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技法对当代中国画绘画语言的影响
2016-03-16尹小平
尹小平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材料与技法对当代中国画绘画语言的影响
尹小平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每个时期的绘画语言的转变都与材料、技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不同的材料而呈现的绘画语言都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画家不拘泥于传统的材料技法,在不断探索中,将新材料、新媒介用于绘画中,与当代审美观念相互融合,赋予中国画新的视觉语言、笔墨意象、时代特征、审美价值,构建新的绘画语言。
材料与技法当代中国画绘画语言
中国画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媒介,材料是重要的物质媒介。中国画的材料主要有笔、墨、纸、砚等。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技法驾驭,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关键是对材料的成功驾驭,因此材料、技法常被放在一起诠释。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材料、技法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材料要求不同的技法,画面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绘画语言。比如在宣纸还没出现前,绘画一般都用绢,绢的质地严密轻浮、表面光洁、布局细密、柔软滑爽。用于绘画的绢是用生丝织成的,绢上画出来的画会别有一种古典美。因为绢容易皱,所以一般要装到框上固定住才能使用,绢不容易上色,要多遍分染,才会出效果。宣纸在质地上与绢不同,分染方法有异,呈现的绘画语言与绢上的作品不同。
一、材料技法与中国绘画语言的关系
在中国美术史中,每个时期的绘画语言的转变都与材料、技法有密切的关系,每个时期绘画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艺术家在材料、技法上的不断探索,从而超越前人,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绘画语言是指艺术家通过对艺术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所描绘对象的情感和对人生阅历的独到见解,依靠媒介材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法,将其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语言符号。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具有自己的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内容上看,可以是写实性的或夸张的或象征的。影响艺术语言的因素很多,主观上包括艺术家的涵养、个性、思想境界、学识、时代背景等,客观上与所用材料、技法、媒介等。材料、技法是绘画语言的基础,只有对材料的娴熟把握、技法的熟练运用,才能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符号。
因不同的材料而呈现的绘画语言都具有时代特征,不同的物质媒介就会呈现不同的绘画语言,战国时期的帛画是画在丝织品上的,丝织品与当代所用的宣纸的效果不同,所形成的绘画语言也不同。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用于墓室或祠堂等建筑上的有雕刻装饰的石材、砖块,在这些石材上模印或捺印出一些图像,又与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大相径庭。从绘画内容上讲,其内容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骑马射箭、农田劳作、莺歌燕舞。从风格上看,稚拙淳朴、形象简洁。染料是重要的绘画材料,不同的染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古人的染料都是从矿物质中提取,矿物质染料具有颜色艳丽、保存时间长、历久弥新的特点。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已经历经千年,但色彩华丽,如绸缎的料子一样,光洁鲜艳。整幅画面以石青、石绿、赭石为主要色调,石青、石绿是一种富有厚重感、富有跳跃感的色彩,配以深沉大气的赭石,相映成彰。其勾勒的轮廓清晰流畅,描绘的景物繁多,有幽岩深谷、亭台楼阁、飞鸟渔船、游船沙洲、水村野市等。作者继承了青绿山水的手法,笔法细致、皴擦点染一丝不苟。运用青绿具有较强的附着性、覆盖性的特点,层层渲染,色彩愈加强烈,光焰夺目。《千里江山图》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一定程度上与石青、石绿这些染料相关,画家充分利用了这些染料的特性,加上高超的技法,才造就了千古名画。
二、新材料与技法介入中国画的原因
1.新题材推动新材料和技法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题材,传统的材料和技法不能承载画面的内容,就需要新的材料和技法支撑。比如敦煌壁画在岁月的侵蚀中,一些壁画、塑像、摩崖造像开始破损,特别是壁画,有的已经变得斑驳陆离,在颜色上失去原有的鲜艳,但在美学意义上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这些效果要用传统的材料、技法是无法将其淋漓极致地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艺术家探索新材料和相应的技法。新材料的产生推动艺术家探索新的技法,只有创新的技法才能适应新的材料,在新材料和技法会不断运用于这些题材中,使新题材能拥有新的绘画语言。
2.创新意识促使材料和技法介入中国画绘画语言的构建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笔、墨、纸、砚、绢、中国画染料是最基本的材料,对于它们的使用一般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从最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到近现代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从战国汉墓里的《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到蒋兆和的《流民图》;从徐熙《雪竹》图到吴昌硕的梅兰菊竹。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中国画已经历经千年的传承,传统的中国画材料已经被充分挖掘,其技法已经被艺术家充分娴熟地运用。那么中国画出路在哪里?如何进行创新,才能超越古人、超越自我,这是当代中国画家所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人们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许多艺术家接受西方的艺术教育,将西方的美学思想带到中国,西方的抽象主义、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及这些艺术流派的创新性思想,无疑对中国画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画正在徘徊于是否走向明天时,西方艺术家早已经颠覆性地与昨天告别,这对于中国画家产生很大的启示。只是如何改变?如何创新?对于传统材料和技法的创新就成为其中一条路径。林风眠就通过在国外的学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在艺术思想极具有前瞻性。他认为中国画要走出困境,就要从材料和技法入手,彻底打破原有的界限,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材料、工具。他不仅在理论上是艺术改革的先驱,在艺术实践上也遵循他的艺术理论而取得巨大的成功。他将水粉画染料引入中国画中,将其融合在一起使用,达到不同寻常的效果。无论是他的静物画、动物画、人物画,画面清新明快、笔简意周,富有意境美,既不同于水粉画的色彩缤纷,又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他的《戏剧人物》系列,其人物或置于山林风景中,或置于屋内陈设间都恰到好处。其中一幅画中女子柳眉凤眼,樱桃小嘴,身穿蓝袍,轻薄如翼,呈斜坐姿,右手捂胸,左手捧书,一位略带忧郁的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的不仅仅只有林风眠,许多年轻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为了从材料和技法上为中国画探索新路,曾经留学日本学习“岩彩”画,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画面呈现斑斓多姿的面貌。这无疑对致力于中国画的艺术家产生很大的鼓舞作用,走在这条道路上的艺术家越来越多。
3.多元化审美趋向加速了材料和技法对中国画的介入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有了到外面看世界的机会,人们的思想状态从封闭的牢笼里摆脱出来,思想越来越解放,越来越多元化。众多博物馆、画廊的开放,让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对于艺术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艺术走下精英的神坛,走向大众。人们可以自由地在画廊、博物馆观看来自世界的艺术作品,对于艺术的多元化包容度越来越高,对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仅仅固守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人们多元化的审美趋向对于中国画也提出更高要求。新材料和技法介入成为改变传统中国画绘画语言的重要途径。
三、材料与技法对当代中国画绘画语言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材料技法对于中国绘画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材料、技法的运用会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个高超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材料技法不仅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影响,直到当代,对于材料技法的探索也没有停止。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飞速发展,艺术家可以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以材料、技法为基础进行绘画语言的创新屡见不鲜。材料、技法对于当代绘画的影响更甚,新的材料技法丰富着绘画语言,影响着绘画的意境表达,人们形成新的视觉美,使绘画语言符号愈加具有个性。
许多艺术家正是不拘泥于传统的材料技法在不断探索中,将新材料、新媒介用于绘画中,与当代审美观念相互融合,赋予中国画作品新的视觉语言、笔墨意象、时代特征、审美价值。这些画家有的是对墨法的创新性使用,如田黎明的作品;有的是对材料的创新性使用,如唐勇力运用大量运用蛤粉,以向观者呈现出富有复古感的肌理效果;有的是对古典的创新性复兴,如重彩画;有的创新性地使用被艺术家忽略的绘画染料,如蒋彩萍将被别人忽视的云母粉运用到绘画中。这些艺术家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通过新材料和技法,构建了新的绘画语言,使作品呈现了别样的面貌。
田黎明的作品《碑林》可以说是对这些探索的深刻诠释,军人出身的田黎明对那些保家卫国、舍生取义的英雄有更深刻的体会,在塑造英雄方面,他有独到的见解。他希望他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像纪念碑的雕塑一样,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这样全新的绘画语言呢?他认为应该运用新技法,改变传统的规矩和界限。事实上他成功了,他的《碑林》呈现给人们雕塑的纹理感和强烈的装饰趣味,创新的绘画语言跃然纸上。他的淡墨泼彩系列人物,是通过对传统墨法和没骨技法的创新,达到意象造型上的视觉张力。
田黎明的作品以淡彩为主,其新墨法与技法对他的作品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重彩而言,亦然。“重彩画”一般被称为“现代重彩画”,之所以加上现代一词,就是因为它有别于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在材料上,传统的工笔重彩画一般使用中国画染料,并不加其他材料,而“现代重彩画”却不然,画家们大胆借鉴西方的绘画流派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他们将水粉这些水粉画染料,以及丙烯等在西方绘画中的材料都引入到中国画中,使自己的作品融东西之长,转化为艺术家的绘画语言。钟孺乾、朱振庚等都是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而获得成功的艺术家。钟孺乾“洋为中用”,从对中西方美术史的比较中,把原本在材料、技法、绘画语言方面完全不同的中西方绘画贯通起来,发现中西方绘画的共通之处,将其结合起来,用新材料、技法描绘新的绘画语言。朱振庚在材料上大胆运用非传统材料,纸张不仅仅限于宣纸,在形式表达上也推翻传统方式,借鉴西方立体主义,用叠加的方法构建画面新秩序,形成画家独特的绘画语言。
[1]张红江.浅析绘画材料在绘画语言表达中的特质[J].美术观察,2011,3.
[2]毕敬虎,杜海涛.浅论当代绘画中的材料语言[J].美术界,2011,6.
[3]郎绍君.中国画语言的自觉意识[J].中国书画,2008(7.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C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