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2016-03-16齐久祥夏心雨
齐久祥,夏心雨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教育研究·
高校青年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齐久祥,夏心雨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属于第六伦关系。个人梦离不开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位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为此,协同高校学生干部,增强高校非学生干部的群众性教育;协同高校青年党员,增强高校青年群众的政治性教育;协同高等院校青年,增强高职高专生的先进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青年;中国梦;个人梦;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这就生动地阐释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和核心价值,深刻揭示了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内在关联、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分析青年人,尤其是高校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对于充分发挥高校青年人的作用,尽快推动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专题调研组在上海部分高校对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上海市十所高校在校青年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其中,问卷调查分为线上调研和线下调研两部分。主要调查高校青年对中国梦的了解程度、对个人梦的态度以及对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的认知状况等内容。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00份,包括线上调研300份,线下调研7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1份,回收率达86.1%。其中,男生占43.51%,女生占56.49%;学生干部占68.83%,非学生干部占31.17%;共青团员占45.45%,党员占47.4%,民主党派占0.65%,群众占6.49%;高职高专占13.64%,普通本科占18.18%,研究生及以上占68.18%。
二、调查数据与分析
(一) 高校青年对中国梦的认知状况
第一,多数高校青年对中国梦并不陌生。高校青年对中国梦的认知是接受中国梦进而践行中国梦最为根本的要件。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5.45%的高校青年听说过中国梦,但仍有4.55%的高校青年没有听说过中国梦。高职高专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状况欠佳,高职高专生中的非学生干部对中国梦的认知状况不佳,高职高专生中的非学生干部,尤其群众对中国梦的认知状况堪忧。
第二,部分高校青年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把握不准。针对高校青年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把握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92.86%的高校青年认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等三个方面;认为民族振兴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高校青年占3.9%;认为人民幸福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高校青年占3.25%。这说明,仍有部分高校青年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把握不准,对中国梦的认知更多地停留在感性知识层面。
第三,个别高校青年对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不是很明朗。针对高校青年对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认知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0.26%的高校青年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三者缺一不可。然而,有1.95%的高校青年认为实现中国梦只需走中国道路,不需弘扬中国精神,不需凝聚中国力量;有7.79%的高校青年认为实现中国梦只需凝聚中国力量,不需走中国道路,不需弘扬中国精神。
(二) 高校青年对个人梦的认知状况
第一,个别高校青年仍没有梦想。在对高校青年是否有个人梦的调查中,90.26%的高校青年选择“有”;2.6%的高校青年选择“没有”;7.14%的高校青年选择“小时候有,现在淡忘了”。这说明作为中国青年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青年整体上都是充满理想和抱负的,对未来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7.14%的高校青年小时候有梦想,现在淡忘了,甚至还有2.6%的高校青年根本没有梦想。
第二,部分高校青年对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认识不清。针对高校青年对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认知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89.61%的高校青年选择“以上都是”,即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幸福三个方面。其中,2.6%的高校青年仅选择“国家的前途”;3.25%的高校青年仅选择“民族的命运”;4.55%的高校青年仅选择“人民的幸福”。这说明,部分高校青年对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认识不清。
第三,多数高校青年前进会奋力,干事会努力。作为高校青年,如何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愧为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70.78%的高校青年选择“响应党的号召”;83.12%的高校青年选择“胸怀祖国和人民”;93.51%的高校青年选择“奉献社会和他人”;85.06%的高校青年选择“积极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说明多数高校青年前进会奋力,干事会努力。
(三) 高校青年对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的认知状况
第一,绝大多数高校青年肯定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紧密。在访谈中,绝大多数高校青年肯定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紧密。在问卷调查中,有83.77%的高校青年选择“紧密”;有12.99%的高校青年选择“有少许联系,但影响不大”;有3.25%的高校青年选择“无联系”。值得注意的是高校青年学生干部身份、政治面貌状况及其学历层次也是影响因素。
第二,极个别高校青年对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把握不准。针对高校青年对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的把握,据调查结果显示,92.86%的高校青年认为个人梦的实现必须寄托于国家梦的共同前行;1.3%的高校青年认为中国梦实现了,我的个人梦也就实现了;5.84%的高校青年认为我的个人梦就是中国梦。
第三,相当一部分高校青年认识到把握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的重要性并为之奋斗。针对高校青年如何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据调查结果显示,85.71%的高校青年选择“坚定理想信念”;85.71%的高校青年选择“勤奋刻苦学习”;79.87%的高校青年选择“创业创新优先”;85.06%的高校青年选择“积极进取”;84.42%的高校青年选择“锤炼高尚品格”;5.84%的高校青年选择“其他”。
三、调查结论与对策
(一)调查结论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高校青年都能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2]但是调查结果显示,非学生干部、群众和高职高专生仍然对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把握不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梦了解不够深入;二是对个人梦不够明确;三是对中国梦和个人梦之间的关系认知不够精准。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有助于指导中国梦的实践,有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对此,课题组认为要加强对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性力量研究,特别是高校青年中的非学生干部、群众和高职高专生。
(二)对策思考
第一,协同高校学生干部,增强高校非学生干部的群众性教育。协同高校学生干部,增强高校非学生干部的群众性教育,有助于学生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法治化。一是要切实转变非学生干部的消极心态,着力提高学生工作群众化水平。非学生干部虽然不是学生干部群体中的一员,但是其了解中国梦,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的权利以及宣传中国梦,引导高校青年群体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关系的义务是一定的;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非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学生工作民主化水平。对非学生干部的管理应该制度化、规章化,而非强制性。学生干部应该采用非学生干部易于接受的制度方法有针对性地定期宣传国家意志,使他们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之间的关系,进而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份子而不断努力;三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着力提高学生工作法治化水平。高校青年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群众性教育,汇聚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
第二,协同高校青年党员,增强高校青年群众的政治性教育。青年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有生源泉,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性。协同高校青年党员,增强高校青年群众的政治性教育,绝不能迷失方向。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主动承担起引导高校青年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频发期,高校青年党员要体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就要保持和增强高校青年群众的政治性,最大限度把广大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国家关于中国梦的解读,使广大青年在认知上有个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想信念,使广大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从而为中国梦的更好实现建言献策。
第三,协同高等院校青年,增强高职高专生的先进性教育。高等院校青年特指拥有普通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高校青年,较高职高专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切实保持和增强先进性,组织动员高职高专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建功立业。一是要引导高职高专生意识先进。一个国家的兴衰关系到整个中华儿女的存亡,要有爱国情怀、民族荣誉感和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中国梦能否实现,直接关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二是要引导高职高专生认知先进。不仅要了解中国梦、坚定个人梦,更要正确认知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高校青年在认知上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有助于指导中国梦的践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三是要引导高职高专生实践先进。梦想的实现,最终还是离不开先进的实践。实践的先进性不仅使个人梦顺利实现,而且最终会促使中国梦的成真。
[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2] 李亚彬.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李捷[N].光明日报,2013-05-09(02).
2015-12-12
本文系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专题调研重点项目“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以上海部分高校青年为例”阶段性成果。
齐久祥(1990-),男,河南息县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道德教育。
D641
A
1671-8275(2016)01-0023-02
仲耀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