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讯:五卷《中国精神通史》开始出版

2016-03-16

文化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通史上古伏羲



【学林人物】

书讯:五卷《中国精神通史》开始出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司马云杰先生撰写的五卷《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了。

《中国精神通史》乃是中华民族生命精神史。中国文化是本于天的,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天道,没离开过形而上学的大道本体。因此,《中国精神通史》就是大道哲学精神史,形而上学史。所谓通史者,并非仅是时间上的古今贯通,而是贯通以道,贯通中国文化根本精神之史。

中国文化精神发展,《六经》是源,子学是流。《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就是围绕着源与流展开叙述的。它的副题为: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中国文化精神源头及其演变的研究。全书共16章,前8章叙述上古及夏商周三代文化精神发展,讲“源”;后8章叙述晚周子学与文化精神流变,讲“流”。

孔子讲政治史,断自尧舜时代,故《尚书》第一篇即是《尧典》;但孔子讲文化哲学史,则是断自伏羲时代的,故《周易(系辞上传》说:“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八卦,既是对天地万物、宇宙法则秩序的哲学思考肯定与抽象,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诞生。故《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源头及夏商周演变,不仅深入到伏羲及前伏羲时代纵深文化历史背景下的人文精神觉醒,更是把五千年乃至七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精神,看作“发端于伏羲,积蓄于炎黄,大备于唐虞,经夏商周三代而浩荡于天下”的发展。中国文化精神发展,《六经》是源,子学是流。整个《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都是围绕着“源”与“流”展开研究叙述的。全书16章,前8章讲“发端于伏羲,积蓄于炎黄,大备于唐虞”,及夏商周的演变,为“源”;后8章叙述晚周诸子文化哲学精神及其流变,为“流”。全书16章,加中国精神通史“自序”“界说”“体例”等,共75万余字。

《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不同于以往前辈哲学史或思想史者,有以下四点:

(一)超越疑古学派,打破哲学或思想史从子学时代或最多从殷周之际写起的局限。从先秦子学时代或从殷周之际写起,只写了中国五千年文化史或文明史的一半,那一半就被淹没了。《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深入到伏羲及前伏羲时代的纵深文化历史,然后从公元前两千四五百年开始,叙述中国文化精神“发端于伏羲,积蓄于炎黄,大备于唐虞,经夏商周三代而浩荡于天下”,及晚周诸子流变,然后才能接续公元后两千多年文化精神发展。这样,把中国文化精神五千年乃至七千年之赓续绵延贯通连接起来。

(二)过去的哲学史或思想史,从先秦子学或老子写起。《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河图》《洛书》,及伏羲八卦、夏之《连山》、殷之《归藏》、周之《周易》,皆不涉及,即使写文章偶尔涉及,多归之以“原始蒙昧”或“封建迷信”,不知其所包含着天道性命之理,包含着祖先智慧与高深微妙的精神。《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不仅对上古乃至远古的这些原始著作看作上古精神史组成部分,而且视其为上古乃至远古圣贤明哲的大智慧、大哲理所在,无不尽力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揭示其深奥哲理与精神意蕴所在。

(三)材料运用,采取古典文献与文化考古、古代岩画相结合的方法。过去,胡适先生说“东周以上无史”,疑古学派把《尚书》中的大禹看成了一条虫子,《史记》中的黄帝看成“牛皮筏子”,《六经》成了“几本档案帖子,几张礼节单,几首迷信籤诗,几条断烂朝报”,整个上古史成了“层累造成”的虚假历史,因此,对上古史或远古史,多不敢涉及。《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讲“中国文化精神源头及夏商周演变”,自然不能受此局限。现在文化考古学及大批岩画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中国上古乃是远古纵深文化历史的存在,而且说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或文明史,是班班可考、历历可证的。《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的撰写,采取古典文献与文化考古、古代岩画相结合的方法。

(四)研究方法采取形而上学与文化价值理解领悟相结合的办法。精神,本质上说不是欲望、要求、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一类心理学东西,而是超越欲望、要求、目的、动机一类具体利害之情,所发展出来的无欲思维形式,它在文化上属于真理、正义、至善、大公、大美、崇高、庄严、神圣一类至精至神存在。研究撰写精神史,与至精至神的形而上学存在打交道,若要像用知觉对着感官材料获得经验知识那样去求索考证,则是不可能获得形上精神世界的。因此,《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写作,采取形而上学与文化价值理解领悟的方法,看待上古一切文化遗存,包括古典文献与文化考古、古代岩画。凡物的存在,形器的存在,皆看到人的存在、精神的存在,而且将古代圣贤明哲复活,与之对话、沟通,理解其道德精神世界。

现在国家提出民族复兴。复兴到何处,怎样复兴,中国文化精神源头在哪里?是不能不知道的。摩尔根说:“人类的主要制度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近代文明吸收了古代文明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之面貌一新;近代文明对人类全都知识的贡献很大,它光辉灿烂,—日千里,但是,其伟大的程度却还远远不能使古代文明暗淡无光,并使它沦于不甚重要的地位。”相信《中国精神通史》第一卷的撰写与出版,对中华民族现代复兴将有一个精神本原性思考。

【责任编辑:王 崇】

汉 卫

猜你喜欢

通史上古伏羲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上古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伏羲画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