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2016-03-16季红春
季红春
华安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季红春
华安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从职业病学的定义出发,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应用发展
前言
随着各种潜在的职业病危害的出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复杂、更趋综合化,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职业病学定义与内容
职业病学是采用临床医学方法,研究职业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一门学科,涉及内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以及影像、检验、功能检查等学科,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监护、生物样品毒物分析与检测、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医学救援与康复、职业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评价、职业危害的远期影响以及有效预防等。其目的是促进职业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保障职业的安全和健康,使劳动者充分享有健康权利,在身体功能、精神心理和社会环境适应上达到完美状态,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保证。从事职业病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还需要具有化学和物理学知识、工农业生产知识以及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理
2.1 职业病危害风险
2.1.1 相关概念
(1)风险管理:指用人单位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的手段和优化风险的管理技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对风险导致的损失和后果进行妥善处理,以达到“小成本,大保障”的管理方法;(2)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对用人单位的固有职业病危害风险和管理风险的综合评估而得出的用人单位劳动者面临的职业病危害的风险;(3)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将风险学理论和风险控制技术相结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对风险导致的损失进行处理的职业卫生管理方法。
2.1.2 职业病危害风险特征
动态过程:用人单位办公场所、设备设施以及工艺等方面发生改变,职业病的风险也会随之改变。职业病危害风险是用人单位管理体系和固有职业病危害相互作用的结果。
2.2 风险分级
2.2.1 风险分级基本程序
确定需要风险分级的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的固有职业病因素和内部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对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确认用人单位的风险管理级别。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流程以及对固有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措施的运行状态。结合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频率和职业病危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固有危害风险值进行正确评定。充分了解、评价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环节,确定管理差异、评定管理风险级别。定期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综合风险进行评定,根据风险参数的变化,重新评定风险管理级别。
2.2.2 风险分级管理要求
职业病危害风险的高低是由量化风险值的大小来体现的。量化风险值越高,表明发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就越高;量化风险值越低,刚好相反。因此,作为监管部门要随时关注用人单位的量化风险值,加强监管力度。运用定量分析法或定性分析法进行风险管理研究。二者从系统角度出发,对用人单位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优化的风险管理方案。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采用工程分析法来确定。全面系统的分析用人单位的卫生条件和工程特征,考虑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因素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判定主要危害因素,确认危害关键控制点以及措施。要对分级管理的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告知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危害分级结果,卫生监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直观地了解、掌握职业病危害风险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
3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理模式
职业病危害分级管理模式将风险和管理相结合,综合用人单位职业病存在的固有风险及内部管理等主要因素,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使卫生监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直观全面地了解职业病危害程度,并采取正确的监管、防护措施。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做好职业卫生管理,防治职业病危害产生,就要结合实际加大对职业卫生监管的建设和资金投入,同时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与力度,促使用人单位自觉防治职业病的工作。
通过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的全面综合了解,分析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因素和防护管理措施,对职业病危害的固有风险和职业卫生管理风险进行等级评定,对用人单位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大小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实施监管策略。
使用风险分级标识“红、黄、绿”管理方法。“红色”表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高,需要进行重点监督和跟踪改善;“黄色”表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一般,需要进行常规的监督管理和改善;“绿色”表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低或无毒,需要进行简化监督。
4 职业病应用展望
4.1 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应用
从职业病诊疗到卫生标准的制定以及预防措施的确定,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应用并遵守循证医学原则,要有科学证据以及对这些证据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我国尘肺防治“八字方针”就是应用循证医学原则的典范。在科研设计和方法选择上,也应根据循证医学原则,但目前仍有许多经验报道和描述性研究,提供的证据质量相对较差。职业病诊疗研究不仅要遵循“循证医学”,还强调应用转换医学“从实验室到病床”。转化或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联接,通常被称为“bench to bedside,简称BtoB”。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真正为患者服务的手段。
4.2 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结合
职业病学的研究方向是与职业流行病学、工业毒理学、工业卫生化学、人体工效学、职业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相结合。在职业性致癌物识别与研究上有大量的研究有待完成,据估计,化学致癌物占生产和上市化学品的3%~5%,有的致癌性很强,有的则尚未肯定。在职业病诊疗上,采用更精密、细致的检查与治疗技术,如高分辨率CT、磁共振成像(MRI)、血液净化等。另外,在群体性中毒事件、突发性中毒事故和化学性恐怖活动处置中,应急医疗救援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4.3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生物标志物作为职业病诊断及监测的新参数,不仅开辟出一条新途径,而且有助于了解早期毒物效应、探索新疗法,在筛选易感人群、减少接触危险性、发现可逆的亚临床病变、预防发病等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职业危害的生物学效应,已成为新世纪职业病学令人关注的亮点。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行业领域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在实际过程中,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职业病的防治方面的财政投入不足,行政监督与卫生监督不到位,与此同时有的用人单位缺乏法律意识,职业病危害日趋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严重威胁了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对于职业病的防范和管理已迫在眉睫。
[1]傅绍周,邓永芳,王淑玉,等.中山市家具行业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