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楼宇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2016-03-16刘旭
刘旭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所以,人们的生活也被科技的发展所改变。在继互联网和计算等技术之后,又出现了物联网技术。并且,该技术在楼宇空调系统中进行了有效的应用。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楼宇空调系统 应用
一、物联网的相关阐述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起的技术,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开始高度重视起来。因此,在对该技术进行确切的研究前,需要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一定认识。
物联网指的是对信息传感器进行应用,在统一协议的基础上,将互联网同地球上的任意物体连接到一块,完成信息的通信和交换,进而达成智能化定位、识别、管理、监控、跟踪的网络形式,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扩展和延伸出来的。
物联网是在互通、标准的通信协议为背景下构造起来的设备网络。在整个网络里,都有特定的编码存在于连入的设备中,设备之间能够共享信息。而且,它也是通过个性的、具有标识的物体所构成的网络,在智能空间中运行这些物体,通过智慧的接口同社会、用户等完成通信与连接。
二、具体的应用情况分析
在Niagara的基础上,仿真设计空调控制程序。这为实验时所使用的控制管理平台。它在因特网巨大的通讯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集成 LONWORKS和BACnet等开放协议。同时,图形化的用户界面编制工具与工程组态工具还能够被提供出来。在NiagaraAX的基础上,可以从两个部分划分该温度可控制系统。
1niagara框架
在具体的实现了Baja标准之后,就形成了niagara,因此可以说Baja的很多特征也都存在于其中。因为,在处理以下几个问题时就可以非常好的应用到Niagara,把复杂的多种协议、现场总线和协议等汇集到一块,可以按照图形化的变成工具将非自动哈组换页程序员构造成自动化程序;能够将高度嵌入式的、分布式的系统提供出来。
有JAVA虚拟机存在于Niagara框架中,进而当做在多种多样硬件平台及操作系统中的一种相同的运行环境。并且,对于此架构的核心模块,不管是在小型的嵌入式的控制器中可以被应用,同时,在一些高端的服务器中也可以被应用。此界面的图形编程工具、模块及用户的界面工具,都能够在组装有虚拟机的装置上运行。为了将一定的困难攻克,因此,需要将一些标准化的软件系统应用到楼宇的空调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可以被这种软件所收集到,而且,能够将它变为一个系统化的对象模块。因为各种类型的设备都是 由这个模型所支撑的,进而将标准化的应用程序端口为数据通信和设备提供处理。在互联网中,JAVA是其中最为先进的技术架构,它能够将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组件为网络时代下的商业应用程序提供出来,或者满足于应用程序接口的发展。因此,在楼宇的空调系统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其自动化功能,所以,Baja标准应运而生了,它是在Java的基础上被构建起来的。这种系统集成平台,可以说是现阶段非常优越的一种形式,该平台能够非常高效的进行移植,对多种协议都能够完成兼容,在楼宇空调系统中,如果能够积极的引进和应用该项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楼宇空调系统自动化。
1、设计逻辑功能
下图为基本的设计图例:
通过PID方式计算设定温度与送风温度,将控止水阀输送出来,按照冬夏转换与风机状态来控制PID模块,按照指定出的计划时间、故障、状态等控制风机的具体启动情况,使风机中的温度都实际情况更加一致。
2、设计系统界面.有着更加完善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编辑工具可以被Niaggara提供出来,这样,一些友好的人机界面就能够通过开发者编辑出来。在系统的界面里面,具备转换冬夏季节和控制空调的开关,将风机的防冻报警、冻水温度和风机状态能够能够非常准确的显示出来。在程序运行起来后,将开关打开,就能够觉察到风机已经在正常的程序范围内运行,也会相应的打开风阀的扇叶。随着外界条件和控制逻辑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出现在设备的状态中。界面简洁、友好,操作起来方便。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为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物联网作为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网络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楼宇空调系统是整个建筑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控制模式 下,经常会有问题出现在空调系统中,使其很难有效的满足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这样在物联网技术进行应用后,能够大大的提升 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能够完成多方面的控制。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极大研究力度,积极的借鉴与应用该项技术方式。
参 考 文 献
[1]顾重阳,王亚刚.物联网技术在楼宇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系统仿 真技术.2011(08):456-457.
[2]唐觉民.基于 Niagara AX 构建楼宇设施管理平台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07):107 -109.
[3]孙其博.物联网: 概念、构架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