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改革实践为例
2016-03-16李洪侠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山东青岛266100
李洪侠(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山东 青岛 2661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改革实践为例
李洪侠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山东 青岛266100)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作者所讲授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多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在课程改革中新修订了教学大纲,设计了教学日历,优化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构了考核机制,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1]。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程改革任务任重道远。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更受学生欢迎,是我时常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此次课改,为贯彻落实学院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我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多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观念,而难点在于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能进一步入脑入心,收到更好的实效。所以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我以教育部制定的教材为授课蓝本,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加以浓缩提炼,按专题进行讲授。
(一)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体系的设计始终贯彻“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体现了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主线的结合,并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问题放到高职学生自我认识、群体交往、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把握,从而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化的重组,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针对我院学生实际,从加强高职学生针对性、实效性入手,契合高校爱国爱家爱他人、感恩包容会做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了八个专题的教学模块: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树立恋爱美德,追寻爱情真谛;感恩父母亲情,承担家庭责任;遵循社交原则,和谐人际关系;树立理想,规划人生;知荣明耻,尊道厚德;修身齐家,忧患爱国;懂法知法,学法用法。通过八大专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做好学生,好恋人,好同学,好儿女,好员工,好公民,好国民,使教学同教材形成一种既统一又区别的关系。
(三)联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如何规划大学与人生?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如何爱国?通过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引发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同时我们还设置了每周新闻人物评论,每周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观看中央电视台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中的新闻人物,然后进行师生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增加教学实践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是为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而这些理论知识必须在内化的基础上进行外化,才能真正发挥指导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这个过程必须让学生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价值。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材内容优化方向,结合课程特点,制定了教学方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既要利于学生“内化”思想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利于沟通实践环节,为此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教学模式改革。本课程采取集体备课、专题讲座,分工合作、滚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作用。依据教师学术专长和性别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分工,解决了教师时间、精力、学术积累等矛盾,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强化了教学效果。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授课中,两位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学校毕业的教师搭档,每人负责四个专题,学期中段进行班级对调,这样既利于教师把授课内容讲好做精,对学生又是一种新的体验,他们会感受到不同风格老师带来的感觉,无形中增加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学家知名学者骆郁廷指出:“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既不是单独的教师教授活动,也不是纯粹的学生学习活动,而是由教师教的活动与其所引起的学生学的活动有机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认识复合活动。”[2]因此,在课改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和实施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讨论、辩论,团队活动,主题演讲,情景表演,读书交流,影视赏析,课件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同时,通过老师授课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行为感染和影响学生,比如,教师要做到不迟到,尊重学生,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等等,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改变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学。
(三)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舞台。比如,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关的音像资料,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搜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及理念,结合当前热点和学生关注问题,采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比如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问卷调查》。从2006年开始,我们全院范围内对入学新生进行以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为主题的调研,通过几年的问卷调查,比较宏观地对新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作出了比较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再比如,我们定期进行师生谈心,撰写师生谈心录,把说理启迪和情感交流为主的谈心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此外,我们通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疑点难点及解析》资源库、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学生座谈会、加强师生网络交流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的操作方面,围绕教学总体目标,把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教学中,结合实际开展系列实践教学主题活动,有效地促进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知行合一,培养德能并举的合格大学生。课内实践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如入学感言;如何看待大学生未婚同居等。班级辩论,比如恋爱是否要考虑“门当户对”;大学生恋爱利弊。团队活动,如心理障碍克服练习活动;献出你的真诚、献出你的爱(团结、关爱)等。课外实践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先后会同院团委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多个。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青岛海军博物馆、青岛博物馆、青岛纺织博物馆、海尔工业园、青岛港务局、海信集团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这些实践基地签订书面协议和正式挂牌的方式,从机制上保证了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实效性。
三、考核机制的重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养成教育课,本课程考核制度的设计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价值取向,结合养成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平日学习表现和实践过程的考查。为此,我们改变了过去过分看重学生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从2015级学生开始试行新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既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又对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一)形成性考核部分:形成性考核主要以学生的平日表现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70%。包括:考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课堂发言、参与讨论、辩论、活动情况占总成绩的占总成绩20%;课堂笔记、个人书面作业、课后小组讨论作业、读书笔记占总成绩的30%。这种考核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听课、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中的课堂笔记,重点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作业和笔记要保质保量完成,有严重抄袭现象的不给分。实践活动考核的最终结果一般以多媒体课件汇报、视频资料展示等形式组成,重在过程的考核。
(二)期末终结性考核部分。期末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行的是随堂半开卷考试,试题库的试题全部是材料论述题,基本涵盖本课程所讲授的全部知识点,要求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二道题作答,且要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了有效考核的目标。期末考试要求只能携带一张准备好的手写A4纸材料作为参考资料,这种灵活的考试方式既避免了死记硬背,又深化了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更易于发挥其主动思考的能力。
四、课程改革成效与经验体会
此次课改得到学生和学院督导的肯定性评价。有学生这样评价:“每上一次课,就受一次精神洗礼”,“虽然开课时间不长,但被老师的风趣和智慧深深地吸引。给了我正确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让我受益很多。希望每周都能有机会上一门这样的课,但愿以后还开这门课。”有督导这样评价:“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通过大量实例说明问题,生动有趣;讲解生动,方法灵活,结合实际好;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既是对本学期程课改的肯定,又是对课程改革的鼓励。我体会颇深,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对未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不断尝试各种教改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勇于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激化教改思路,推进教改进程。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和指导性。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以教材为授课大纲和蓝本,但又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积极与学生交流。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为增强课程改革的效果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2004-10-15.
[2]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