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2016-03-16曾荣侠
曾荣侠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曾荣侠
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积极情绪和积极特征,重视个体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群体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近年来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消极认知倾向,对部分群体心理的负面关注倾向,对学生成才持有的片面观念,忽视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部动机等。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育,加强校园环境的积极构建,加强对学生“三观”的正向引导。
积极心理学;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一、基本概念解析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学术思潮,其主要发起人和推动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Seligman),它是利用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美德等积极品质方面的学科。[1]消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心理问题与疾病的防治。积极心理学主要侧重人类的积极特征方面的研究,强调人的动机与潜能,认为无论是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还是心理健康的人,都需要更多的积极情绪,如愉快、高兴与满足,主张通过自身的积极力量来面对问题,以培养个体积极品质,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过上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上主要研究幸福和快乐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个体层面上主要研究希望、乐观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在群体层面上主要研究社会层面的宏观系统和个人层面的微观系统等积极的组织系统。
心理危机由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Caplan)首次提出,是指当个体面临困难情境时,其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从而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2]高职大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之一。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困境超出了他们的应对能力,从而引发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危机。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鉴心理学理论,及时有效地对个体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化解心理危机,尽快恢复心理常态。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有多种,不管是采取平衡模式、认知模式,还是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个体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是及时和迅速,不过事实上,危机干预不仅是短期行为,还应体现在心理危机发生的各个阶段。[3]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及不足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都非常重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进行个案追踪,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成立多级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力图实现对危机对象的早发现、早干预,已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消极认知倾向。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给社会、学校和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为此,高职院校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对新生进行心理筛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及时沟通等,建立了多级心理危机预防机制,以防患于未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但同时也体现出高职院校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过分关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消极的认知倾向。实际上,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不到1%,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其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适应不良产生的发展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学生基本能够自行解决,这属于个体成长中的正常现象。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究竟是培养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还是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决定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取向。过分强调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消极倾向,就会导致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倾斜,也会影响正常学生的健康教育。
第二,对部分群体心理的负面关注倾向。高职大学生中存在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单亲或离异家庭以及学业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高职院校对这部分学生的负面心理现象关注较多。如对于特困生,学院往往比较关注他们的自卑心理,会想方设法帮助其缓解经济压力,避免因为经济过于困难使他们感觉不如别人。但是这种过分关注也可能适得其反,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依赖心理,依靠学校的绿色通道或救济措施,甚至到毕业前还迟迟不交学费。还有些学生比较敏感,认为别人的帮助是施舍或轻视自己,会拒绝他人的善意。其实,特困生并不都是有心理问题的,有些学生善于看到积极面,能更好发挥自身力量。我们需要看到这些学生的积极面,进行积极的引导,传递正能量。如对于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学生,引导他们珍惜现实生活,珍视亲情、友情或爱情,学会感恩,善待自己和他人,变不利条件为个人成长的优势。
第三,对学生成才持有的片面观念。教育是一项关注生命的工程,教育人求美、求新、求善、求真。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他们充满着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关爱和赏识。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搞班级排名,鄙视后进生,会打击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他们厌学、辍学,甚至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当今社会进入一个教育信息化、价值多元化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广、更全面的要求。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和教育评价模式把追求高素质人才变成了追求高分数学生,造成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和学校教育的错位。再者,人们长期以来对学校教育作用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学校教育向本质的回归,于是形成了“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的现状。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仍然把学习成绩作为学生成才的主要评价标准,形成了诸如学习好就是好学生、能上好大学就会有好出路等一系列片面观念。
第四,忽视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于个体对所从事活动的本身感兴趣而自发产生的,是指推动个体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由于兴趣使然,个体喜欢做某事,注重的是活动本身而非活动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内部动机是由三种内驱力引起的:一是好奇的内驱力, 即求知欲; 二是好胜的内驱力, 即成就欲;三是互惠的内驱力, 即需要和睦共处协作活动。[4]在这些内驱力的推动下,个体能够不断走向成熟并自我完善。高职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扰,大部分随着学生的成长能够靠他们自行解决,不必过分关注。目前高校出于对学生健康和安全的考虑,对学生管理过多过严,反而限制了他们自我成长。高校教育者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给予学生适度的成长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第一,加强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个体常常体验较多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而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学重视对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认为积极情绪,如高兴、愉快、满足和爱等能增强人的体力、智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并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更好地预防学生心理危机,要注重加强其积极情感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产生合理的需要。人的情绪情感与需要密切相关,当人的需要满足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易产生消极情绪。由于大学生阅历尚浅、自我意识不够完善,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需要,如追求高消费、贪图享受、喜不劳而获等,这些需要无法满足时,则易引发情绪低落。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使其需求合理,促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护心理健康。其次,要教育学生调节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的情绪状态。国外学者拉扎勒斯(Lazarus)和福克曼(Folkman)把情绪调节分为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情绪为中心两种方式。[5]当问题情境可控时,要引导大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应对,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得以解决,就可以消除消极情绪。当问题情境不可控时,要选择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选择合理的情绪调节法,如注意转移法、视角转换法、理智控制法、情感升华法等处理消极情绪,维护心理健康。再次,引导大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培养大学生的阳光心态,使其对过去满意满足,对现在幸福快乐,对未来乐观希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会享受生活乐趣,充分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
第二,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健康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目前高职大学生的确具有一些消极的个性品质,如不思进取、沉迷网络、精神萎靡、道德素质低、心理素质差等。正确认识这些现象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指明了方向。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这些消极品质,甚至夸大个别现象,就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评估,使他们难以认识自身的潜能和积极面。事实上,心理危机干预,不仅要帮助危机中的个体走出困境,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其健康人格。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认知取向,善于看到大学生的积极面。李自维、张维贵围绕大学生积极品质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最重要且最符合自己的积极品质有真诚、信任、信用、自强。[6]可见,大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这些积极品质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实际践行。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育,把目光聚焦于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采取教育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游戏等有效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积极特质,不断发扬这些积极品质,挖掘自身潜能,以避免产生心理危机。
第三,加强校园环境的积极构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将人的情绪体验、个性品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注重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进行考察。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的社区文化及积极的组织系统对个体积极品质的影响,考察宏观社会背景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自身形象和人文素养,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优良的整体氛围。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文明活动,促进学生文明宿舍、先进班级或优秀社团的创建;充分利用互联网弘扬校园文化,优化健康教育的信息环境;创建新型高效的校园管理模式,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加大经费投入,美化校园,创设清静幽雅的物理环境,等等,运用这些举措充分发挥校园的宏观环境作用,实施有效的环境干预。
第四,加强对学生“三观”的正向引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统称为“三观”。世界观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回答“世界是什么样的”问题。人生观是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回答“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价值观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真伪、善恶、美丑的评价和判断,回答“对你来说什么更重要”的问题。“三观”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世界观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三观”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支柱,是主导个体行为活动的准则。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乐于交友,善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才能在面对困境时,思维成熟,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磨练意志。高职大学生正处于塑造“三观”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学院应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危机干预培训,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乐观的性格、坚毅的意志品质、豁达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 SHELDON M, 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216-217.
[2] 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42-45.
[3] 卢勤.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0(9):110-112.
[4] 吴先勇.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与策略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2):112-115.
[5] 侯瑞鹤,俞国良.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J].心理科学进展,2006(3):375-381.
[6] 李自维,张维贵.当代大学生积极品质探析: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调查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1(6):119-121.
(责任编辑 孟俊红)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ZENG Rongxia
(Research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Liaoni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ofModernService,Shenyang110164,China)
Positive psychology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positive emotions and positive characteristics,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dividual positive qua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p active organization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negative cognitive tendency t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negative attention tendency to partial group psychology, the one-sided view on students’ success, ignoring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 growth and so 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active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students’ three reflec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curr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ositive psych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1006-2920(2016)06-0062-04
曾荣侠,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沈阳 110164)。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心理危机干预创新研究”(JG15EB116)。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