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语用意识视角下话语标记语OK的语用功能探析*
2016-03-16黄跃娜
黄 跃 娜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HUANG Yue-n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1, China)
元语用意识视角下话语标记语OK的语用功能探析*
黄 跃 娜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选择会受到元语用意识的影响,而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OK在中国已是使用最普遍的外语词汇之一,其含义和用法的灵活多变性决定了它在话语交际中的重要性。OK具有面子威胁缓和、提醒以及信息修正等语用功能。文章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OK为研究对象,重点探析它在会话过程中的语用功能,旨在进一步揭示自然语言交际所具有的动态性特征。
元语用意识; 话语标记语; OK; 语用功能
HUANG Yue-n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1, China)
一、引 言
近些年来,关于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学术热潮,有不少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话语标记语。1953年,Randolp Quirk在讲座中,让话语标记语第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他提出了“you know” “you see” “well” 等话语标记语。它们在语法结构上虽然起不到作用,但是在日常语言中却大量存在,这说明话语标记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话语标记语研究兴起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语用学已逐步确立和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Blackmore、Redeker等人为代表的学者,将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英语语言学界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并且,逐渐从“句法/语义-语用”为核心的研究,转向了“语用-认知”方向,以揭示它们在话语和语篇中存在的理据[1]8-14。也就是说,我国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句子结构分析转向了“语用-认知”层面,注入了更多语用、认知因素。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以well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了well在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并借助语料,分析了well在不同语用条件下的四种语用功能。这篇文章是话语标记语迈向“语用-认知”研究方向的成功之作,为后来学者们研究话语标记语打开了大门(冉永平,2003),带动了元语用意识和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热潮。如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与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将《老友记》作为研究语料,重点分析了《老友记》中well的使用,并根据具体情境,对well一词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原因意识分析(朱小美,王翠霞,2009)。吴亚欣、于国栋的《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意识》一文,则重点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话语标记语与元语用意识的关系,也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不同种类从哪些角度来体现出元语用意识。文章还指出了话语标记语对元语用意识的标示功能,主要有强调或突出所述命题、表明对命题的态度、确认前述命题的内容等功能(吴亚欣,于国栋,2003)。周彪、朱海玉的《元语用意识下的话语标记语分析》一文,则把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意识分为七类,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探讨了话语标记语如何体现这七种意识(周彪,朱海玉,2007)。
本文将十分简单、十分常见的OK一词,从元语用意识视角对其语用功能进行探析,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话语标记语,以及它与元语用意识的关系。
二、元语用意识与话语标记语
Ver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受到元语用意识不同程度的影响。语言使用者在做出语言选择之前,会根据语境或者交际目的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从而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并对它们做出相应的协商和调整,最后做出适当的语言选择。这一整套过程是在大脑中完成的。这一过程是说话人有意识地受交际目的的支配,进行语言以及策略选择的过程,所以Verschueren将它称为“元语用意识”[2]87-195。也就是说,元语用意识是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对语言进行选择和回应时表现出的顺从语用协商性和顺应性作用的意识,言语交际活动是自我反应意识在话语中不断做出选择的行为过程。
Verschueren 在论述元语用意识时专门提到了话语标记语。他认为,话语标记语是一种语言手段,用以表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话语标记语通常有三种作用:(1)用于衔接和连贯。例如,指示一个话语与语篇的其他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连贯。(2)表明态度和属性。例如,表明说话人对话语的命题内容持何种态度。(3)用来表明说话人的话语中所携带信息的来源[3]439-456。
何自然、冉永平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认为话语标记语只为理解话语提供信息标记,它本身传递的不是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4]1-8。这就是说,话语标记语并不构成话语并且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只是话语信息组织的一部分,主要在话语的建构和理解中对话语产生影响。
Jucker从口语的角度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功能特点:(1)不会影响话语的真值条件。(2)不对话语的命题内容增加任何新信息。(3)与说话当时的情形(speech situation)有关,但与被论及的事物本身(situation talked about)无关。(4)具有情感、表达功能,但不具有指称、外延(denotative)或认知(cognitive)功能[5]435-452。
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说话人和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体现了强烈的元语用意识,它是元语用意识在语言表征层面的表现。在具体的语境当中,元语用意识起着支配说话人选择某一具体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实际上,话语标记语是人们头脑中思维和意识的反映。通过对日常对话内容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虽然话语标记语在听话人理解话语的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但是它未必是说话人在选择话语标记语时的最初想法,所以,元语用意识是驱使说话人选择话语标记语的重要因素。
三、话语标记语OK的元语用功能
(一)面子威胁缓和功能
言语交际过程中,当说话人和听话人意见相对时,双方的面子有可能受到威胁,为了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降低对于面子的威胁程度,就要尽可能地做到礼貌。比如OK,可以缓和言语交际中的要求和命令所带来的紧张气氛,削弱话语的命令力度,帮助人们实现想要达到的言语目的。例如:
A: What a mess! You’ve got the bedroom into such a mess. Clear the table and the floor, OK?
B: Yes.
对话中,A表现出了十分的不满,因为B将卧室弄得很乱。前面的话语直接威胁到了说话人双方的面子,而OK的使用则缓和了这种紧张的气氛,帮助说话人降低了言语行为对B面子的威胁力度。例如:
A: Can I go to the bedroom?
B: OK, er...I’m not allowed to do that.
对话中,B拒绝了A,也就是A的面子受到了威胁。然而,OK的出现却使这种威胁力度减少了很多。在这里,OK起到了面子缓和的作用。
(二)提醒功能
言语行为的实施具有动态性特征,言语行为要随着话语交际特点的改变而改变,要适时地调节话语实施力的强度,以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使用OK,可以强调说话人所说的内容,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帮助我们顺利地开展对话。例如:
Teacher: OK,Time’s up, any volunteers and who would like to read the passage.
在这个课堂上,OK被教师当作一种提醒使用,提醒同学们下课时间快到了,还有谁愿意来朗读课文。因此,OK也具有提醒的语用功能。
(三)应答功能
言语交际过程中,OK也可被看作是对话语的一种回应,表明自己认可或者同意对方所说的话,或者表示此刻的话题结束,即将开始新的话题。例如:
Teacher:Now can we turn to the next page?
Students: OK.
在这里,教师进行提问:“我们可以进行到下一页了吗?”学生回答:“OK!”这表示学生对老师提议的回应,并同意进行到下一页。
(四)信息修正功能
言语交际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话人出现用词错误或对某一信息产生误解,或者出现口误时,需要对信息进行及时的修正。OK是我们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一种语言选择和手段,在话语中具有修正信息的作用。会话修正属于会话管理或会话调节,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常用的信息修正手段。例如:
A: How many bottles did you drink last night? I guess you might have been very drunk.
B: Five bottles. OK. Six bottles. I drunk another one after you left.
上面例子中,B刚开始说自己喝了五瓶酒,后来进行了纠正,说明是六瓶。这里OK的作用,就是对信息进行修正。
(五)衔接语篇功能
话语标记语还具有保证交流顺利进行的作用。OK作为话语标记语经常被用来衔接语篇,使说话人从一个话题过渡到下一个话题。例如:
Doctor: What’s wrong with you,you look pale today?
Patient: My stomach aches badly. I feel so bad now.
Doctor: OK. How long does it last?
在这个对话当中,先是医生问病人发生了什么,在病人回答胃痛后医生用了OK。紧接着,医生又问到胃疼的症状持续了多久。这里的OK,起到了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衔接作用。又如在课堂上:
Teacher: Now let’s read the new words. Basketball!
Students: Basketball!
Teacher: OK.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9.
这里的OK同样起到衔接上下文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跟读加以肯定后,让他们将书翻到第9页。
(六)吸引注意,导入话题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将OK用在句首,理解成“pay attention to”或者“hear me please”。OK的使用帮助我们建立了一种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帮助听话人更好地参与到对话当中。这种情况下,OK常用在句首,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导入新的话题。例如:
(Sam is getting ready for his date with Victoria. Jonah is watching TV with his babysitter, Clarice.)
Sam: OK, Clarice. I’m to get back either by midnight or 8:30 if disaster strikes[6]59.
在这里,为了吸引Clarice的注意,Sam 故意用了OK,以引起他的注意。在这里,OK的语用功能就是吸引人们注意。例如:
A:OK,dear, I know you are thinking about the money. Don’t worry, I’ll pay for you.
B: Thank you.
显然,A看出B在为钱的事而困扰,A以OK打破了局面,引起了B的注意。接着,A说明自己会为B付钱。在这里,OK出现在开头,起到了引起注意的作用。
(七)结束话题
听话人想结束当前的对话也会用到OK,用以表明自己接受了说话人的意见,并同意其看法。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Jane: See you next week.
Mike: OK.
在这里, Mike回答Jane的话,用到了OK,表示同意了Jane的提议,结束了这一次谈话。
同样,在电话中,OK的这种结束话题的语用功能则更为明显。例如:
A :OK see you.
B: Take care. Thanks for phoning you soon.
A: See you soon.
B: OK bye.
A: Bye.
在这个电话交谈中,A首先说OK,表明结束今天的电话。第二个OK是B对A的回应,表明B收到信息,同样表示结束今天的电话。这里的两个OK,其作用都是结束话题。由此可见,在日常电话交谈中OK所具有的作用。
(八)信息延缓
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为避免话语中出现延缓或过长停顿,说话人会借助OK,来帮助会话完整地进行,表明会话仍在继续。在这里,OK起到填充语的作用,用以拖延信息的发布。例如:
A: Do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B: Yes.
A: Tea, coffee or Coca Cola?
B: OK, I prefer tea.
这个对话中,A问B是否想喝点东西?在B 回答“是”之后,A接着问具体喝什么。为了避免停顿,争取更长时间进行思考,B用了OK,来帮助延缓信息,以提供给自己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样的情况还有:
Teacher: Why didn’t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yesterday? What happened?
Student: OK. My stomach ached badly last night , so......
对话中,老师质问学生为何昨天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用OK作停顿,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容自己想一想,以找出合适的理由应对老师,使自己免受惩罚。
四、结 语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说话人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受到元语用意识的指导和调控,话语标记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表示元语用意识的语言手段之一。文章通过对日常对话中话语标记语OK的分析,研究发现元语用意识是说话人进行话语标记语选择的动因。反之,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又为听话人理解话语提供了引导和标记,为话语理解提供了方向。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理解有引导和指示的作用,它能帮助言语交际者识别各种语用关系,从而准确把握和理解信息。
[1]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
[2] 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3] Verschueren,Jef.Notes on the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in language use [J]. Pragmatics,2000(4).
[4] 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5] Jucker, A.The discourse marker We11·A relevant-theoretical account [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3(19).
[6] 吴 耘.电影视听说英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An Analysis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 OK from Perspective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The choice of dis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pragmatic awareness, and the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is one of the means. OK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reign vocabulary in China, and its meaning and use of the flexibility and versatility decides its importance in the communication. OK has the features of face threat mitigation, alert function and information corre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discourse markers in speech communication, which aims to reveal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discourse markers; OK; pragmatic functions
2015-12-24
黄跃娜(1991-),女,辽宁凌海人,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H313
A
1672-2388(2016)02-00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