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技能大赛反思高职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6-03-16洪欣平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45
洪欣平(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 214045)
从职业技能大赛反思高职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
洪欣平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45)
摘要:从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看出参赛选手存在思辨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思辨能力内涵和意义,研究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技能大赛;高职;思辨能力
一、引言
为了推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2011年起,英语技能项目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列。与其他赛事有所不同,英语技能大赛是复合型竞赛,包括职场描述、情境交流、职场考验、即席辩论环节,重点考查选手用英语解决职场中实际业务问题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反映了行业、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英语素质和能力的要求[1]。这样的赛事促使职业院校主动了解业界前沿信息,激励英语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推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近年来,英语技能大赛已经从一般热闹外显的竞赛活动,演变成为有一定特质内涵的竞赛活动。在高手云集的赛场,选手思辨能力的高低往往成为选手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从省市级和国家级比赛看,比赛内容都聚焦于职场业务发展或社会热点话题,选手暴露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表达往往就事论事、不懂深层寓意、思辨能力欠佳等情形。因此,探讨在技能大赛引领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思辨能力的内涵解读
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或对概念进行解释和论证的能力[2]。《中庸》里面关于治学之道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审问”“慎思”“明辨”,就是思辨能力的表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loom在1956年将思辨能力由低到高分为探索观点、获取知识的六级能力,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3]。2001年Anderson 在Bloom的基础上形成了改良版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由低到高分别是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4]。该模型将创造能力作为思辨的最高层级,突出思维技能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思辨能力强的人从情感维度看,不但愿意和喜欢进行思考,而且善于进行深层次思考,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有见地的观点[5]。
三、高职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语言学习内容的缺失
参加英语技能大赛的学生英语基本功都较好,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言技巧,但在比赛中却依然不能在适当的情景中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语言创造。究其原因,缺乏职业背景知识是重要原因之一。英技能大赛内容基于一定的职业情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都是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主题,例如日程安排、接待来宾、旅游服务、产品介绍、职场提升、工作安全、职业道德、市场行情介绍、突发事件处理等,主题新,范围广,接近实践模拟,让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6],日常交际的内容主要涉及介绍问候、感谢致歉、天气指路、学习爱好、饮食健康等日常英语口语;职业模块涉及到迎送、安排、面试、介绍公司和产品、业务洽谈。内容设计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倾向结合得不够紧密。同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停留在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层面上,缺乏或者弱化了职业英语实践教学,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对于很多职业背景、行业知识比较生疏,对于社会和经济热点知之甚少,对国内外新闻时事不够了解,知识面狭窄。相关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缺乏不仅影响学生语言交际的流利性,还减少了他们个人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和过程的缺失
在英语技能大赛过程中,学生常常苦于不能即席理清问题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较为成熟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过程的呆板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方法仍然单一,灌输式教学仍居于重要地位,语法-翻译-练习法仍是大多数教师使用的教学步骤,课堂知识性强而趣味性相对较弱。同时,课堂活动缺乏情景的引入和任务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体验式活动不够,层次较低;活动目的不明确,学生参与仓促,互动流于形式,不能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平台。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多注重语言输入的学习阶段,通过语法、词汇、段落、句型等显性学习使学生进入有意识的认知或陈述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重在通过学习背诵老师讲授的重难点和各种语言表达模板,进行语言的内化。输出的过程往往通过单一的背诵等形式来实现,重在语言的形式,缺乏交际性的语言输出,没有实现通过联想阶段向自动化阶段的转变,无法对语言自由提取。这样的学习过程侧重于模仿、记忆、复述,缺乏分析、推理、综合等思辨能力的训练,这使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语言知识和技能,依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评价的缺失
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评价措施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效。目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以知识考核为主,客观题占绝大多数,学生只要按照既有的线性思维就能完成词汇、阅读、翻译,写作也有模板可以借鉴。这种考试方式既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无法准确测试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同时,评测内容比较浅层,学生缺乏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不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四、高职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课程内容设计的再创造
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职场英语的交际能力,为行业、企业服务。但学生学习动机多样,如何培养思辨能力,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下功夫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合理的延伸和丰富,在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之外,更关注英语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将教材内容拓展成学生“实际、实用、实践”的内容,使语言和岗位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教材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到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中,启发学生思维,对话题进行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例如,在讲授主题为旅游Travelling的课文时,教师除了完成书本语言知识的传授外,结合个人旅游经验、旅游者行为、旅游法规、目的地旅游概况,以及旅游职场中导游、领队、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由易到难设计系列问题,将学习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英语技能大赛中,很多问题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就是考查参赛选手的应变能力、知识面和思辨能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不应在乎观点是否与他一致,重视的是回答内容的逻辑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中,教师需加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热点话题、时事新闻、社会问题等,挑战性的话题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也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而导致对同一问题处理方式的不同,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教学方法途径的改变
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需要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系统地培养学生进行英语思辨的意识、方法和技能。在英语教学后方法时代,哪种教学方法好,适合高职教育特点,关键在于它的有效性,是否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的课堂不仅表现在学生行为的积极参与,而且表现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上,是否具有较高的思维品质,体现出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强度。目前国内外提出了众多诸如听说法、交际法、视听法、认知法、情景法、任务教学等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学习英语的新途径也进入日常教育教学。创新应用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的思维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选择,灵活使用。在语言技能训练中,教师提供充足的语料,学生在大量语言信息的输入基础上,对知识信息不断地学习、更新、整合,更新已有的知识信息库。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灵活运用语言,使思维能力更开阔。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外化,又在交流的过程中将语言内容内化,有效地训练了思辨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系统、有序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加强和完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既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的输入,理解并建构语言知识,通过活动知识得到吸收并发展语言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进行知识输出,英语思辨能力也随之加强。
(三)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高职英语需要调整现有考核手段和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形成性评价在总评中所占比例,减少终结性评价中模式化题目的比例,加强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考核。同时,考核的内容要将过程和效果、知识和应用结合起来,加强测评内容的思辨性。在口语测试中,不仅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还要注重学生交流信息、表达思想、阐述观点和看法的能力;笔试中除了考核常规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能力之外,加入一些与职场、实事关联的主观思考问答和创新性题目,考核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理解、判断、分析、解决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及时评估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总之,高职院校英语技能大赛非“尖子生”“精英”教学,赛场上显露的思辨力薄弱的问题应当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教师巧妙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英语表达同样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参考文献:
[1]刘自强,宋玉阁.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高职商各英语专业发展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报,2015(6):87-90.
[2] Paul R W,Elder R. 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 [M]. 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3] Bloom B S.Taxonomy of Education,Objectives,Handbook I:The Cognitive Domain[M]. New York:David Mckay Co. Inc,1956.
[4] Anderson I W,Krathwohl D R,Bloom BS,et al.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 [C]//A Revisionof Bloom’sTaxonomy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Complete Edition,New York:Longman,2001.
[5]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J].中国外语,2013(1):10-17.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徐永生)
A Reflec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Polytechnic English Teaching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Skills Contests
HONGXin-ping
(Wuxi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Tourism and Commerce, Wuxi 214045,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ntestants’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skill contests indicates that they are comparatively weak in critical thinking.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denot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reasons that cause its absence, the paper puts forth some strategies to train students’skills critical thinking.
Key words:English skill contest;polytechnic;critical thinking
作者简介:洪欣平(1977—),女,江苏无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学、翻译。
收稿日期:2015-10-10
中图分类号:H 3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16)01-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