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管理机制探究
2016-03-16彭一刚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文/彭一刚(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管理机制探究
□文/彭一刚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提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大多采用二级管理模式。本文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激发活力
原标题:关于激发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管理机制活力的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9月13日
一、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管理现状
(一)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发展路径。目前,我国高校常见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校-职能部门的一级管理模式;第二种,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第三种,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发展的时间较短,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经过了升格、合并、转制等发展阶段,建设初期基本都采用校-职能部门的一级管理模式。校-院-系三级组织模式,是世界大学体制的经典范式,大多数本科院校目前都采用这一模式,近些年高职院校虽然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学校和开设专业的数量、招生的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终究办学规模有限,综合实力难以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很难实现真正实体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只有少数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采用这种组织模式,现有高职学院多采取二级管理模式。
(二)基本内涵。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是在学校-职能部门的一级管理模式上设立二级学院,通过降低管理重心、调整学校与二级学院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将原有的以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以二级学院为主的管理模式,形成学校制定宏观政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协调、监督、指导二级学院工作,二级学院实现自我发展和自主办学的模式。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实施涉及到各类具体的管理工作,包括教学、党务、财务、人事、科研、学生管理、就业、继续教育等方面。不同的管理工作因为管理对象的不同,存在不同的管理机制。
(三)特征。二级管理体制相对于以往集中管理体制,在校院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二级学院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赋予一定的权力,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呈现以下特征:第一,二级学院主体地位相对独立。在学校授权和资源配置基础上,二级学院拥有自己的发展权益,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第二,二级学院管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职责范围内,二级学院事务由党政联席会议、院务会等决策机制进行管理,自我监督,成为自主管理的主体;第三,二级学院管理创新性。二级学院不再依赖于学校的统一决策,而是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进行决策,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方面可以根据自己学院的情况设计发展思路,走自己的路,成为自我创新的主体。
(四)现状。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市场、学院发展要求,逐渐由一级管理转入二级管理,以充分调动办学积极性,激发教学建设的活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使院校二级学院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以往学校单一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幅度大、效率低、权责不明的缺点,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学校因管理负荷过重而影响管理效率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可以更专注于发展的宏观问题;二是专业整合,二级学院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由于重心的下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基层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二级管理过程中来,教师的专业建设、科研热情被进一步激发。但是,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可行性还要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研究,原因在于我国高职院校多为中专升格而来,二级管理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二级学院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二级管理的制度尚不健全,实施并不规范、二级管理的监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必将影响二级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制约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管理活力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管理主体地位不明确。校-院二级管理的实质是使学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学校宏观调控、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核心是调整校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目前,学院二级管理存在主体地位缺失现象。在校院职能分工和关系的确定上,还需进一步明确。在校级层面上,学校的相关政策、运行机制还没有体现二级管理的特征,对学院的管理仍沿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还是习惯于布置任务,层层向下下达行政指令,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职责划分不明确,责权利分离,管理效率低下;二级学院还没有成为教学资源的实体,学校资源分配还存在着畸重畸轻的不公平现象,还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长期的一级管理模式使二级学院在管理角色方面形成了定式,很难马上转变。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学校体制改革不到位。学校的二级管理还只停留在框架的设计上,没有配套的体制、机制来推动和运行,二级学院仍属于管理的“客体”,在管理中仍然扮演着办事员的角色;另一方面二级学院对自身管理的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工作独立性不强。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学校过多依赖的问题,遇到矛盾,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推给学校,学院各种事情还要处处请示学校。工作还习惯于学校的推动,还没有充分理解二级管理体制赋予二级学院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以完成学校布置的基本任务为主,还不能很好地针对二级学院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工作重心,工作缺乏自己的特色。自身活力的激发与释放是需要二级学院的领导班子在现有的制度和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大家在各自的岗位角色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二级学院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1、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待提高。在二级学院设立之时,校级层面考虑了组织构架和人、财、物的分配,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有些管的过紧,没有二级学院的发展自由,有的方面出现缺失,而是把自由空间留给了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往往是边建设边完善,缺乏统一的制度设计和评价,这样可能造成管理中制度空白的情况。例如,二级学院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制度方面基本上是空白的。在二级管理模式下,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后,如何用科学的制度有效地整合好这些资源,如何将管理体制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套,提高教学质量等都是二级学院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同时,学校要充分考虑到二级管理模式下,人权、财权、物权等核心部分权利的下发尺度,这个尺度是要依靠规章制度明确出来的,便于二级单位实施,而现实中出现的情况往往是制度有了,但是是模糊的,实施过程中的尺度是灵活的、可变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2、缺乏明晰的岗位职责。目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岗位设置基本可以满足管理需要,但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岗位职责不明确、一人多岗等情况,缺乏明晰的、符合二级学院实际情况的工作职责和办事规范,管理构架有待健全。由于学院在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缺乏自主权和主动性,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不能有效地满足二级管理的需要,很难做到细化责任,落实到人,管理力量薄弱,使得管理人员职能目标界定不清晰,影响了管理效能的提升,最终将导致二级学院管理很多时候是忙于应付甚至陷入混乱之中。
(三)高职院校缺乏二级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当前,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中,学校层面相应的权力监督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二级部门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下,一方面职能部门为了不让管理权威弱化不断出台各种工作考核,比如教学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学生管理、科研工作、就业工作、校企合作工作等等,加大了二级单位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这些考核没有充分发挥监督功能,考核更多的是进行结果考核,监督是应该更注重动态建设的过程,虽然有很多考核已经向动态考核、过程考核转变,但是真正对二级单位的工作规范、人、财、物的管理还是缺乏一定的监督,造成一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或者浪费。
三、激发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管理机制活力的建议
(一)理顺二级单位与机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二级学院和机关职能部门关系的理顺是高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级单位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生成单位,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机关职能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服务保障部门,为二级单位自主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与配套的相关制度。这就要求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准确自我定位,特别是职能部门要改变思维模式,在管理中增加服务意识。同时,也需要职能部门多深入二级学院了解实际需求,尽量避免工作中简单、草率的行事风格,很多决策实行“一刀切”效果往往不佳,职能部门应该更多地平衡好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
(二)完善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制度体系。从强化二级学院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一整套内部管理运作机制。这其中包括二级学院人事管理、教学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实验室管理、党务和行政工作、学生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等系列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规范有序。制度是二级单位工作良好运行的保障,特别是在二级学院成立之初,良好的管理体系制度的建立是对二级学院快速走上正轨的有力支撑,当二级学院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高质量的顶层设计是学院体制创新的内驱力,制度建设是规范保障。
(三)打造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核心竞争力。现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首先要关注专业的改造升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而教育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就是专业竞争力。如何培育与发展品牌特色专业,如何以品牌特色专业优势带动辐射相关专业提升,是二级学院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要考虑专业特点和学校办学方针的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要素,在管理中摸索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发展之路,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大做强基础后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管理中要紧密围绕基础工作和特色工作共同推进、相互促进的原则,走出一条特色管理之路。
(四)建立二级管理合理评价机制。二级管理体制中,校级的目标管理与二级学院过程管理的协调发展,需要通过调节和控制,评价机制有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对二级学院的考评机制;二是二级学院内部的考评机制,坚持能直接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以过程评价为主。这样,学校一级通过计划、指导、协调、检查、评估等调控手段推动二级学院的发展。二级学院应以行政权力和教学管理权力的行使为主,建成高职院校的基层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主体。二级学院的评价机制直接导致二级学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在制定评价机制时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既对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的工作起到监督、管理、评价,同时又要通过评价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使二级学院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五)建立二级管理特有的文化理念。在日常管理中主客体理念是否一致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推行二级管理,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二级管理的文化环境,二级学院的领导层和普通教职工共同建立一种大家认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的是平等、公平、和睦、勉励、进步、关爱、帮助,文化的共同认同,文化氛围的形成会使管理的效益大大增强,要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团委、关工委等组织的作用,也使二级学院的管理水平更具有艺术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向平.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发展策略[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4.3.
[2]宋丽娜.基于目标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3.4.
[3]仇美云.完善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13.11.
2015年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激发二级院系自身活力的管理机制改革探析(K Y-ZS1519)
G 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