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时代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优劣对比研究
2016-03-16袁玉敏
乔 婧 袁玉敏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网络媒体时代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优劣对比研究
乔 婧 袁玉敏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时代的变革催生了很多新鲜事物的出现,网络媒体时代人们获得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简单,通过对比分析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优劣,可以看出两者在网络媒体时代下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基于对两者各自优缺点的概述,提出两者彼此共存、相互互补的协同发展理念。
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网络媒体时代
前言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内的文献结构正在发生一定的变革,电子文献在网络媒体时代的作用愈加明显,数字图书馆和现代通信技术结合形成的网络环境,使文献的载体从传统的纸本印刷发展到电子化、网络化,打破了传统纸质文献的价值[1]。虽然纸质文献的未来不一定会被电子文献所代替,因为两者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但是从历史的发展趋势而言,网络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子文献必将抢占更多的资源,其受欢迎程度及普及程度也将愈加广泛。如何更好的平衡发展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需要对两者的优劣势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做出最佳的选择。
1 电子文献的优劣分析
所谓电子文献,即将图形、图像,以及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储存到电子介质之上,透过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使用。根据载体的不同,电子文献可以分为磁盘类、光盘类、网络类等,根据信息媒体的不同,电子文献可分为多媒体、超文本及超媒体和文本等等。
网络媒体时代电子文献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依照结构性而言,电子文献多种多样,包括文学性、学术性、商业性、教育性由于娱乐性;包括全文型、阅读型、书目型、多媒体对话型及视听结合型;还包括档案记录类与正式出版物类等等。
类似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名录、电子地图,以及电子报纸、光盘数据与多媒体出版物、各种网络搜索道具等,这些都是电子文献的正式出版物。而非正式出版的电子文献,其实也是重要的文献资源,包括电子邮件、电子新闻,以及电子论坛文及电子通稿等。
1.1电子文献的优势分析
纵观电子文献的优越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便捷性、大容量、交互性与快速检索更新等等。在网络媒体时代,可以说电子文献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把阅读者带入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存的时代[2]。
(1)便捷性。在储存介质的转换中,电子文献的信息从传统的文字变成了电子的信号或信息,基于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之下,电子文献在储存传递和查询功能方面,有着更便捷化的表现。以数据化的方式处理信息,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更远距离的传播,在网络媒体时代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电子资源为全球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多可能。在网络媒体时代,在搜索引擎的作用下,电子文献能够存在多个检索点,通过关键性信息的截取检索,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文献信息,方便快捷。并且对于文献中的内容,可以采取复制的方式进行使用,一方面可以单纯的复制到电子文献中,放到其他媒介中;另一方面可以复制到纸质文件中,通过打印机等工具,让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进行衔接。
(2)大容量。在电子文献的高储存效用方面,大大提升了文献的丰富性,其所包含的静态信息例如文字和图表等,动态媒体信息如声音和动画等,均可以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之下,进行随意的编辑和处理,让原本枯燥的文字信息变成更为多彩的数字信息,强化文献的可读性与直观效果,提升文献信息的有效性。在多种存在方式的电子文献环境下,人们可以透过网络环境,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这些资源、管理电子文献,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文本和超文本进行再次编辑,并进行关联性的检索,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在可利用的电子文献上,排除不可利用的文献。根据设定名词去查询电子文献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文献的使用效率。
(3)交互性。较强的交互性,电子文献在计算机工具下,可以随意的储存和处理。而伴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及功能革新,用户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性。一方面,用户是电子文献,即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者;另一方面,每个人也成为了电子文献的开发者,在网络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电子文献的评价、交流甚至是编辑当中,这对于电子文献的低成本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电子文献存在着较高的整合性,能够基于不同的媒介信息于同一个文献当中,不受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完成跨行业、跨时空的传播。在相互转换与二次开发的作用下,电子文献还可以形成数据库,强化信息的利用效率。
(4)快速检索更新。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文献能够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呈现下,透过网络快速、高效的传输。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是在通畅的网络环境之下,短短几秒即可完成文献信息的下载和传输,没有民族、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在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由于结构的标准化、开放性与通用性,将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的整合按照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分为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3],可以被很多人在同一时间进行访问,强化了文献的共享性特征。在网络媒体时代,信息的标准化和兼容性十分关键,而电子文献在数字信息资源的作用下,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互联操作,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扩充。
1.2电子文献的劣势分析
在网络媒体时代,电子文献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传统方式,提升了人们对信息的使用效率,然而在诸多的优势面前,电子文献也存在着相对的劣势,有一些缺点需要注意。
(1)依赖性。由于电子文献是数字化的信息,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子设备,而且一定要有电源并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方式才能够阅读。
(2)权威性。在学术地位方面,电子文献目前还缺乏良好的管理体系,缺乏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深度认证,所以一些专家和学者,一直在质疑电子文献的权威性。
(3)有效性及稳定性。从客观的角度而言,电子文献并非永久性的信息资源,在电子化的设备储存中,电子文献往往受限于自身储存模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每隔三年一次革新的微电子技术发展浪潮中,电子文献的不稳定性和寿命等问题,值得引起大众的关注。
(4)真实性。在数字技术的高效率之下,误差也在所难免,所以对于电子文献的文本真实性而言,往往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份文件和图本转换成电子形式后,往往会出现内容失真的情况,文字和板式的差异,会导致阅读理解的误解。
(5)安全性。在外力的干扰和作用下,数字化的储存方式往往更容易受到破坏,在网络媒体时代,网上信息犯罪的猖獗之势愈加旺盛,一旦有人盗用了电子信息并破坏了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病毒或电磁脉冲影响了电子文献的有效性后,往往会难以确保电子信息的安全。
2 纸质文献的优劣性分析
在网络媒体时代,纸质文献受到电子文献的强烈冲击,分析纸质文献的优劣,有助于探讨纸质文献的发展未来。
2.1纸质文献的优势分析
(1)较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范围内,虽然网络媒体时代对纸质文献的发展有所干扰,但是各个国家的纸质文献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欧洲检测报告》(伦敦营销处)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的图书出版共370万种,13万种期刊及100多万篇会议文献,诸多文献中的90%还是以纸质文献为主。有数据和实际发展趋势验证,纸质文献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潜力,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纸质文献的发展还存在一个过渡时期。
(2)传统的阅读习惯。在数百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阅读和生活习惯,人们还是更愿意接受纸质文献。从纸质文献出现到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完善的体系,并且该体系存在着较大的惯性,让现代人已经产生依赖感。短时期内,虽然电子文献存在着很多优势,但是从习惯角度而言,人们还是愿意更多的阅读纸质图书,慢慢的感受图书的文化韵味。即使在发展进程中,电子文献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纸质文献,但是在文化渊源的角度,纸质文献有着更多的价值。
(3)长久的文化传承。在保护前人知识方面,纸质文献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在印刷技术之下,信息与纸质文献的载体融为一体,更好的保护了信息。从诞生至今,纸质文献的多方面保护条件,都在极大的改善,有着更妥善的保护方式,其所肩负的传承人类文化的职能,有着很好的表现。
(4)权威性。在上千年的洗礼中,以印刷为主的纸质文献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生产与编辑、发行流程。在科学评价方面,很多的专家与学者都给予了纸质文献充分的肯定。在发表的过程中,纸质文献也需要接受大量学术评委会的评定,在通过审核之后,才能够在市场上流通。与此同时,纸质文献还往往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监督,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传播正能量有着良好的作用,是人们更多愿意接受的权威性文献资源。
(5)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纸质文献在版权保护与纸质产权保护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有着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纸质文献的知识产权。
(6)便捷性。在携带和阅读直观性方面,纸质文献的优势也十分明显,没有阅读方面的限制,且价格也非常便宜,可以方便更多读者阅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纸质文献可以更直观的让读者阅读。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只要保持柔和的光线和良好的环境,就容易产生更好的阅读氛围。
2.2纸质文献的劣势分析
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对电子文献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大,这将对纸质文献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纸质文献该何去何从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4]。虽然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类似,存在很多优势,但在网络媒体时代背景下,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将纸质文献存在的劣势体现出来。
(1)储存空间限制。在信息资源大量增长的背景下,由于受限于贮藏空间,纸质文献的信息量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2)材质老化问题。由于受到纸张的物理属性干扰,纸质文献往往更容易发生自然的老化与变质,复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较大的人力与物力,不容易保存。
(3)自然资源的消耗。在自然发展历史背景下,由于纸质文献的材料为优质木材,会占据较多的森林资源,所以对于人类自然环境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较小的信息承载量。受限于纸质文献的储存量,纸质文献的知识量较少,不利于人们的利用和检索。
3 网络媒体时代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平衡发展
在网络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使得文献载体的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5]。电子文献强势增长,但很多都是纸质文献的翻版与延伸。辩证看待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优势与劣势,有助于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平衡两者的发展态势。对比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优劣,可以看出两者存在着互补性与共存性,在竞争中推动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平衡发展,有利于更好的延续现代人类的文化与文明。
3.1阅读方面
纸质文献的优势更加明显,只要有光源即可,而电子文献还需要借助于机器和一系列装置。虽然时下智能手机阅读也成为了一种潮流,但是纸质文献的阅读氛围、阅读视觉效果,还是要优于手机阅读的方式。移动阅读的方式便捷性较强,适合碎片化的阅读。
3.2权威性方面
纸质文献要优于电子文献。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定,规范电子文献在网络媒体时代及网络环境中的发展与传播,避免一些电子文献的错误与问题,影响到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通过更好的引导电子文献的规范发展,强化其权威性与准确性。
3.3使用寿命方面
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都存在着储存方面的问题,受限于载体的材质,需要在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采取有效的保护方式。尤其是在安全性的保护上,要采取科学化的手段,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不被随意的篡改和使用非学术方面。在版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更要尤为注意。
3.4信息资源的丰富性角度
电子文献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电子文献可以更多的对信息资源进行转化、处理和传播,所以大大丰富了信息资源的观赏性与理解性,有助于在网络媒体时代,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纸质文献在信息储存和使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5经济效益和使用成本方面
纸质文献不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只需要一次购买,即可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下终身阅读。并且在全球网络媒体时代,虽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不断革新发展,但纵观全球甚至国内的一些地区,依然还存在着上网难,上网费用高等问题,无法进行电子文献的阅读和使用,还需要借助纸质文献去学习和研究,需要透过纸质文献获取信息。
4 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可以窥见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都各自存在着优劣之处。与纸质文献相比,电子文献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迎合了网络媒体时代的发展,迎合了人们现代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的需求,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与电子文献相比,纸质文献的特点在于其特殊的文化韵味,有着文化的惯性。两者彼此之间存在着互补的作用,可以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与局限之处。
在网络媒体时代,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正在进行着结构性、互补性的调整。电子文献的发展趋向于科技化的发展背景,在慢慢的渗透到人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当中。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文献的脆弱性问题与安全性问题,都将不断得到改善,并更多的占据文献收藏体系中。在电子文献的冲击下,纸质文献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积极的靠拢网络的形势下,通过缩短出版周期的方式,也加快了其传播速度,推动了纸质文献的良好发展。客观而言,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都难以取代对方,在大数据的时代,两者需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发展,平衡发展。
[1] 刘莹.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 (06):88-90
[2] 李国武;李玲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基于对某高校抽样调查的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2):48-53
[3] 高新陵.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文献资源的整合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12(10):1487-1491
[4] 刘伟;杨昆.纸质文献在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发展方向.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90-92
[5] 马双双;崔金贵;陈燕.新媒体环境下电子文献著录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2):228-231
乔婧(1987-),女,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袁玉敏,(1964-),女,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