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所得税会计
2016-03-16康可心
□文/康可心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一、前述
(一)所得税会计研究背景。所得税会计依据税收法律法规,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监督、核算企业的应纳税款,目的是既依法纳税又合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如何尽快将改革后的税收法律法规同会计准则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是企业税务会计面临的一大课题。
(二)所得税会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对企业管理层而言,所得税会计的目标是根据有关纳税方面的会计信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纳税筹划,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对税务机关而言,所得税会计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关企业纳税方面的会计信息,以便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3)对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而言,税款的缴纳导致了企业税后利润的减少,也可能降低企业偿债的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9年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会计》,美国的FASB于1978年12月公布了第96号公告——《所得税会计》,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对所得税会计进行规范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详细介绍了所得税会计的概念、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以及会计核算方法。
二、所得税会计发展历程
(一)税务会计产生于古代的官厅会计。早在原始社会早期就产生了会计活动的雏形,而税收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因为国家出现之后,客观上就要求国家向社会成员征收财物来实现其职能;二是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
(二)企业会计孕育发展了税务会计。税务活动对于不同主体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就企业而言,其含义主要是纳税,而对政府来说却是税收。税收,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是财富的分配活动,从企业角度来看是一项支出,因此企业纳税业务的处理便是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税务会计的独立。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完善,人们对于会计和税法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对会计和税法两者的目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之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相关法律的逐步健全,税务会计慢慢开始从企业会计中独立出来。
(四)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早在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时期,就产生了所得税法,但为时较短且并未真正予以实施。真正的所得税会计萌芽的出现是在1943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开征,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全面的税制体系,从而推动了我国封建税制的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非常统一。我国经过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会计制度与财政相对统一的现状依然存在,但是经过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以及新税制的实施,我国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也在逐步国际化,税务会计也在逐步脱离企业会计的进程之中。
三、所得税会计理论
(一)所得税会计的定义。中外理论界围绕“税务会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作为税务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所得税会计尚未形成统一而规范的定义。所得税在西方国家税收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税务会计理解为更加具体化的所得税会计。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税务会计应该包括所有税种的核算,但是实际上除了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种只是在会计处理上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也可将其理解为所得税会计。我们可以在税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上对所得税会计的定义进行深入理解和归纳总结。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可以总结为:所得税会计是以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核算方法和理论体系,具有自己的核算原则、基本前提及处理方法,是按照我国所得税的法律法规进行独立核算的会计活动。
(二)所得税会计的理论框架
1、所得税会计基本前提。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前提实质上是对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约束条件的总结。它是在会计从业人员依据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推理所得到的判断。由于所得税会计要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所以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前提应该包括以下四点:(1)纳税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2、所得税会计目标。向国家税务机关及纳税人提供反映企业纳税活动的信息是所得税会计的目标。所得税会计目标的形成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所得税会计要依据税法的理论框架,符合税法的目标;二是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会计理论的发展完善、会计实务处理方法的改进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等等。
3、所得税会计报告。所得税会计报告是对企业纳税活动的会计信息的综合反映,主要供国家税务机关和企业的管理层使用,一般包括纳税情况说明书和纳税申报表。
(三)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对比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区分为应纳税或者是可抵扣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进而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费用。
四、所得税会计发展完善设想
(一)改革所得税税前调整扣除项目的设想。虽然我国目前阶段所采用的税前扣除办法很好地体现了税法的特殊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上仍有需要调整之处。
1、加强取得成本的运用。取得成本原则在企业的纳税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指企业取得资产时发生的支出允许扣除的条件是企业在取得资产时花费了成本。在税法当中,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区分企业的非经营所得对其来源进行考察,并且本着公平税收的原则进行,但在会计处理中,固定资产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得到补偿。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加强取得成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加强收入原则的运用。以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为例,税法规定企业应该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进行核算,对于违反规定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然而,这种调整仅限于纳税时,会计人员做账时并未进行相应调整,为达到保证税收收入的目的,应加强收入原则在实务中的运用。
(二)改革企业税务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的设想
1、财务人员要熟练会计业务的实务操作,并且精通会计规章制度。精通会计准则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的操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不懂会计准则,那么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信度将会大大降低,更加无法实现合理税收筹划的目标。
2、财务人员要熟练运用纳税筹划相关知识。税务会计与税法的联系十分紧密,而纳税筹划技术则是将税法和会计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实践方法。只有精通纳税筹划技术,才能设计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纳税方案。
3、财务人员要广泛涉猎与财务相关的其他知识。企业会计人员需要掌握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且了解经济诉讼业务,以便更好地与税务机关沟通,从而保障企业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三)改革所得税会计宏观环境的设想
1、加强税收立法,改善我国的税收环境。会计理论的制定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国家的宏观法律环境;二是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加强税收立法从而完善宏观税收环境,我国的所得税会计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2、制定严密的税收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企业要增强纳税意识,按时、足额地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同时也要重视所得税的合理减税策划,增强所得税会计的观念。国家税务部门应该认真研究税务会计理论以及核算方法,加强税收立法,从而制定出缜密的税收政策,保护政府的财政收入。
3、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及核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政府要广泛地开展学术活动,加大对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核算方法的研究力度,促进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核算方法的国际化,以期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且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