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改革及实践分析
2016-03-16朱贤友
朱贤友
摘要:当前计算机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不紧密,应根据专业的特性调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加之本科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次不齐,相差较大,所以应该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改革。文章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培养信息化素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意在将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走多元化模式路线,全方位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字:分层教学理论;改革及实践
1 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学内容大多偏重理论,也就造成了现在对应用要求了解不足。长时间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使得我们中大多数人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有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只要掌握了理论就会操作,将计算机教育和专业教育混为一谈。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教育的特点不够了解,不注重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反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向理论方向靠拢而不是应用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许多高校中,学生们操作能力薄弱,即使拿到了计算机证书,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研究
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堂上,老师们通常只对学生们传授他所从事的一门学科或者几门学科的内容,缺乏系统知识体系理论。教师们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二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内容,即选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只考虑当前教学的内容,而是要包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整体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教育。
1.3 学生特点分析不够深入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要求和掌握的内容不同,学校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他们所学专业的要求和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然而,当代的一些高校,没有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采用一样的课本和要求,没有针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与专业之间结合,不能学以致用,不能突显出不同专业对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
1.4 教学手段和方法简单落后
中国的大多数高校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易操作,单一性、枯燥性,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到上面,一般只是在非网络的环境下,通常在多媒体教室中,将课程ppt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教学。教学的核心还是以教师为主,缺乏交互性,学生因此会感觉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没有实质去改变创新。
2 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国外的一些成功的高校吸取相关经验,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改革计算机课程的进程中我们要遵循几点原则:
2.1 以学生为主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只是充当教学的辅助者不能反客为主充当主导者。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所有的思路全部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能动精神发挥内在潜能,更好的理解知识从使其掌握的更牢固,提升自身能力。教师们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氛围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表现自我。
2.2 面向应用需求
对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松懈,仅仅只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要求学生们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研究与实践。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为应用,不能仅掌握简单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所学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相结合学以致用。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了解计算技术在职场生涯中对他们的重要性。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面向应用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目标。
2.3 多种模式相结合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也不近相同,各个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当然也各不相同,如果采用单一的模式,同一个教学方法,同一个课本,同一个评分机制是不切实际的。计算机的公共课程基础教育应当在同一个指导原则下,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进行分类。针对其自身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独特教学理论,实现教学最优化。
3 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和信息化素养为核心的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实践
3.1 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不同地区的学生们在人大学前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水平都不一样,纵观近几年,新生们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逐年加强。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在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对不同的专业或是不同水平的学生都采取相同的课本和课时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造成了一些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教学进程缓慢或是觉得没有新知识可学,而对于一些底子较差的学生确认为教学进程太快跟不上老师节奏,听不懂。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能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完成学校所给与的学习任务,又能学到新的知识技能丰富自己。高校应当因材施教,采用分班的教学模式,不同专业、不同水平进行分班,教师们则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3.2 构建学习网站和资源库
仅仅凭借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需求,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站和相关课程的资源库以便不论哪一个班级的学生都能查阅与学习。在网络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也可以与其他的学习者们讨论交流,与专家们沟通。计算机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高校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简单的操作应用。而是要让学生们懂得如何利用在实际上,学会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去学习。
3.3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占据主导位置,以“教”为核心,学生们都是被动的去学习,课堂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被动式教育己不能适应时代发生的潮流,当代的教师们的教学的任务应当是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解决,重点是教学生们怎样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鄙弃“题海战术”,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让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去看待问题、去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们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学习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提升教学质量。
3.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
现在许多高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但这仅仅只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工具,实质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只是它由传统的“人”传授变为“电”传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在采取分班制的基础上上机实践,使得各个班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根据有针对性。
3.5 改革考核方式,实行上机考试
传统的笔试无法检验出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必须要改变考试形式,应当实行理论与上机考试两部分相结合的考试形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更好的检验学生的操作水平,激发学生们自觉的去加强操作练习,提高实践能力。
3.6 推行开放式网上考试、建立科学、合理的平分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应用操作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也不能实施传统的评分模式,必须实施多元化的评分模式,利用评价来督促和约束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能仅根据期末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应当实施结论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策略,将平时课堂成绩如学生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参与、上机学习情况等都纳入期末成绩中。实践也证明,将学生的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成绩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 结语
它的快速发展和在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适当运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分层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在深化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环境下,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加以改造,结合先进的技术,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必将会推动教育事业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快速步入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