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蓝领”成长秘笈
2016-03-17张林洁郭蓓蓓
文/张林洁 郭蓓蓓
“金蓝领”成长秘笈
Growth Tips of “Golden Blue-collars”
文/张林洁 郭蓓蓓
○技术工人在轻骑装配线上忙碌着。图/刘富国The skilled workers of Jinan are busy on the assembly line of Jinan Qingqi Motorcycle Co., Ltd.
社会在进步,人们对职业人士的称谓也在变化,当蓝领、白领、粉领和金领的说法陆陆续续出现之后,又有一种职业新概念浮上水面。
当今企业不只需要高学历的白领,也不只需要会普通技术的蓝领,于是“金蓝领”出现了:他们有一技之长,在知识方面也有自己的专攻,又善于实际操作,是某一技术领域的精英,为企业所青睐,又拿着较高的薪水。
这一定义的提出可谓一语中的,无疑,这一群体是蓝领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山东省针对这一群体,广泛开展培养项目。日前还出台了18条新政,力争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打造300万高技能人才,并重点打造“金蓝领”培训品牌。
显然,有了强有力的政策当“靠山”,“金蓝领”的壮大便有了更肥沃的土壤。那么想成长为“金蓝领”,究竟还有什么秘笈?
“金三银四”,偏爱技能人才
在招聘行业,有着“金三银四”的说法,每年的三、四月,是人才招聘的高峰期。现在一说起就业,往往就会把大学毕业生跟技工生做比较,一个有学历,一个有技术,哪个就业有优势呢?
时间才上午9点,烟台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大厅早已是人山人海。在众多企业的岗位中,近五成是招聘技术类人才的。其中,机械技工、电焊工、钳工等需求量较大,普遍给出了新入职者两千以上的月薪。
“我都不知道选哪个好了。”王修好是烟台某中专毕业生,考取了电焊高级证和钳工高级证,毕业后曾在一家电焊厂工作了三年。今天在招聘会现场,众多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强烈需求,让他拿不定主意了,“没想到我这样的还挺受欢迎。看了这么多,我还是比较中意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工资待遇和福利我比较满意。”
对于优秀的技术人才,招聘单位对学历的限制也在逐渐放宽。在芝罘区一家软件策划设计的企业展位前,一位求职者正在应聘软件设计员的职位,企业的招聘负责人王明倩表示,这个职位要求求职者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是如果应聘者足够优秀的话,学历低一些也没有关系。“毕竟我们看重的是经验和能力,而不是学历。”王明倩如是说。
○不断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日渐提升的地位、待遇,让更多年轻人青睐“金蓝领”的工作。图/张仁玉More young people prefer to be the “golden blue-collars” for continuously per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济南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技术工人这一块,近年来市场反应比较明显,待遇也呈现了不断增长的态势。虽然没有高学历,但相比大学生,技工生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山东技师学院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已经被企业“争抢”一空。该校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王云生称,学校技能教学占到了总学时的80%,保障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体验到现代企业的一线管理要求。
如今,强大的市场需求,为技能人才开辟了成长实践的沃土,不断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日渐提升的地位和待遇,也让更多年轻人青睐“金蓝领”的工作。
进厂,等于跨入校门
赵敬一是山东豪迈集团数控班班长,从6月6日开始,他不用交学费,就成为山东技师学院的一名学生。他说:“我们上这个课跟上班一样,都记录考勤,视同出勤。”
先进的理念给这些一线工人带来不一样的“头脑风暴”。在工厂上学,进厂就等于跨入了校门,一边有厂里的师傅教操作,一边有高校的老师讲理论。自山东今年推出这一新型学徒制度,豪迈集团就入围了首批试点。
据了解,豪迈集团此次选拔入职时间满两年且已签订劳动合同的100名数控加工工序的骨干员工作为培养对象。企校双方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半脱产培训(每月脱产培训3-7天)”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培养期限为两年。豪迈集团与每个学徒签订了培养协议,并为试点班选配了20名富有经验的企业导师。
“学校里有的资源刚好是我们企业所缺少的。”山东豪迈集团董事长张恭运表示,公司按照合作协议约定,向学院支付学徒培训费用,每位学徒1万元。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免费住宿,自费就餐,不承担培训费用,公司将为每人发放80元/天的培训补贴。企业导师还可享受公司发放的带徒津贴。
○山东省枣庄市一家吉他乐器企业在几年时间里培养了1400多名技术工人。图为该企业技术工人调试乐器音准。图/CFPA guitar enterprise of Zaozhuang City has cultivated more than 1400 skilled workers in recent years. The picture shows the workers tuning the instrument.
此次,山东技师学院安排了16名优秀“一体化”教师作为学徒专业老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培养结束,如果学徒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就可获得山东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学徒期满,经鉴定合格者,还可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山东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赵振国介绍,在不影响工作和生产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一线工作人员得到技能提升,可谓一举两得。
山东作为全国12个新型学徒制试点省份之一,首批确定16家企业和院校建立新型学徒关系。新型学徒制,与传统的校企合作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培养技能人才从学校为主体,转变为企业为主体,校企之间深度融合,更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平台”
“每周三为工作室活动日,其余时间遇到生产难题可随时召集团队成员研讨,成员可提出问题、分别思考、集中研讨、试验比较、择优选用……”解决现场难题,这是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炼铁厂姜信和创新工作室最拿手的,一改过去出了故障再想办法处理的老做法,变为超前介入,千方百计防患于未然。
从一名普通电工到电工班长,再到“姜信和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姜信和胆子越来越大,心也越来越“野”了。2015年底,用在160吨干熄焦发电站供水的系统砂滤自动反洗装置损坏,从外国进口需要2万多元,姜和信自己研制,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备件基本都是旧的,1000多元就解决了问题。
这是姜信和创作工作室自2012年4月份挂牌以来解决的多重生产难题之一。3年来,工作室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正在审批的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今年2月6日,该工作室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批颁发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奖牌及“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荣誉证书。据悉,山东省仅有四家单位获此荣誉。
○从普通工人到“金蓝领”,技术人才付出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努力。图/张仁玉The persistence and efforts turn the technicians from ordinary workers into “golden blue-collar”.
“自己虽然是高中毕业生,但决不能一辈子都是高中水平。”姜和信表示,“创新其实并不难,重要的是每天都想着能改变点什么,这样就有了创新的动力。”
依靠“劳模工作室”这一平台,越来越多的“姜信和”们正不断创造新的奇迹,颠覆着人们对于技能工作的想象。据悉,到2020年,山东省将建设6-8所省级高技能人才研修基地、100所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50个省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为高技能人才戴上‘大师’的桂冠,体现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和认可,随着更多的技能平台的诞生,将会让更多的拔尖人才展露才华,让一个又一个积极创新、不断进取的精品团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作出更大的贡献。”山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Nowadays, enterprises need not only highly educated white-collar workers and bluecollar workers who only master ordinary technologies, so “Golden Blue-collar” workers have appeared. They have professional skills, specialize in one aspect of knowledge, and do well in actual operation. Moreover, they are elites in a technical field and welcomed by enterprises, with a high salary.
In recent years, focusing on the group, Shandong has carried out training projects in an extensive way. A few days ago, it issued 18 new policies, striving to cultivate 3 million high-skilled talents in the entire province and to focus on building the “Golden Bluecollar” training brand by 2020.
Clearly, supported by powerful policies, the expansion of “Golden Blue-collar” workers has more fertile soil. Well, what are the tips for becoming “Golden Blue-collar” wor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