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营销专业教学变革的思考
2016-03-16卓曼
卓 曼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01)
“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营销专业教学变革的思考
卓 曼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淮南 232001)
目前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生存和发展不能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水平和深度参差不齐,发展不够科学,质量不高,与十八大提出的“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较远。因此,在新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创新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互联网+”;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变革
1 “互联网+”的时代特征
1.1 跨界融合
“+”是一种变革和开放,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同时也是一种融合。只有协同融合才能实现群体智能,只有各领域勇于跨界,才能坚实创新的基础,才能使产品的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更垂直。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背后的驱动要素与跨界相关度非常大。
1.2 创新驱动
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经济、数据经济,甚至有人说创客经济、连接经济来了。这一方面说明时代处于动态变化中,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因素在这个特定阶段越发表现出其重要性和主导性。2015年3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1]
1.3 重塑结构
重塑结构从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到来,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地缘结构、关系结构被打破,结构被重塑的同时带来很多要素的转变。但 “互联网+”最终描述的还是一个智能社会,给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福利,让人们更加高效、节能、舒适地在这个社会里生存。
1.4 尊重人性
《孟子·告子上》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经济增长与文化繁荣的力量源泉均源自于人性的光辉。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是尊重人性,除却冷冰冰的技术性,互联网强大力量的最根本来源也是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用户体验的敬畏和对人的创造性的重视。
1.5 开放生态
依靠创新、创意、创新驱动,同时要跨界融合、做协同,就一定要优化生态。对企业、行业应优化内部生态,并和外部生态做好对接,形成生态的融合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创新的生态,如技术和金融结合的生态,产业和研发进行连接的生态等等。“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好的生态激活创造性,放大创造力,孕育创意,促进转化,带来社会价值创新。
2 “互联网+”时代传统高职营销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
2.1 人才培养理念不清晰,缺乏科学培养观
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变化,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然而多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般都会把成功院校的培养模式作为参照,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或特色不明显;有的院校虽然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有一定的特色,但也仅仅是停留在文件层面,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到位。缺乏科学的营销人才培养观,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浅尝辄止,缺乏主动思考的素质和能力,散漫浮躁,知识面较为狭窄,抗压、抗挫折能力差,工作中消极怠工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最终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
2.2 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以及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对认知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高职院校是由最初的中等职业学校直接升级而来,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有的中等教育的教学理念,“灌输型”教育占绝大多数,缺乏新颖的教学思路,严重限制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二是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理论教学而看轻实践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忽略了学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讲授,缺少主动思考分析的机会;三是教学过程中对专业全面素养和职业基本能力培养不足,导致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缺乏。
2.3 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调,缺乏创新
多年来,在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依旧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及单一的讲授法在视觉、情景等方面的直观效果很差,极大的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潜力的发挥。也有院校的营销专业课教学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头到尾“读”课件,成段的文字显示在多媒体上,多媒体不过是文字的堆叠,不仅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而且应有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教师没有把更多先进的教学工具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2.4 课程内容体系相对滞后,缺乏前瞻性
高职教育强调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计划往往都是模仿别的院校专业来设置的,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具体改进,有关信息网络相关的课程少,新课更新速度慢;高职院校一般实行教学计划制度,每学期的教材也都是提前预定的,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教材却呈现严重的滞后性。受到利益驱动,现阶段教材出版的速度加快,数量也成倍增加,但质量却不尽如人意,选择质量高、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很难,教材体系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很多新颖的内容,在教材上没有体现,只能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其补充和完善,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对内容一知半解,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现在企业在衡量营销人才时更看重的是其综合素质,如实践、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能力,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欠缺这些方面的课程,严重忽视了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团队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2.5 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执行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现实情况是高职相当比例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学校任教,他们接受的是系统性的、体系严谨的学科型教育,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相当匮乏,对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盲目性。因为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过营销工作,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营销实践没有有效对接,所以很难很好的掌握营销的真谛,因此“纸上谈兵”式的教学难以促成学生职业能力提高。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受“互联网+”影响,互联网+毕业生深受欢迎,国家和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营销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在新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要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创新改革当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企业和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1 立德树人,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重大社会责任。客观上起着助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能力、服务人才提升、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区域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强调“立德树人”这个理念, 是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的。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古人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首先是“立德”。有德有才是精品,因此,要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促进学生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融合起来,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3.2 树立与新时代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建立科学系统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3]这种定位强调的是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知识复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从教学和实践环节出发,强调学生为主体。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育人宗旨。在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技巧能力三个方面的营销实践能力,在设置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的课程时要紧随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要结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并相应提高实践教学课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教育,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主动型、开放型、合作型等多种复合型人才。
3.3 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营销知识的运用比营销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在互联网时代,技能型,综合型人才为企业所需,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部分课程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理论教学内容,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基本理论、基础概念、重点难点等内容讲透,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或利用软件提供模拟市场环境,将声音、动态图像和案例讨论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展示教学、课堂讨论训练、课后作业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演示、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倡导研讨式课堂,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实践模拟,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将来的职业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和理解。[4]255
在互联网时代下,营销专业选择的教学案例要具有时效性,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多方面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如QQ群,微信群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讨论、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提升个人的职业视野。
3.4 注重实践教学,建设校内营销实训及校外实习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既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工作岗位的职能要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营销实训体系的构建就应该具备很强的实战性。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教学的运用,在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产品宣传,人员推销,个人网站建设,营销策划,商情分析等方面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争取学校政策的支持,加大建设模拟实验室方面的力度,使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实践都能在课堂内进行;另一方面全力打造第二课堂平台,举办营销讲座,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做兼职,增加与企业、社会接触的机会,在校内建立学生实习商店。
对市场营销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企业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顶岗锻炼,检验学生掌握营销知识体系的程度和实战水平,避免了形式主义。通过企业实习,学生具备较强的营销实战能力,能够在工作之后胜任营销业务岗位甚至管理岗位。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师生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节约成本。
3.5 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引进营销精英客座授课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更好地应对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高要求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再教育工作,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则应先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水平,因此应定期选派教师去相关工商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实践锻炼,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更多了解互联网时代下对一线营销人才的要求。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参加专业培训,丰富营销课堂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可邀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人士和营销管理人员到学校讲专题、作报告、谈经验,现身说法,扩大教师对外交流范围。
4 总结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营销途径面临新的冲击,消费者的网络消费模式影响力越来越大,进一步模糊了营销界限,营销手段不断更新,营销范围不断扩大,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营销专业教学变革来说,要做到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强化营销专业教师的再教育和培训,积极寻求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营销的新要求。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EB/OL].(2015-03-13)[2015-11-28].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3/content_2837629.htm.
[2] 胡景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2-11-08)[2015-11-25].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3]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2014-12-04)[2015-11-28] http://www.jyb.cn/info/jyzck/201412/t20141204_606422.html.
[4] 于晓彤.浅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4).
2015-11-28
本文系安徽省2013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系统研究”(编号:2013SQRW142ZD)阶段性研究成果。
卓曼(1980-),女,安徽宿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G712
A
1671-8275(2016)01-0053-03
何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