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2016-03-16刘雪松成积广于文龙

文教资料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职课堂

刘雪松  成积广  于文龙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刘雪松成积广于文龙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山东 日照276826)

摘要:高职学生是我国未来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由于缺少有效的实践路径,因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通过探索创新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路径,以期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培育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所占比重正逐渐增大。在地方本科院校即将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大背景下,更显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的深度调整期,多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并存且产生碰撞,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走向生产一线,他们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如何培育高职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成为关键一环。为此,本文探讨通过实践途径,力求创新寻找有效的培育之道。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课题组通过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考察,发现其中的问题,总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不够,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当前高职院校教材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案例过于老旧,缺乏时代感,不能反映学生当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仅有一个章节讲述职业道德问题,缺少与其他学科的配合,且没有针对某一行业进行教育。职业道德可分为一般职业道德和行业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而行业职业道德则是从事某专业的劳动者在其行业范围内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就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而言更加偏重于前者,而针对某行业的专门性职业道德教育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鲜有学校有类似的教学实践。

职业道德具有实践性,若教师以讲授职业道德知识为主,不体现职业道德的实践性特点,便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缺少对学生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并不明显。

(二)缺少实践活动,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佳。

职业道德培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当前,职业院校的课堂师生互动较少,不注意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的养成。仅有的实习实践,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是放任自流;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了解甚少;教师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对实习期间学生的职业道德表现不够关心。

(三)缺少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的科学体系,难以完整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

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是与教学模式相对应的,以课程教学的期末考试形式完成考察。这种闭卷问答的形式往往更重视知识考察层面,即便是加入了一定量的评价性指标,也是任课教师一个人在评价。而职业道德主要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应该在学生的实习和日常行为中考察,并且需要企业人员参与评价,还需要学生的自主评价,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的功能。

二、培育职业道德素养需要实践路径

实践教学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育高职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必经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对认识论的描述凸显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为我们的主体活动指明了方向。显然,认识来源于实践,经过认识的辩证运动即认识的两次飞跃,又将理性认识回归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且“批判的武器显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评,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毁灭;但是,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①。课堂教学所能带给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相对于 “人的实践活动”所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是无法达到的,所以仅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学到的是“基本原理”,对于知识与真理的把握,更多的需要进行课外实践。随着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及“三观”的正确树立,在社会、工作、个人发展中所进行的实践与知识会进一步融合且不断完善,真正使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程度。

目前高职院校理论课的教学依然围绕课堂讲授与课后背诵为主的方式进行,学生所学知识是教材中既定的内容,可是说是将课本知识直接复写于自己的思维意识中。马克思在阐述认识的辩证运动时强调,促成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掌握大量且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是认识主体应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显然传统课堂教学能够满足第一点要求,直接给予学生一定的感性材料,但并没有引导或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一味追求内容的教学也会导致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认识的肤浅,造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职业道德是从业者未来从事工作的基本道德要求,它包括理论规定但更多的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实操训练及多层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并将其主动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这不仅是高职教育的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课堂实践活动。

在传统观念中,实践往往是指社会实践。对于高校实践教学而言,人们将实践教学定义为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教育活动。这种理解方式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对于实践观的阐述更加丰富,归结起来,实践行为是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且能够进行实践的主体只能是人,而实践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人本身也属于客观世界,所以人可以改造自身即改造自己的精神客体。以此推断,我们在课堂通过指导学生讨论、辩论、情景表演、演讲、展示等形式而改变学生思想认知的活动也是一种实践形式,我们把它称为课堂实践。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中度过,所以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效益最大化,课堂实践活动尤显重要。为此,本文探索以下课堂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职业道德方面,西方国家所普遍认同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在从事某一行业时,职业道德是从业基础理论,也是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应尽的义务。那么使用权利并履行义务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并为自身权利及义务的对等性进行专业的理论教学,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培养解决道德冲突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即在公共职业道德基础理论基础上,辅之以行业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进行“知”的培养;不仅是价值观的培养,而且包括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

2.创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一方面,教师选取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努力解决某一现实问题,通过制作PPT或DV等形式记录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课上进行展示,讨论交流,对问题形成更系统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例如通过慕课等新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利用庞大的平台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新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强校与校间、地区之间、行业间乃至国际间的交流,不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有很大益处。

(2)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形成了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职业院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与企业实现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可以有效应对竞争压力,亦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校企联合的模式较多,比较典型的有“专家指导模式”、“定向培养模式”、“实训培养模式”等,不论采取哪种模式,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其中的核心培养环节。校企联合办学的初衷,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为学生提供较为稳定的就业保障,另一方面,能够结合优势资源,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体操作时,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制定专门的职业道德培养规划,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做专门的培训并指导学生实操。并且,培养评价结果可以为未来企业选择员工、定岗提供必要依据。

(3)与专业课教学相互渗透的模式

职业道德教育诸多模式中最为基础的也是最为直接的模式即是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任何应用类学科的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未来的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所占比重应该进一步增大,且有专门的考核标准,不仅与专业课笔试结合考核相关理论,更应该加入与日常考核相关的口试,全方位考核学生专业水平。另外应该强调的是,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一个学科的任务,应该结合多学科的共同教育,形成完整的专业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职业道德观。

(4)辩论学习法

高职院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现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媒体平台的不断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学生已经对职业道德具体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了不同认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这种差异性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甚至可以采取“师师辩”及“师生辩”等形式,通过辩论使学生更加明确职业道德的内涵。

(5)范本教育法

将案例教育法与榜样教育法相融合,突出典型事例及核心人物。可以将业内专业人物的从业理念及相关案例形成系列样本,一方面,提示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系列范本更加生动且真实可以引发学生更大共鸣。

(6)情景模拟法。

教师通过情景模拟,让班级内学生扮演相关从业人员及目标客户进行实操。这种实操区别于实验实训,更加注重学生处理职业道德方面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应注意角色的对换,通过主体和客体的对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职业道德问题处理方法上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在提升学生从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与专业技能相适应的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

(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不是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是通过多种渠道与社会紧密联系。在大学学习虽然不是一种职业,但是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兼职、志愿者服务或义工活动等途径体验职业生活。志愿服务体现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为需要帮助的群众热情服务,他们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为社会传播正能量,进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扩大在校生志愿者队伍,并积极拓宽活动范围,以积极的政策导向让更多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活动形式方面,可以采取如慰问演出、法律援助、文化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通过广泛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现实,洞察社会、砥砺品行,在活动中形成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爱岗敬业等一系列优良品质。

(三)创新职业道德素养评价机制。

建设并完善职业道德的综合评价机制。将考察重点从知识学习理解为主的方向逐步转为知识与能力并重、课程考核和实践考核并举的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参考系数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对日常行为的观察及师生互评、同学互评等充分考量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只有不断完善职业道德的综合评价机制,才能进一步促进整体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化,为未来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具体的评价结果可为日后履行职业道德的行为提供借鉴。

总之,职业道德素养只有通过实践路径才是阳光大道,我们要不断探索反映时代要求、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学生认同和接受的新途径,为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劳动者而努力。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460.

参考文献:

[1]隋帅帅.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王梅.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

[3]许宁.美国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历史、模式及启示[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5).

[4]欧阳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刍议[J].职业论坛,2015(2).

[5]陈建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路径探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10).

[6]施志渝.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差异性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5(9).

[7]贺超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6).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5-ZC-ZX-02。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高职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