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建筑中的门文化
2016-03-16丁娜
丁 娜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 210097)
浅析中国建筑中的门文化
丁娜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门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门文化”历史悠久,它蕴含的道德标准、人生追求、生活理想、哲学理念,以及它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挖掘。
关键词:门;门文化;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中的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的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由于国家、地域、民族各不相同,门也会有不同的呈现形式,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本文主要透过中国建筑中的住宅门,来探讨它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延续与拓展。
一、关于门的起源与演变
门是象形造字的范例。对门的记载最早见于出土的殷商甲骨文的“门”字,它显示了三千多年前商代门的形状。东汉《说文解字》释:“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之属皆从门。”[1]门,完整的说是“门户”,一扇为户,两扇相并才是门。另《辞海》释:“建筑物的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也指出入口。”[2]这一解释说出了门的实际功用和存在价值,是通行的必经之道。孔子也曾说:“谁能出不由户?”更加阐释了门的关键作用。门分割空间、划定空间界限,门的存在使整个建筑和谐对称、错落有致。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门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从“玄武门事变”“程门立雪”“柴门草户”“门望”“书香门第”等词句中,可以洞悉门常常是政治、权利、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从中国古建筑上的进出人的门洞变化为门房,再进而变化成门区,从单一的功能性门进化到具有观赏作用的装饰艺术的门,从单一的油漆门发展到彩画门,从平板门扇到各种隔扇门,从空门洞到刻有浮雕圆雕的门,从建筑的一种部件发展到一座自成体系的独立建筑,中国古建筑门的造型演变是整个古建筑演变中变化最多的一个部分[3]。
二、门的文化含蕴
1.忠孝仁义的道德标准
在中国古代,礼制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礼决定着人伦关系,规范着道德仁义。中国古代建筑在礼制思想的影响下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礼制所规定的君臣、父子、男女、主仆之间的关系,人人都要遵循,遵循了这种等级制度,才是忠孝仁义。这种等级制度是衡量忠孝仁义的一把标尺,不能违反这种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规范。门作为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更为突出的封建礼制思想。大门象征着主人的地位与财富,也显示着主人的忠孝与仁义。
在中国古代,对于门的油漆颜色、门环材质、门钉数目、铺首兽面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据文献记载,对于门的建制,周朝规定天子宫室按五门之制规划设计;对于王城开门也有规定,王城每面开三道门,全城十二道门。在历史的演进中,这种规制虽有不同改变,但却一直存在,必须遵守。在古代,朱漆大门是至尊、至贵的标志,只有皇室家族才能用朱门。然而黄色之门也不能随意使用,它也是高贵的象征。明代初年,朱元璋曾规定:公侯门用金漆及兽面;一品二品官员,门用绿油及兽面;三品至五品,门用黑油;六品至九品,黑门铁环。铺首到了明清时期,按房屋的级别、门的大小,铺首的造型以及尺寸规格都有区别。
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在数字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在人的性别中,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所以,“九”这一单数最高数字则成为帝王的象征,故在门上横钉九排门钉、竖钉九排门钉,以此来象征皇权。至清代,门钉的路数必须按建筑物的等级来确定,从高至低,等级秩序分明。根据等级制度,进出宫门都有相关的礼仪,进出哪个门,走哪个门洞都有规定。按照这些封建礼制行事,来制自家的门,尽显忠诚。
对联作为门的附加装饰,长期以来,这些装饰成为门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每年春节,千家万户都要换上颜色鲜亮的红对联。当家中有老人去世办丧事的时候,门上也要换贴白纸黑字的挽联,尽显中华民族的忠孝礼仪。而有的地区在丧事后的一年内,大门上需贴上蓝色的对联,而到了第二年和第三年需得换上绿色对联,对联的内容相应的也要作更改,有的直接写上“孝”字,这之后才恢复到红对联,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追悼。
2.福禄寿喜的人生追求
门上的装饰是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装饰的过程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造型,它寄托着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寓意,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门画是一种古老的门扇装饰,而画上的人物则是守卫大门、祛除不详、镇邪驱鬼的门神。门神的形象不断的变化,从最初的抓鬼喂虎的神荼和郁垒,到后来的钟馗,以及秦琼、尉迟恭、赵云等著名武将,还有和合二仙、天官、招财童子等文官门神,都表达了人们驱邪卫宅、平安吉祥、升官发财、多子多福、福寿延年的美好愿望。而在红纸上用黑墨书写的简单文字对联,映射了主人的志趣与追求,有的则在上面加“吉祥如意”“开门见喜”“富贵平安”等横批,和对联相匹配来装扮大门。民间也有在门上贴福字的习俗,表达着人们对福的迫切渴望,以至于门上的福字要倒着贴,以谐音“福到”。在新春之际贴上门神和对联,尽显喜庆。
门簪是一种将中槛和连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物件,露在门槛外的部分可以做成不同的样式。门簪的图案以四季花卉多见,图案间还常见“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字样。门钹,很像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中的钹,多见于寻常百姓家,有时在门钹下面钉一些鱼形、花形或吉祥纹样,朴素自然中预示着富贵有余、四季平安。而排列有序的门钉则可以组成如意、寿字、万字纹,形象流畅自然。在民俗活动中,人们则相信,摸一摸门钉,有病者去病,无子者得子。在某些地方可以见到百姓家里的门上贴着一对用金纸或银纸叠的元宝,上面再贴上红色吉祥物剪纸,有时还在上面插几枝柏树枝,这些民俗都表达了吉祥的内容。有的则在门上点上几只香,更能表达出主人的虔诚之心。
对于古老的住宅,常在门上挂一面镜子,传说镜子能够使鬼魅现出原形,因此人们在大门上挂一面圆镜期望能够照妖驱鬼,以保家宅平安。还有一种挂在门的上方,处于中央位置的木雕兽头,俗称吞口。其兽头多为虎头形,面相凶狠,张着血盆大嘴,双眼圆睁。但是各地的吞口呈现出多种兽面形,都是鼓着双眼,张着獠牙大口,面目吓人,发挥以怪驱怪、以恶制恶的作用。有的住宅主人则直接挂上八卦图和铁叉驱妖辟邪。同时,人们认为门前石狮不仅具有除邪辟恶镇宅的作用,也有大吉大利之意。随着民间艺术的发展,石狮变的喜庆活泼,因而石狮不仅可以辟邪,还可以祈福。寻常百姓人家使用这些镇魔驱邪的装饰物置于门上或门前,辟邪祈福保平安,以求长命富贵。
3.渔樵耕读的生活理想
二十四节气和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关联,它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这种习俗表达着人民渔樵耕读的生活理想,常常以形象的手段表现在建筑物的门上。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柳枝首先发芽变绿,象征着新春的到来,春天是百姓劳作的开始,人们将柳枝插在门上赋予各种美好的寓意。然而到了秋收时节,就会看见人们在门上悬挂起丰满的稻穗,象征着丰收的一年,丰年的美好愿望就意味着农民们四季的辛苦劳作有了丰厚的回报。
每年春节在门上贴春联,悬挂大红灯笼,红彤彤的一片,各家各户都打扮的喜气洋洋。人们辛苦耕作一年,门上贴着的红对联,不仅衬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了节日的欢乐,更象征着日子会一年比一年好,越过越红火。新的春联,新一轮的流转,新的希望。
4.阳刚阴柔的哲学理念
《易经》云:“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乾者代表天、阳、刚健;坤则代表地、阴、柔顺。门的一阖一辟之间,就实现了刚健柔顺的辩证统一[4]。开与关是门的基本功能,表达着阴阳变化的理念。开门是以供出入,它象征着一种开放与主动,而关门则是防卫和隐藏,它象征着保守与被动。开门象征着能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让自己从封闭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去感受外面的美好世界。关门是隐逸文化当中一种无奈心情的写照。在《归去来兮辞》中一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表达了陶渊明的无可奈何,阐释了他这种士大夫追求自由开放,但是却不能完全实现的矛盾心理,于是只能选择闭门。这一关一闭是门的阴阳观的写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但门本身蕴含着哲学,门的方位与朝向也有着丰富的哲学含义。中国的建筑,大多坐北朝南,这是因为背阴向阳,所以就以北房作为正房,以南门为正门,所有门中以南门最尊。同时,我们也知道在古代天文学中有二十八星宿一说,它们是根据天上的众多星辰划分的,东南西北各有七行,分别被看成一种神物,即我们常说的四象。这四象分别是东青龙、西白虎、北玄武、南朱雀,四象各代一方,古人把门东开与北开不吉利,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入门为阳宅,南门开顺天时应地利。
三、门文化的延续与拓展
1.门的衍生词
在人们的观念中,门已经不是简单的一扇门,人们借助门表达自己的观念,门的很多衍生词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如:门面、门脸、门阀、光大门楣、书香门第、朱门大户、门当户对等。从门面、门脸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于门的重视程度。门代表的不仅是建筑物的脸面,更是住宅主人身份地位与财富权利的象征。“书香门第、朱门大户、柴门草户”则形象的说明了家庭背景。“门当户对”常常用来形容即将结亲的男女双方在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上相当,非常适合在一起,故后来被演化成男女婚配的客观条件。
但在现代我们常听到“走门路”“走后门”,后门总是相对于正门或前门而言,以前的后门其实是人们对北京地安门的俗称。随着时代的演进,门有了多重含义。通常我们用前门象征着光明磊落,后门则暗示阴暗、见不得人的勾当。开后门就可以捞些好处与便宜,于是“走后门”就代指一种不光彩的交易。而现代的“门”字也不仅是家装门、户外门的统称,发展到现代,“门”字已然成为了现在的网络流行语,现在的“门”指代一些带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闻,如“艳照门”“车震门”“解说门”等。
2.门的现代化
门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门文化已经步入了现代主义阶段,它正随着现代社会的步伐走向未来,不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还满足着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审美需求。门的审美在变化,设计理念、材质、尺度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材料科技产物的发展取代了传统门的材料,现代门不论形式还是外观都不同与以前,技术和理念的现代化,弥补了地域性条件的不足。现代社会的门热衷于空间的共享,例如高校、市政府建筑、公园等的门偏重于公共空间的共享,建筑入口的门空间已经不再是封闭而神秘,注重流通与共享。现代社会的门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表达,已无需在遵循古时那种统一的固定规制,人们可以随意选择门的材质、颜色与尺寸。人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色彩与图案符号融入门中,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选择自己喜欢的门的风格。
小结
中国门文化所体现的符号意义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的重要元素,它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地域文化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中国的门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文化价值将会呈现多元面貌,将会更有时代性与地域性,表现它多姿多彩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 庄裕光,张磊,何兆兴.中国门窗·门卷[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4] 楼庆西.中国建筑的门文化[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高曼)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6.04.019
收稿日期:2016-06-14
作者简介:丁娜(1990-),女,河南商城人,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TU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6)04-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