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建设探究

2016-03-16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校本大学教材

陆 海 峡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 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6)



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建设探究

陆 海 峡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 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6)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许多学校依据当今的社会需求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利用本校可开发的资源,结合学生专业和自身的需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编制了相关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建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亦是提高师资水平、培养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本教材;大学英语;建设;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英语作为一项语言工具,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的必备语言。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英语的语言功能。但是,在现在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普遍现象,即教师的教学工作过于注重读写教学,强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同时亦指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和各高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各高校亦应鉴于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入学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有效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校本教材建设起因

近年来,各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听说课程开始受到了重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应试考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仍然比较重视读写能力的提高,将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却不够重视听说能力。甚至有部分学生将听力的提高依赖于每周一次的听说课,少部分则根本不重视听力,以至于听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极少主动参与听说课的教学活动。尽管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了语法知识和大量的英语词汇,但很多学生的听说能力仍停留在简单的交流阶段,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在听说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注重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有些只是关注课本练习的答案,却忽略了文本材料中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社会现象、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学习。

在大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选择方面,大部分教师倾向于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过重追求材料的新颖却忽视了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听说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听力技巧的训练,反而忽略对学生多种感官的调动和听力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等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更直接影响了学生练习听说的积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一纲一本的时代已经结束,并逐步形成了一纲多本的格局。每所学校会依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选择不同出版社,如外研社、高教社、上教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大学英语教材。虽然有不同版本的大学英语教材供选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更新比较缓慢,在内容的实效性方面存在比较滞后的问题,如听说教材中的部分话题和视频等过于陈旧,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此外,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大学英语课程,而大学英语教材在选材和内容方面却很难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以上因素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许多院校依据专业特色、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等,在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后,充分调动本校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以便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英语课程。

二、校本教材建设依据

校本课程开发由学者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在1973年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是针对国家课程所存在的潜在缺点而产生的课程开发策略。20世纪7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开始在发达国家受到重视,尤其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盛行,而我国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则起步较晚,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专业特色为目的,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本校教师依据学校自身的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按照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编写,并进行实施和评估的课程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校会依据本校自身特色课程资源,以课程任课教师或本校教师为主力,编写适用于该校所建设课程的教育教学文本,即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环节之一,是实现校本课程的媒介,编制科学和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三、校本教材建设操作

教材的建设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基础。在对大学英语校本教材进行开发时,首先要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调研分析,以此为据把握教材的难易度。否则,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对学生没有挑战性,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反之,教学内容过难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进而滋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亦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对英语教材文本材料进行选取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为基础,材料形式应多样化,内容应多选购物、旅游、科技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其次,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对大学英语校本教材进行开发时,应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而此分析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需求,还应涉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专业发展需求等。最后,校本听说教材的开发应对地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考察,了解地区和社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人才和信息需求的状态及特点,方能开发出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地区和社会发展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建设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因此还需要对学校资源进行评估。学校资源不仅仅指物资资源,还包括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物资资源是进行校本教材建设时,学校可提供的场地、设施、设备和资金支持等,物资资源是进行校本教材建设的物资基础。信息资源涉及信息渠道、信息贮存和信息效能,信息资源必须做到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贮存丰富化和信息价值效能化,如此方能在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获得最新和有价值的素材。能力资源主要是指编写教材的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素质、创新意识、教研能力等,教师是校本教材建设中校本教材编写的主力人员,教师的能力状况限制了校本教材建设的深度和价值。在进行校本教材建设时,学校必须对以上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才能确定学校适合开发建设什么样的校本教材。

四、校本教材建设意义

校本教材建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又能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大学英语校本教材是以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为基础,结合教师课堂教学所了解的学生具体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突破口,按照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教材。校本教材由本校教师编写,利用的是本校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此外,教师可收集到每届校本教材受益者对其的直接反馈,以及其专业对大学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并结合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及时创造性地对校本教材的内容做出调整和更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如此,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既可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可培养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是培养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校本教材的编写需要一支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团队,如此方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在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主要的参与人员之一,与学生接触密切,便于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此外参编教师多为一线教师,亦最了解自己的教学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其参编的校本教材才最实用、最科学和最贴近教学实践。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师亦会发现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之处,进而会加强自身专业的提升。此外,为了了解学生的需求,参编教师会进行调研,会有相应的数据分析、心得和反思,有的教师会据此撰写发表小论文、做一些相关研究课题。总之,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也是教师不断丰富学识和提高科研能力的一个自我提升过程。

结语

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相应地,对英语教学来说同样有着较大的难度和挑战。认清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形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教材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方能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以及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1] 蔡伟,高钗.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2).

[2] 楼敏盛.大学公共英译校本教材开发初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5).

[3] 袁春平,范蔚.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4).

[4] 赵静静.浅谈当前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及其成因[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5] 钟雪,张维益.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建设[J].高等教育,2011,(7).

(责任编辑:高 曼)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LU Hai-xia

(Lijiang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English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many schools have constructed school-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local economy,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of the school, and the demand of the stud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not only benefits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but also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eaching staf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College English;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009-2080.2016.06.006

2016-11-03

陆海峡(1984-),女,河南开封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H319.3

B

1009-2080(2016)06-0027-03

猜你喜欢

校本大学教材
“留白”是个大学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学》
教材精读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教材精读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