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惠让给患者
2016-03-16郭思远
郭思远
编者按:
随着《“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颁布,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正式诞生。这对于打破三省市“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作为京津冀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环节之一,受到三地老百姓的强烈关注,也影响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为此,《人民周刊》推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系列报道,邀请三地知名医院院长访谈,让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声音,献计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
位于潮白河东岸的河北燕郊,高楼林立,显得更为繁华;而西岸的北京通州,却是一派北方田园风光。相较之下,燕郊更像是北京。
燕达医院在燕郊南城,2010年12月正式开业运营。在2014年前,病床空置率一度达到70%,门诊楼也是门庭冷落。真正的转机在2014年国家正式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后,燕达医院陆续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科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院开展战略合作。2015年底,燕达医院住院人数同比增长196%,门诊量同比增长181%,手术量增长217%。
从2015年退休后,侯艳宁院长到燕达医院大半年的时间,正好经历了燕达医院快速发展的阶段。她认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首先就要把京津冀医疗水平协同发展起来,再把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惠让给患者。”
医保报销存在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同时实现三地资源的共享。具体到医疗领域,从历史上看,河北人进京看病是最多的,原因在于:一是河北环绕北京,地理位置近;二是北京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
通过与北京大医院建立战略合作,燕达医院每天都有国内知名专家出诊。侯艳宁院长说,“周边地区的医疗水平很难跟北京同质起来,如果北京的专家能够到周边一些医院出诊,这样实现同质就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这是开了一个好头。”
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战略确定后,碰到的问题就是医保报销。据了解,目前京冀两地已经试水新农合“漫游”,燕达医院在2014年就被纳入北京各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范围和项目统一按照北京市各区县现行政策规定执行,达到同比例报销。
然而,北京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异地及时结算,还在缓慢推进中。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住在燕郊的30余万“北漂”当地就医。这部分参保人员如果想在燕郊就医并享受医保报销,需要提前办理异地安置,就诊后拿相关单据回参保地报销。
“现在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同意将燕达医院纳入北京医保系统,但需要通过转诊等一套手续,还没有那么方便,所以患者有很多的顾及。”侯艳宁院长说,“如果京津冀采用医保报销一卡通,在外地看病和在北京看病是一样的,这就方便了这些人就医。”
缓解大医院看病难
当前,国家卫生部门在国民健康领域投入很大,尤其对县级医院及乡村卫生所的建设,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医疗设备都是如此,为什么还没有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侯艳宁院长说,医疗行业有一个特点,不是说有好设备或设施,就能够看好病,基层医院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达不到,患者就留不住,就会往大医院跑。“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期望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他们不会舍近求远跑到北京看病,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医疗水平缺乏信任。”
侯艳宁院长认为,在政府主导下的划片管理,省级医院带哪几家市级医院,市级医院带哪几家县级医院,能有效缓解这个问题。高端人才都愿意留在大城市,一是有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见得多,提高快,发展空间大。如果在乡村卫生所的话,病例见得少,就是一些头疼感冒之类的常见病,他们的技术也很难提高。
侯艳宁院长说,目前,公立医院之间的合作都是单位行为,如果上升到政府行为的话,推动力会更大,就形成了制度化。大医院的医生把编制留在所在单位,住院医师晋升主治医师时,必须到下面去锻炼一年,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时,也必须下去锻炼,副主任医生晋升主任医师也是如此。对于这些医生来说,不影响他们的发展和进步,也不影响家庭生活,而对下级医院来说,这些医师是非常“顶事”的,既带了下级院的人,又给乡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如果县级医院或乡村卫生所的医生要晋升,也必须到上级医院进修一年,这些人到上级医院进修解决了上级医院的人手问题,同时又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通过双向的帮带和交流,才能真正把医疗卫生队伍的水平带上去,才能解决目前大医院如此拥挤的现状。侯艳宁院长认为,“看病难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优质资源的匮乏和老百姓需求不匹配,这是整个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做就加速了优质资源的成长,从根本上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医养结合特色化服务
就燕达医院来说,希望集几百家之长,让高端有特色的医疗资源入驻,目标是为京东地区需要进京看病的人群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更长远的目标是承接北京市容不下的优质资源。
医疗行业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一切经营都要围绕患者。侯艳宁院长说,发展合作共赢,不管推行什么政策,就办医院来讲,那得先让患者赢。患者赢什么?首先要赢的就是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这样患者才会满意。“如果患者不赢的话,任何政策和措施都是很难推动的,因为是患者自有选择就医,凭什么选择到你这里来看病。”
燕达医院作为燕达国际健康城医养结合的一部分,肩负着医疗方面的重任。燕达国际健康城设计床位是12000张,现在已经开放床位2000张。侯艳宁院长说,“我也经常跟在这里养老的人聊天,问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养老?他们说,一是设施好,二是环境好,三是服务好,其中还有一点就是这里有医院的依托,有医疗的保障。”
据介绍,目前北京籍的老人异地养老,按照北京市医保政策是允许报销的,但也是要先垫付,然后拿相关单据回去报销。据了解,燕达国际健康城入住的老人有1000多人,其中95%以上的都是北京人。
侯艳宁院长说,养老产业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是正在上升的产业,因为50后、60后的子女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人老了以后,社会养老将会是大家非常看重的养老模式,因为他们的子女既要养家糊口,又要照顾子女,负担非常沉重,社会机构需要分担一部分养老职能,这样才能支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物名片 >>>
侯艳宁,1957年1月出生,河北高阳人,博士后,大校军衔。1983年9月入伍,1984年3月入党,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兼药剂科主任。2015年退休后,受邀出任燕达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