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研究

2016-03-16李星苇孙桂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海绵城市

李星苇, 孙桂丽*

(1.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2.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研究

李星苇1,2, 孙桂丽1,2*

(1.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2.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位,只有将其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林业生态型城市,才能产生更大的人才聚集力,促进更频繁的经济交流活动,发挥其最大的城市功能。该研究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社区、建立城市林业生态屏障、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低碳型城市4种方式进行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使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有限的生态资源相平衡。

关键词丝绸之路;林业生态型城市;海绵城市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Ecological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ilk Road

LI Xing-wei1,2, SUN Gui-li1,2*(1.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2.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ry Ecology and Industry Technology in Arid Region, Urumqi, Xinjiang 830052)

Abstract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political status of Xinjiang determines its core position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When the cities are forestry ecological livable, Xinjiang has greater gathering power for regional talents. Thus,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becones more frequent; and the urban function can be exerted fully. The balance between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limited ecological resources was achieved. Four modes for forestry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were put forward, which were urban ecological community, urban forestry ecological barrier, sponge city and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low carbon city.

Key words Silk road; Forestry ecological city; Sponge city

中央于2014年提出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这一政策的提出,让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枢纽[1]。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其市场规模与潜力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2]。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天山北坡城市群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等,拥有458万人口,2012年经济总量约为3 500亿元,其被定位为我国面向中亚五国合作的陆桥型城市群。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城市群的定位是开放型、合作型的城市群。这就意味着未来新疆的城市应更加宜居,以便吸引更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人口来促进经济发展。而新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城市林业生态压力超载、城市林业资源低效利用等生态问题,因此研究其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十分必要。为此,笔者分析了林业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方式,以期解决当前困扰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位置上的城市林业生态建设问题,使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相平衡。

1研究区概况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3]。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给新疆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必将加快新疆城市发展的步伐。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以及各城市的经济形态和生态环境的不同,新疆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城市发展布局,其空间形态变化及其动力机制的演变也独具区域特征。

目前,新疆辖5个自治州,6个地区和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吐鲁番3个地级市,有68个县、24个县级市、12个市辖区(图1)。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作为新疆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2年,全市总面积14 000 hm2,建成区面积339 hm2,人口24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达2 001.74亿元,占全区的26.67%,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城市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了乌鲁木齐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和其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4]。

图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划Fig. 1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2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方式

2.1建设城市生态社区运用生态学原理,从规划、能源和材料利用等方面对新疆的社区建设进行诠释,注重以人为本原则。精心打造能源利用系统、绿地系统,通过绿色交通组织、水资源保护、能源有效利用和建筑主体结构充分节能实现社区整体的最低能耗,整体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无限接近于零耗能的生态社区,突出绿色环保主题。采用几何形式将住宅区、商业区、休闲区、商务区进行划分,以线条的穿插变化来构建四通八达的社区交通,将居住区、绿化区、亲水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地形、河流、植被,让人们可以舒适地生活。同时,在生态社区的建设中还可采用一些生态技术,譬如采用风能和太阳能2种自然能源进行发电,建造太阳能电池板,在电能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收缩电磁板来增加室内的采光。同时,将地热能直接用于供暖,并充分开发这一供热系统。还能以“裸藻”为主要原料生产塑料,降低碳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

2.2建立城市林业生态屏障伴随高速发展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产生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污染空气的构成中,PM2.5对人体的危害最为严重[5]。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国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发现通过植物的吸收功能处理PM2.5问题这一生态手段的可行性极强,而且该手段经济、环保。以乌鲁木齐为例,将其城市某地理坐标为原点,以一定的功能半径为依托,种植植被作为城市林业生态屏障,在林业生态屏障的表面覆盖管状的过滤薄膜,过滤空气,使污染物被过滤膜析出,滤出的物质再经过分离室分离。可用物质导向土壤后被植物吸收,促进植物生长,不可用物质通过导管滤出被收集后处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净化空气。通过烟囱效应,将低空污染气体吸入特殊装置中,经过滤膜层层净化出新鲜空气。②分离污染物。同时,过滤膜还对污染气体进行分离,气体中大部分颗粒物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其余被滤出,从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吸收的颗粒物可以促进植被生长,同时植被又能更好地对空气进行净化。 过滤膜净化后的空气,PM2.5浓度显著降低,从而显著改善乌鲁木齐市区的空气质量。

2.3引入海绵城市理念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指示;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文件。可见,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的内涵是现代城市应该具有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6]。其建设理念是围绕城市雨水、洪水管理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模式。

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将人类文明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代技术在无形中破坏了自然环境,降低了地球的可居性,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和文明的延续。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城市水景规划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城市吸引力。对于缺水的新疆而言,积极利用仅有的水源来营造水景是远远不够的。此时便可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考虑对雨水的收集利用,缺水季节便可释放出水源供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利用。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公益性强,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但由于其经济效益相对较小,企业与投资者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仍然不高[6]。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对企业与投资者加大补贴优惠政策的支持。

2.4建设低碳型城市低碳是改善环境的关键,可在新疆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引入低碳型城市理念,建设林业生态型城市。例如将屋顶设计成弧形,可以实现多角度采集太阳能,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用以供电;房屋的前后墙均用玻璃幕墙替代,玻璃幕墙可以有效地降低紫外线。此外,房屋左右两边的墙体用隔热板代替,使室内冬暖夏凉。在房顶较为平坦的另一边种植蔬菜,不仅可以为室内降温,还能为居民提供食用蔬菜。在房屋前设置中水蓄水池和废水净水蓄水池,中水蓄水池中的生活废水一部分通过屋顶沿玻璃幕墙往下流,再通过水生植物(如芦苇)的根部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最后流到废水净水蓄水池中供人们使用,另一部分用于蔬菜等的喷灌,喷灌后的水以及雨水通过土壤、砂石排到中水蓄水池中,两者均可实现水循环利用。

合理利用居民生活废水,并与植物的净化功能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干旱地区水生植物的生态景观。水生植物净化法是利用水生植物的根部及茎部使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类发生沉淀、吸附并为其体内吸收,同时也利用水生植物根茎周围产生的生物膜以及底泥界面处产生的有机物沉淀、过滤、吸附等多种机能,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7]。

3结语

伴随着新疆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与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为了缓解上述环境问题,国际上提出“人类居住区的生态化”原则。林业生态型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位,只有将其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林业生态型城市,才能产生更大的人才聚集力,促进更频繁的经济交流活动,发挥其最大的城市功能。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发展中的新疆昂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龙头[J].大陆桥视野,2014(11):7.

[2] 张钱江,方晓.抢占先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J].浙江经济,2014(1):34-35.

[3] 吴雪薇.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新的经济政策[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145.

[4] 樊高源,杨俊孝,朱先凤,等.基于生态足迹的乌鲁木齐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经济论坛,2015(8):40-44.

[5] 刘妍.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改进方案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 2011.

[6] 王文亮,李俊奇,王二松,等.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1):19-21.

[7] 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主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14(9):5-7.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李星苇(1990- ),男,四川南充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研究。*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气候变化与水文灾害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93)。

中图分类号S 731.2;TU 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3-198-02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海绵城市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