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发展的路径探究——以綦江区为例
2016-03-16杨昌玉
杨昌玉
綦江区委党校
户外运动发展的路径探究——以綦江区为例
杨昌玉
綦江区委党校
近年来,我国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而在我们綦江区正在打造的全域旅游中,户外运动的打却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借力户外运动,带动我区全域旅游经济的“井喷式”增长,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户外运动;优势;问题;对策
一、綦江区发展户外运动的优势
(一)市场前景看好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我国户外产业市场规模为6000万元,至2015年我国户外产业市场规模上升为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2.5%。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3亿人开展徒步旅行、休闲旅游等户外运动。而这一数字,和美国近50%的人群参与户外运动相比较,我国未来十年预计将有5倍的客群增长空间,我国的户外旅游市场势必将有超过万亿的市场规模。未来的市场空间大、前景好。
(二)政策支撑有力
发展户外休闲运动拥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马术、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41号)作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依托山、水、林等自然资源,推广登山、攀岩、探险、定向等山地运动,发展游泳、漂流、滑水、钓鱼等水上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等林地运动。”要“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船艇码头等服务设施,打造体育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在这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引导下,作为体育产业重点扶持方向的户外运动有望在行业标准、服务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健身健康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扶持,进而实现高速发展。
(三)资源禀赋突出
綦江境内溪流纵横,水系发达,发源于古夜郎国的綦河系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积4680多平方公里。而30多条大小支流蜿蜒交错,为打造户外运动中的“水”项目提供了天然的现实基础。綦江的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区总面积的97%,森林覆盖率达34.5%。瀛山巍巍,娄山逶迤,林海茫茫,如画山水为打造户外运动的“陆”、“空”项目占据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而便捷的交通(重庆主城到綦江只需半个小时车程,且9座以下客车免费通达),得天独厚的气候(綦江年均气温18.8℃,无霜期达344天,全年有300至340天可以进行户外运动)为綦江打造户外运动锦上添花。
二、綦江区打造户外运动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滞后。缺乏全区一盘棋的思想,统一规划户外运动基地;二是项目趋同。在我区2275平方公里的地域上,同质化的户外运动项目较多,缺乏新意和特色;三是人才缺乏。户外运动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专业性强,风险度较高,没用相应的专业人才做支撑,户外运动的发展前景就不会太好。四是设施不全。良好的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是确保户外运动发展的重要前提,特别是户外运动主要在远离城区的郊外和乡村,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就相应增高。
三、綦江区打造户外运动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户外运动基地
1.规划老瀛山麓运动区。老瀛山是綦江的瑰宝,山中既有成百上千的恐龙化石,而山体本身,从空中俯瞰,也是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如此神奇之地,加之风景秀丽美绝伦,理应成为户外运动打造的一个核心店。
2.规划綦江南部运动区。将綦江南部现有的一些旅游景点,丁山湖,打通的吹角坝、大罗的红花湖、万隆的花坝串珠成线,因地制宜,规划一批户外运动项目。
3.规划古剑山运动区。充分发挥AAAA级风景名胜区——古剑山天然氧吧的作用,在古剑山森林公园建设一定数量的运动球馆,打造在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庆大、小球运动基地。争取国家体育局的积极支持,将古剑山打造成全国山地马拉松比赛基地。
4.规划清溪河运动区。清溪河蜿蜒盘旋,途经北渡河最终汇入綦江河,成为了广义上的清溪河流域。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大力开展游船、游泳、划艇、龙舟、滑水、“人鱼共舞潜水世界”等水上运动项目。
(二)产业联动,梯次打造户外运动发展体系
1.产业融合是前提。“农旅文体”产业融合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綦江三大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融合发展的基础也不均衡,要想实现融合发展,就要打破行业界限,促使三大产业相互延伸、扩散、融合,实现跨越。
2.拓展人群是内需。目前户外运动的人群不是太大,可以将户外运动的一些项目列入学校的体育教育体系,首先在有条件的南方翻译学院进行试点后逐步推广,如开设户外运动项目、建立户外运动俱乐部等,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和赛事,通过扩大群众基础,使綦江的户外运动开展得更具有内涵、更具活力、更具知名度。
3.创新发展是动力。要统筹全区的户外运动项目,避免重复开展和同质化,利用自身条件积极承办在国内、市内有一定影响的户外运动单项赛事,做到“一地一赛事,一地一特色”。
(三)培养人才,构建户外运动专业队伍
1.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户外运动由于自身的专业性强,风险度较高等特点,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而我区在这方面的起点又比较低,因此,我区应积极出台专业人才引进办法。通过给他们积极搭建成长平台以及适度的优惠、奖励办法,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盟我区的户外运动。
2.培养本土人才队伍。本土人才队伍的流动性相对较小,可以长期为我区的户外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要在全区范围内,选拔出在这方面有兴趣、有基础的机关事业干部和企业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送他们去学习深造,缔造一支学术精良,同时又能扎根于綦江的本土队伍。
3.借力壮大专业队伍。要鼓励户外运动业主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一批产学研一体的户外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户外运动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团队化、和个性化,推动綦江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
[1]卢长宝.产业集群营销——空间创新与区域集聚力构件的新框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卢长宝. 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