保守派执政,本该重新被起用的苏轼却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新法,又不得保守派认可。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到遥远的海南岛。

纵观苏轼一生,虽仕途坎坷,但却坚持以积极心态面对不公正际遇,对人对事光明磊落、正直坦诚,凝结在他身上的兄弟情、朋友情、夫妻情、百姓情,更是感人至深。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称得上千古佳话。兄弟二人性格迥异,一个率真、谐趣、好辩;一个沉稳、务实、寡言。兄弟俩一生携手共渡难关,苏轼的许多诗词都是为怀念苏辙所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兄弟之情上升到新高度。“乌台诗案”后,苏轼自认为死到临头,给苏辙写了两首“绝命诗”,诗中写道:“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以死相托,来生再做兄弟,可见两人真挚的兄弟情感。

苏轼一生交友无数,众多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朋友是逆境中苏轼强大的精神支柱。苏州僧人卓契顺得知苏轼之子苏迈想念父亲、投书不得的消息后,从苏州徒步跋涉数千里到惠州,将家信送到苏轼手中。杭州诗僧道潜在苏轼徐州任上被黄河洪水围城的危难之际,千里前去献计,在苏轼最痛苦的时候伴随他到黄州、到岭南。眉山农家读书人巢谷在苏轼被贬黄州时,自愿到苏家做免费私塾先生,七十岁时仍去探望被发配到岭南的苏轼。宋代高士吴复古在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之际,以九十高龄陪伴苏轼。老友马正卿是一个穷书生,得知苏轼日子过得比自己还清苦,就向郡里请求,将黄州东门外五十亩荒地给苏轼耕种。苏轼想到唐代白居易被贬四川忠州时曾躬耕于“东坡”,便将这块坡地叫作“东坡”,将名字也改成了苏东坡,从此流传了千百年。苏轼朋友中最与众不同的是王安石。两人同朝为官,政见相左,苏轼因反对变法几度被贬,但在身陷“乌台诗案”,新党要置苏轼于死地时,已退休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杀才士乎?”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数年后,苏轼离开黄州,专门到金陵拜访王安石,两人劫波度尽,恩怨尽泯。

苏轼的首任妻子王弗陪伴苏轼生活了十一年,相濡以沫。王弗病逝十年后,苏轼一夜梦见发妻,醒来作了《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不尽的思念。之后,王弗的堂妹王闰之走入了苏轼的生活,一同经历了起起伏伏二十五年宦海生涯。在苏轼人生低谷时一直支持了下来,却没能陪伴苏轼走完全程,生命骤然而逝。苏轼悲痛呼号:“已矣奈何,泪尽目干。”苏轼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只有朝云陪伴他走过了种种磨难。朝云的“先生一肚子不合时宜”,一语道破其坎坷人生的根源。朝云病逝,苏轼撰写楹联道:“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曾评价自己“政虽无术,心则在民”。他无论在何处为官,首先考虑的都是解百姓之苦。在徐州治理过黄河,在颍州治理过淮河,在宝鸡和杭州疏浚过东湖、西湖。在杭州首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在定州首创将南方稻谷引进北方;在惠州捐资为百姓修桥;在儋州时个人生活陷入难以言状的困顿,甚至“尽卖酒器,以供衣食”,但仍为百姓打井。海南由于苏轼的到来,教育、民生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在他待过的地方,“苏堤”“东坡路”“东坡医院”“东坡学校”“坡公井”比比皆是。

苏轼的诗词、文章、书法、绘画成就斐然。他的诗词开创了豪放词一派。他的文章留下了一批史论、政论、游记等名篇佳作,《古文观止》选文上起周代、下至明末,两百篇中苏轼占了十七篇。他的书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黄州寒食帖》被誉为继《兰亭序》《祭侄稿》后的天下第三行书。他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后世颇有影响。

徜徉于文海之中,拜读苏轼的这些美文佳作,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教育和智慧启迪。

猜你喜欢

朝云苏辙变法
苏东坡“炼丹”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徙木立信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远行的舞者
远行的舞者
徙木立信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东坡: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